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创业维艰写沧桑,功在千秋放光芒

发布时间:2018-05-28 09:01

  本文选题:丁文江 + 物资匮乏 ; 参考:《科技导报》2016年05期


【摘要】:正筚路蓝缕,鞠躬尽瘁中国早期地学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既吸收了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思想,又在本国广袤的土地上有许多划时代的发现。自1913年中央地质调查所成立起,地学先辈们便在时代动荡、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的条件下,为了科学探索和救国自强,开始风餐露宿、跋山涉水,东到江浙沿海,西至西藏新疆,开创中国早期地学事业。早期地学工作中,并无太多人员,待遇也比较低。但在章鸿钊、丁文江、翁文
[Abstract]:The early geosciences of China hav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which not only absorb the advanced scientific thought of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but also make many epoch-making discoveries on the vast land of our country.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entral Geological Survey in 1913, geoscientists have been in the midst of the turbulent times, the inconvenience of transportation, and the scarcity of materials. In order to scientifically explore and save the nation, they began to sleep in the wind, wade mountains and rivers, and traveled east to the coast of Jiangsu and Zhejiang. West to Xinjiang, Tibet, to create early China's geoscience cause. Early geoscience work, and not too many people, the treatment is relatively low. But in Zhang Hongzhao, Ding Wenjiang, Weng Wen
【作者单位】: 中南勘察设计院(湖北)有限责任公司;
【分类号】:P5;K826.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博;;地质巨擘丁文江的百变人生[J];地图;2011年01期

2 翁文p];;^~P 地岅[x的大^+[J];地质论评;1936年01期

3 郑锡煌;;丁文江对中国地质学的贡献[J];中国科技史料;1982年04期

4 郭镜吾;;纪念丁文江先生逝世五十周年[J];地质论评;1986年04期

5 高泳源;;丁文江晚年的政治思想[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9年02期

6 秦苏;还历史的本来面目——读《丁文江——科学与中国新文化》暨纪念丁文江先生[J];科学学研究;1989年01期

7 王仰之;;中国地质学界先驱——丁文江[J];大自然;1985年04期

8 曹颖;丁文江先生和我国的地质古生物学[J];化石;2000年04期

9 舒畅;丁文江与中国科学近代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刘庆炬;;丁文江“科学方法万能论”之当代评价疏议[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尔平;;丁文江与地质调查所图书馆[A];“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历史的回顾暨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陈宝国;;丁文江——中国地质调查的先行者——兼论丁文江精神[A];“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历史的回顾暨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潘云唐;徐红燕;;李四光与丁文江[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王鸿祯;;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A];地质学史论丛(5)[C];2009年

5 浦庆余;;拓荒者的光彩——纪念丁文江诞辰120周年[A];地质学史论丛(5)[C];2009年

6 林任申;林林;;丁文江家世考[A];地质学史论丛(5)[C];2009年

7 宋广波;;丁文江任职淞沪督办公署总办的再评价[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8 潘云唐;;再论丁文江领导的西南地质大调查[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王德孚;;中国地质学先驱丁文江先生年谱[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6)[C];1989年

10 陈宝国;陈洪玲;;论丁文江的科学观和他对现代中国科学的贡献[A];地质学史论丛(3)[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文佳;寂寞丁文江,斯传应告慰[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李国太;丁文江:研究地质的民族语言学者[N];中国民族报;2013年

3 吴昭谦;丁文江当“上海市长”的前前后后[N];团结报;2000年

4 谷小水;丁文江这个人[N];光明日报;2006年

5 孙明(北京大学团委);丁文江从何而来[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6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赵凡 陈宝国;科学的呼唤[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7 耿云志;中西道德合璧的结晶品[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发改处 邹长安;永留风范在人间[N];中国矿业报;2010年

9 宋广波;不该被遗忘的“百科全书式”人物[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宋广波;竺可桢给丁文江的一封佚信[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艳芳;丁文江在中国地质学中的贡献和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丽娜;丁文江的社会改革思想评析[D];安徽大学;2010年

2 狄丽娜;丁文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谢双双;丁文江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张立;丁文江与民国科学的体制化建设[D];山西大学;2014年

5 舒畅;丁文江的科学思想及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魏万平;为文试论西南夷,,半生走遍滇黔路[D];云南大学;2011年

7 温晓宇;丁文江政治思想及其实践[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8 冯夏根;丁文江对近代中国社会改造问题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芳;丁文江与胡适的政治思想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杨风华;自由的平台——《努力周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46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1946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b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