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合与分:近代中国东北地区乡村家族共同体探析

发布时间:2021-07-25 21:50
  近代东北乡村地区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随着"结婚成家",在横向上有着姻亲的扩展,在纵向有着家族的扩延,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域的延伸,又有着一些宗族的关联。由于诸多因素,在清末,东北乡村家庭多倾向于"合"的趋向,村落形成了一些大家庭。但到了民国,大家庭又转向"分"的发展,形成若干个中小规模家庭。但无论分与合,基于血缘因素,都有家族"和"的纽结。由于开发短暂、地域流动频繁,与关内相比,东北地区还远未形成多少大的家族或宗族势力。于是乡村就变成了以家族为主体的血缘,以姻亲为主体的地缘,以及以雇佣群体"外来户"为主体的业缘等多层次的集合体。在这个集合体中,家族通过"合"力,在力求家族内部的维系和秩序合理化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地方政权,由族权向政权的渗透,乡村也就形成了以一定的家族为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力网络。 

【文章来源】:史学集刊.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合:有清一代东北大家庭的合家而居
    (一) 合家而居的原因
        1. 经济因素。
        2. 历史文化传统。
        3. 政治环境。
        4. 社会因素。
    (二) 大家庭生活与管理
二、分:民国中期之后东北大家族的分家而居
三、和:大家庭分或合下不变的家族核心观念
    (一) 修谱建祠, 认祖归宗
    (二) 族祭、族宴, 认宗归祖
    (三) 认亲拟亲, 扩大家族
    (四) 族人优先, 巩固家族
    (五) 加强交往, 和邻睦族
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变幻的规范——近代东北地区大家庭的分裂与乡村互惠道义准则的生成[J]. 王大任.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4(01)
[2]血亲网络对近代东北移民经济差异的影响:1845~1934年[J]. 李楠.  中国人口科学. 2012(04)
[3]解放前东北平原地带农村建筑调查[J]. 赵正之.  建筑学报. 1955(03)



本文编号:3302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3302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5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