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戈裕良与园林

发布时间:2017-05-25 12:23

  本文关键词:戈裕良与园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叠山是中国造园史上独树一帜的艺术,清中晚期的戈裕良即为叠山之圣手,与他同时期的西想家、文学家洪亮吉曾在诗中称他与清初期叠山大师张南垣为三百年来两轶群μ。戈裕良叠山所用环石钩带μ法,即建传统拱桥之法,以拱圈形式将大小石块并列联络,分散重力,,所造之山坚固无比,如真山洞壑一般,可以千年不坏μ。戈裕良卒于道光庚寅年(1830),已接近中国封建社会的末端,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陷入无尽痛苦的深渊之中,中国的叠山艺术亦不如往昔之辉煌。北京建工学院的曹汛先生有评论说戈裕良的故去标志着中国古代叠山艺术的终结μ。这样来看,研究戈裕良叠山更显迫在眉睫,然而到目前为止,这样一位叠山大师竟没有一本专门的著书加以介绍、评述,其所造叠山,除环秀山庄及燕谷以外,其他有记载可循的,后人也少有提及,更不知其现状如何、修复与否。本文主要介绍戈裕良的生平及研究戈裕良园林叠山作品,一方面通过拜访权威学者、阅读资料了解对戈裕良的研究进展,查找线索进行深入挖掘。另一方面广泛收集相关诗文、县志等史实资料,加以剖析研究,通过对戈裕良所造园林的实地考察、拜访相关人士、走访相关博物馆等方式,了解戈裕良所造园林的历史,推敲戈裕良的堆山技法。 文章主要进一步介绍了戈裕良作品的历史沿革、损毁及修复情况,史料详实,内容更加完善。同时通过现场考察及史料分析对园林的布局形式艺术及叠山技法进行解读剖析。除众所周知的戈裕良所造园林八处十个子项外,又对新近发现的戈裕良所造南京西辕门口李纫秋继园、南京南捕厅甘福傍宅园桐阴小筑、南京青溪里章氏园、南京沙湾卢氏园,这四处戈裕良所造园林加以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园林 叠山 戈裕良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26.3;TU98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1
  • 1.1 研究的意义及研究的背景8-9
  • 1.1.1 研究的意义8
  • 1.1.2 研究的目的8-9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9-10
  • 1.2.3 国外研究的进展9
  • 1.2.4 国内研究的进展9-10
  • 1.3 研究方法10-11
  • 第二章 关于戈裕良时期的社会背景11-17
  • 2.1 家族11-13
  • 2.2 生平13-16
  • 2.3 墓地16-17
  • 第三章 戈裕良时期的社会背景17-27
  • 3.1 颓废的政治18-19
  • 3.1.1 吏治败坏、军备废弛18-19
  • 3.2 举步艰难的经济19-20
  • 3.2.1 土地高度集中、鸦片流入19-20
  • 3.3 极度逆转的思想文化20
  • 3.4 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叠山造园艺术的影响20-21
  • 3.5 与戈裕良同时期的名人21-27
  • 第四章 戈裕良的作品分析27-84
  • 4.1 关于戈裕良半径27-28
  • 4.2 环秀山庄28-38
  • 4.2.1 历史沿革28-31
  • 4.2.2 损毁及修缮情况31-33
  • 4.2.3 环秀山庄的园林艺术33-35
  • 4.2.4 环秀山庄假山的结构及风格35-37
  • 4.2.5 环秀山庄假山的技术处理手法37-38
  • 4.3 常熟燕谷38-45
  • 4.3.1 历史沿革38-40
  • 4.3.2 损毁及修缮情况40-42
  • 4.3.3 园林叠山布局42-45
  • 4.4 如皋汪氏文园、绿净园45-72
  • 4.4.1 历史沿革45-48
  • 4.4.2 园林布局48-49
  • 4.4.3 《汪氏两园图咏合刻》分析49-72
  • 4.5 虎丘一谢园72-73
  • 4.5.1 历史沿革72-73
  • 4.6 秦恩复意园小盘谷73-75
  • 4.6.1 历史沿革73-74
  • 4.6.2 园林布局74-75
  • 4.6.3 秦氏意园小盘谷与周氏小盘谷区别75
  • 4.7 常州洪亮吉西圃75-78
  • 4.7.1 历史沿革75-76
  • 4.7.2 园林布局76-78
  • 4.8 南京孙星衍五松园、五亩园78-80
  • 4.8.1 历史沿革78
  • 4.8.2 园林要素分析78-80
  • 4.9 仪征巴光诰朴园80-84
  • 4.9.1 历史沿革80-81
  • 4.9.2 朴园园林分析81-84
  • 第五章 戈裕良最新发现作品分析84-97
  • 5.1 南京西辕门口李纫秋继园84-87
  • 5.1.1 历史沿革84-86
  • 5.1.2 园林山水格局86-87
  • 5.2 南京“桐阴小筑”87-94
  • 5.2.1 历史沿革87-89
  • 5.2.2 现在的总体布局及修复情况89-94
  • 5.3 南京青溪里章氏园94
  • 5.3.1 历史沿革94
  • 5.4 南京沙湾卢氏园94-95
  • 5.5 总结95-97
  • 第六章 戈裕良叠山与苏州名园叠山对比97-113
  • 6.1 环秀山庄太湖石叠山与江苏名园太湖石叠山对比97-105
  • 6.1.1 形态97-99
  • 6.1.2 理水99-100
  • 6.1.3 堆山技法100-101
  • 6.1.4 石材101
  • 6.1.5 体量101
  • 6.1.6 游览路经101-102
  • 6.1.7 视线102-105
  • 6.2 常熟燕谷黄石叠山与江苏名园黄石叠山对比105-113
  • 6.2.1 形态105-106
  • 6.2.2 理水106-107
  • 6.2.3 堆山技法107-108
  • 6.2.4 材料108
  • 6.2.5 体量108-109
  • 6.2.6 游览路径109-110
  • 6.2.7 视线110-113
  • 附录113-127
  • 参考文献127-129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129-130
  • 致谢13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宣大庆;;假山极品环秀山庄[J];风景名胜;1998年03期

2 王劲韬;;中国园林叠山风格演化及原因探讨[J];华中建筑;2007年08期

3 王劲韬;;论明清园林叠山与绘画的关系[J];华中建筑;2008年02期

4 曹汛;戈裕良传考论——戈裕良与我国古代园林叠山艺术的终结(上)[J];建筑师;2004年04期

5 曹汛;戈裕良传考论——戈裕良与我国古代园林叠山艺术的终结(下)[J];建筑师;2004年05期

6 李t

本文编号:393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393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6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