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与李安宅的人生交集和思想学术异同~
本文关键词:顾颉刚与李安宅的人生交集和思想学术异同~
【摘要】:顾颉刚与李安宅是民国时期的重要学人,在各自学科领域成就卓著,且都关注边疆问题。两人交谊因国学研究而结缘,因边疆研究而深化。两人均长期在燕京大学任职,均因抗日言行不宜久居北京,且先后到西北考察。两入在西南期间,都参与了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部、中国边疆学会、中国边政学会的工作。二人在思想和学术上和而不同,都钟情学术但关心现实,精研高深学问也注重社科普及,学有专攻但兴趣广泛,重视文献也注重实地研究。在边疆研究方面,顾颉刚重点关注边疆史地和民族整合问题,而李安宅侧重边疆社会发展问题。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顾颉刚 李安宅 人生交集 思想学术异同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抗战时期国立中央大学的学术研究”(13XZS018) 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变动时代的人生与学术:李安宅的生平与思想研究”(SXJZX2012-003)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K825.1
【正文快照】: 顾颉刚(1893—1980)是民国时期众多学科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古史研究、历史地理、中国民俗学、经学和古籍整理等领域都是典范性的标杆人物。他的人生经历提供了如何将文化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学者的严谨治学精神高度统一的样本。②李安宅(1900—1985)在人类学、社会学、美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夏;顾颉刚先生对边疆问题的实践和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2 汪洪亮;;建设科学理论与寻求“活的人生”——李安宅的人生轨迹与学术历程[J];民族学刊;2010年01期
3 汪洪亮;;藏学界的“天涯同命鸟”——于式玉与李安宅的人生与学术[J];民族学刊;2011年03期
4 汪洪亮;;李安宅、于式玉先生编年事辑[J];民族学刊;2013年06期
5 汪洪亮;;应用人类学视野中的民国边疆服务运动——以李安宅的相关论述为中心[J];思想战线;2010年05期
6 汪洪亮;;顾颉刚与民国时期的边政研究[J];齐鲁学刊;2013年01期
7 陈波;;“坝上”的人类学:李安宅的区域与边疆文化思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2期
8 汪洪亮;;李安宅边疆思想要略[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6年04期
9 马戎;;如何认识“民族”和“中华民族”——回顾1939年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讨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汪洪亮;;李安宅的学术转型及时代动因[J];宜宾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春凌;;“另一个中国”的敞开——大众媒体的西部行记(1935—1937)[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冯尕才;严耕;;民国时期甘肃森林生态思想及其历史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东人达;;本土化民族学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探索[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王田;;抗战时期羌族地区的人类学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杜靖;;再议20世纪前半期汉人村庄研究的缘起[J];创新;2011年05期
6 张京华;;顾颉刚遭受“中华民国”文字狱问题述论[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段金生;;试论中国边政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学科建设[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沙勇;;多元文化视域中的回族商人——以20世纪初甘肃临潭回族商业实践为例[J];东方论坛;2012年01期
9 欧艳国;;民族心理与民族经济的互动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2期
10 刘满;;唐洮州治所位置考[J];敦煌学辑刊;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冬梅;;人类学视野下的台江苗族刺绣及原生态保护调查研究[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樊秋丽;陇右汪氏家族兴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韩成艳;从表达认同到认同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魏志龙;多重情景下的学术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刘学武;生态移民中政府权威与民间社会运作体系的互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李利;海南毛感高地黎族的情感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杨梅;近代西方人在云南的探查活动及其著述[D];云南大学;2011年
9 冯尕才;民国时期西北地区森林变迁及林业建设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徐新建;民歌与国学[D];四川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蕾;苗族服饰造型艺术中现代设计元素的发掘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2 孙君;民元至抗战间的西北私人社会考察现象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邵彦涛;近代兰州区域市场中的客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耿宪文;时局与边政[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杜培;民国时期甘肃黄河皮筏与筏户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储竞争;抗战时期国人西北书写与国族意识建构[D];兰州大学;2011年
7 魏晔;西北地区花儿会的发展及区域特征(1912-196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田芳;明清时期渭水上游地区森林植被变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雨巧;任乃强(1894-1989)学术及其治学特点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金烨;北京朝鲜族的个体企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赵夏;顾颉刚先生对边疆问题的实践和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3 李绍明;;评李安宅遗著《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J];中国藏学;1990年01期
4 李绍明;;《于式玉藏区考察文集》评介[J];中国藏学;1991年04期
5 王先梅;五十书行出边关,何惧征鞍路三千——忆李安宅、于式玉教授[J];中国藏学;2001年04期
6 罗厚立 ,葛佳渊;近代中国的两个世界——一个内地乡绅眼中的世事变迁[J];读书;1996年10期
7 高云昌;;简论于式玉与藏区边疆教育——以1937-1942年为考察中心[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8 汪洪亮;;变动时局中的中国基督教会——基于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运动的历史考察[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年11期
9 刘冠群;贺龙与几位藏学专家(之一)[J];民族团结;1997年01期
10 汪洪亮;;建设科学理论与寻求“活的人生”——李安宅的人生轨迹与学术历程[J];民族学刊;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刚;李安宅的美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曲文雍;《禹贡》半月刊作者群的中华民族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先梅;五十书行出边关,何惧征鞍路三千——忆李安宅、于式玉教授[J];中国藏学;2001年04期
2 王先梅;;五十书行出边关,何惧征鞍路三千——忆李安宅、于式玉夫妇[J];党史博览;2012年02期
3 刘冠群;贺龙与藏学专家(之三)[J];民族团结;1997年03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孔令春 彭秀良;李安宅与“边疆社会工作”[N];团结报;2012年
2 汪洪亮;在建设科学中寻求“活的人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本文编号:913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wzj/913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