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传记论文 >

基于影像中“毛泽东形象”衍化的符号解读与历史归因

发布时间:2017-06-19 01:01

  本文关键词:基于影像中“毛泽东形象”衍化的符号解读与历史归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毛泽东这一具体的人物形象从最初的纪实形象衍生出诸多虚构形象,从摄影师的镜头又走入了艺术家们的画板,木刻,雕塑,以及像章等介质中;其所出现的位置也从家中的墙壁,屋内的摆设,车内的挂饰,身上的T恤辗转到我们每天都要见面的人民币的票面上;在每年有关国家和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日,电视电影的荧幕里也总少不了他的身影。针对毛泽东形象的研究,以美术界的成果居多,从毛泽东的照片、绘画、雕塑、像章、邮票均有不同程度的研究涉猎,而传媒界又以毛的影视作品做分析对比的个案研究较为常见。虽切入点不尽相同,但目的终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揭示其与政治、经济、文化间的关联,虽然国家意识形态是不可忽略的存在,但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消费社会,笔者认为应当更多地着眼于从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宏观环境,以及受众心理的微观角度来分析,毛泽东的形象是如何从一个政治宣传“工具”演变为消费符号的对象的,现代生活方式和消费思想观念的改变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经历进行了纵向梳理,再以它在影像中被塑造与呈现的具体过程做横切面的观察,从而对造成毛泽东形象及其意涵嬗变的原因作相应的分析。研究发现毛泽东形象一系列的演变过程都折射出国家意识形态对人民的灌注,它始终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来俯瞰人民的选择,而人民的选择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也开始试着摆脱它至高无上的权力约束,时至今日,毛泽东这一姓名称谓,其涵义表征早已超越了所指代的真实人物,成为裹挟了多重构成要素,且映射出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现代符号。
【关键词】:毛泽东形象 创作图像 国家公权 符号消费 波普政治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06;A7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一、“毛泽东形象”传播的历史沿革9-20
  • (一) 长征时期(1934年10月-1935年10月)9-11
  • (二) 延安时期(1935年10月-1948年3月)11-14
  • 1. 整风运动与延安文艺座谈会12-14
  • 2. 延安精神与毛泽东思想14
  • (三) 建国初期(1949年-1965年)14-16
  • (四) 文革时期(1967年-1977年)16-18
  • (五) 改革开放后(1978年之后)18-20
  • 二、“毛泽东形象”在影像中的塑造与呈现20-49
  • (一) 由纪实图像固化的毛泽东形象21-30
  • 1. 毛泽东的个人肖像21-26
  • 2. 群像中的毛泽东26-30
  • (二) 由创作图像建构的毛泽东形象30-38
  • 1. 红太阳31-32
  • 2. 红司令32-35
  • 3. 马列主义的代言人35-38
  • (三) 由动态影像塑造及逐步还原的毛泽东形象38-43
  • 1. 样板戏与革命纪录片38-39
  • 2. 红色影视剧39-43
  • (四) 由波普政治再诠释的毛泽东形象43-49
  • 1. 安迪·沃霍尔的毛泽东形象44-46
  • 2. 以王广义为代表创作的毛泽东形象46-49
  • 三、“毛泽东形象”意涵嬗变的几个假设及归因49-58
  • (一) 国家公权的深刻植入50-51
  • (二) 传统宗教意识的嫁接51-53
  • (三) 消费文化符号的推动53-56
  • (四) 民族集体记忆的痕迹56-57
  • (五) 核心价值观念的重塑57-58
  • 四、结语58-61
  • 附录一:论文图像彩印版61-68
  • 附录二:国内“政治波普”作品部分拍卖纪录68-71
  • 参考文献71-76
  • 致谢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承意;浅谈革命领袖形象的塑造——从电影《大河奔流》中毛主席的两组镜头谈起[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2 费虹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文化领导权”问题[J];党的文献;2011年06期

3 吴玉才;;毛泽东思想成熟的发展轨迹[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5期

4 姚桂荣;;毛泽东对国际环境的认识与其发动“大跃进”运动的心理动因[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03期

5 陈婷;;浅析红色经典影视剧改编热背后的大众信仰危机[J];电影文学;2007年13期

6 刘国新;“文化大革命”史研究:现状与评述[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年06期

7 张闻天;;从福建事变到遵义会议[J];福建党史通讯;1985年03期

8 马修伦;;“红色纪录片”的民族化形式与风格——1966年—1976年[J];今传媒;2012年12期

9 窦应泰;毛泽东晚年疾病的发展与救治[J];党史博览;2003年12期

10 陈广相;可喜的收获——1993年以来有关毛泽东的书籍出版情况扫描[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4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影像中“毛泽东形象”衍化的符号解读与历史归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1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461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8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