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权实业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5 12:04
本文关键词:李文权实业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清末民初,实业救国思潮的时代背景及东游日本的个人经历,对李文权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中国实业杂志》的主编,李文权时刻关心着中国的命运,实业救国是其主导思想并贯穿于其文章的始终。同时旅日期间,李文权广交中日两国的政治与实业人物,对中日两国的情势有较为熟识,其文章中不乏对日本实业状况的介绍,留日所见所闻亦成为其实业主张的重要来源。 李文权较为全面的论述了道德与实业、借债与实业、国民外交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思考并分析了欧战对中国实业的影响。关于道德的讨论,时人著述颇多,李文权着重讨论实业与道德的关系,认为人心不定则实业无望,革命的同时亦要革心,在其相关的言论中说明了道德对于实业的重要性,同时,他亦指出要通过兴办实业来挽回道德;李文权主张借外债以兴办实业,他认识到借债虽有潜在危险但中国已处在不得不借债之地位,倘若在不失主权的情况下筹借外债并加强对外债的管理和使用,则中国“未必亡国,且可以强国也”,如何振兴中国实业,李文权将目光聚集于华侨身上,一方面建议中国政府保护华侨的合法权益,积极吸引华侨投资内地,另一方面鼓励华侨投资祖国,或“借债于中国政府”,或“兴实业以利中国”,并认为这于中国于华侨都是极为有益的事;在国际贸易中,李文权关注“国民外交”的作用,希望通过加强国家间民众的联系,来增进友谊与感情,从而有利于邦交,有利于国家间的贸易。他从中日两国的关系出发,进一步指出日本作为强国更应该注重国民外交,增进同中国民众的感情,同时他为中国加强与日本的联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李文权对欧战背景下的中日实业进行了比较,不主张单纯的抵制外货,而是希望通过增强国货来达到“抵制外货”的目的,提出“明抵制不如暗抵制”。 李文权的实业主张,具有时代性与前瞻性,宏观处把握,细微处着眼,对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及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剖析,其实业观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而从中不难看出,李文权主张“中日亲善”、“友好协作”是基于中国利益基础之上的考量。
【关键词】:李文权 道德 借债 国民外交 中国实业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2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引言10-15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10-12
- 二、研究概况及分析12-13
- 三、资料及重难点13-15
- 第一章 李文权实业观产生的时代背景15-23
- 一、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15-16
- 二、“东游日本”的影响16-19
- 三、《中国实业杂志》简介19-23
- 第二章 道德与实业23-29
- 一、革命不如革心23-24
- 二、兴实业以挽回道德心24-29
- 第三章 借债与兴办实业29-41
- 一、借外债兴实业29-33
- 二、借华侨之债,用华侨之人33-41
- 第四章 国民外交与国际贸易41-48
- 一、国际贸易首重感情41-42
- 二、强国更应注重“国民外交”42-44
- 三、加强中日两国的“国民外交”44-48
- 第五章 欧战与实业48-58
- 一、“商战”优于“兵战”48-49
- 二、中日实业之比较49-52
- 三、“明抵制不如暗抵制”52-58
- 结语58-60
- 参考文献60-62
- 后记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斌;;清末民初“国民外交”一词的形成及其含义述论[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2 虞和平;试论辛亥革命后的实业救国热潮[J];贵州社会科学;1983年02期
3 陈来幸;通过中华总商会网络论日本大正时期的阪神华侨与中日关系[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0年04期
4 王立新;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抵制美货运动[J];历史研究;2000年01期
5 马敏;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与科技、文化传播[J];历史研究;2004年02期
6 虞和平;辛亥革命与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社会动员[J];社会学研究;1992年05期
7 臧世俊;康有为的日本观[J];学术论坛;1995年03期
8 曾荣;;1903年中国“国民外交”的出现[J];学术研究;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2 李e
本文编号:423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423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