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提高农民满意度视角的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15:10

  本文关键词:提高农民满意度视角的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国家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农民生活满意度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的课题。农民满意度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相关研究发现农村公共产品投资效率和效果、公共服务质量、社会公平性、政府工作人员的廉洁状况、农村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惠农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及农民的民主权利行使情况等因素都是影响农民满意度的关键与重点所在。农村政府直接服务于农民,接受委托对农村、农民和农业进行管理,其管理效果必然会影响上述因素从而影响农民满意度。对农村政府的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和监督,发现管理问题或者隐患并提出改进建议正是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主要职能之一。 农村政府作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的管理者承担的是公共受托管理责任,其公共受托管理责任履行情况如何,仅凭财务报表审计显然是不够的。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可以对农村政府工作进行评价,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重点关注的是财务信息是否按规定的会计准则和适用的财务制度进行编制,以及是否客观公允地反应政府财务收支和财政收支活动,对农村政府的管理效果、管理效率评价不足,对政府管理过程中的公平性、效益性、效率性、环境性、可持续发展性等诸多重要因素没有进行全面评价,而这些正是管理审计的主要功能。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是事后审计,只能起到事后评价的作用,而管理审计将审计的监督时间提前至事前,并贯通事中和事后,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前规划、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的作用。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主要依赖于外部审计,而管理审计在依赖外部审计的同时强调内部审计,这样就有助于农村政府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方法,达成管理目标。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也要关注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只关注与财务报表相关部分,并且就算对财务报表相关部分也不进行评价,而管理审计要对全部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存在的这些局限可以通过管理审计进行有效弥补,加强对农村政府的管理审计,可以帮助其改善管理,从而提高农民满意度。因此,从提高农民满意度的视角研究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基于此,本文调查了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需求状况,发现农村政府确实需要管理审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证实了加强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对提高农民满意度的正向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体系,对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原则、审计路径和方法等内容进行探索性分析。并提出了推进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对管理审计和农民满意度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 第3章分析了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满意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并界定了本文使用的几个核心概念,包括农村、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等。 第4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在理论部分,首先分析了农村政府当前的管理审计现状,调查发现目前的农村政府以管理审计为名进行审计的情况比较少见,一些相关领域以其他审计的方式在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履行着管理审计的部分职能,但当前的各种审计不能有效涵盖对农村政府整个管理过程的评价和监督。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审计体系,又缺乏管理审计相关法律法规支持,当前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管理审计环境薄弱,审计主体也比较混乱,对管理审计客体缺乏统一认识,管理审计方法和管理审计标准缺失等。然后分析了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和农村政府管理之间的互动作用。农村政府受托公共管理责任是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切入点,一方面,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可以促进农村政府改善管理,更好地履行其受托公共管理责任。另一方面,农村政府良好的管理也可以促进管理审计的开展。在实证部分,采用问卷方式对农村政府管理审计需求进行调查,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二十三个与农村政府管理审计需求有关的问题,运用统计软件分析发现,农村政府的确迫切需要实行和加强管理审计。 第5章分析了农民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二十个主要因素作为观测变量对农民满意度进行了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提炼出三个主因子,即“农民对农村公共投资与服务的满意程度”、“农民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满意程度”和“农民对乡(镇)基层领导干部的满意程度”。在第6章的分析中以此三个主因子作为二级潜变量。 第6章对农村政府管理审计是否可以提高农民满意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由于“农民满意度”和“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不能直接测量,所以把这两个变量作为一级潜变量。本文用第5章分析得出的三个主因子作为“农民满意度”的二级潜变量,对应设置十个观测变量进行观测。同时将“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一级潜变量细分成了“乡(镇)政府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财务报表审计”、“乡(镇)政府财务信息审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和“公共投资及其他专项审计”四个二级潜变量,因为目前对农村政府开展的上述四个方面的审计在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履行着部分管理审计职能,对于四个二级潜变量,设计了二十六个观测变量进行观测。在整理调查数据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在统计上显著地验证了“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对农民满意度的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的假设。 第7章对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体系进行了构建。农村政府管理审计是对农村政府受托公共管理责任的审计。本文从提高农民满意度视角,结合农村政府实际工作,对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体系进行了构建。对于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主体,本文研究认为,不能如传统观念那样将管理审计囿于内部审计范畴,管理审计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内部审计主体和政府审计主体,这两种审计主体在管理审计的不同领域发挥各自对农村政府管理受托责任的审计作用。对于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客体整体上应该是农村政府的受托管理责任履行情况,具体内容本文总结为“3+1”模式,即三个“审计业务循环”加一个“领导干部归口责任评价”。三个审计业务循环分别是农村政府内部控制和财务信息审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和农村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活动审计。对不同业务循环,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审计路径。 第8章首先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实行和加强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政策建议,然后指出了本文的研究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结论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对提高农民满意度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二,把管理审计视为内部审计是不全面的,管理审计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其审计主体应该具有多元性。第三,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客体可以归结为“3+1”模式。第四,农村政府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可以进行整合。第五,职能部门管理活动审计可以从管理决策、管理过程和管理结果三个方面开展。第六,提出了两种可供选择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模式。第七,农村政府管理审计除可以使用一般审计方法以外,还有一些特殊审计方法。 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强化政府管理审计理念的措施建议,二是建立健全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建议,三是加强农村政府管理审计有效实施的措施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 (1)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对提高农民满意度的正向促进作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管理审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领域的定性研究,本文则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和农民满意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对提高农民满意度具有显著地正向促进作用。 (2)本文构建了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体系。该体系包括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原则、审计思路和审计方法等内容。特别是提出了农村政府“内外向综合型”管理审计主体模式和“3+1”管理审计客体模式,“3+1”管理审计客体模式是指三个“审计业务循环”加一个“农村政府领导干部归口管理责任评价”为内容的审计客体模式。 (3)提出了农村政府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整合审计思路,重点分析了二者进行整合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设计了整合审计流程,研究了整合审计的实施方案,并从“内外向综合型”管理审计的角度建立了一套审计报告体系。审计报告可以合并出具,也可以分别出具。如果合并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内部审计机构对内合并报告整合审计结果;二是内部审计机构对外合并报告整合审计结果;三是外部审计机构对外合并报告整合审计结果。如果分别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包括五种类型:一是内部审计机构对内报告财务报表审计结果;二是内部审计机构对内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结果;三是内部审计机构对外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结果;四是外部审计机构对外报告财务报表审计结果;五是外部审计机构对外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结果。 (4)对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整合审计的审计依据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不同审计主体分别针对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时的主要依据,并提出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议。本文建议出台相关审计指引等作为审计依据,这些审计依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议出台农村政府内部审计准则(指引),用以指导农村政府内部审计部门对财务报表开展内部审计并对内报告;二是建议出台农村政府内部控制规范和农村政府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用以指导农村政府内部审计部门评价农村政府内部控制有效性并对内报告;三是建议出台农村政府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用以指导农村政府内部审计部门评价农村政府内部控制有效性并对外报告;四是建议出台农村政府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用以指导国家审计机构等外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外报告。
【关键词】:农民满意度 农村政府 管理审计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39.61;F302.6;D630
【目录】:
  • 摘要4-9
  • Abstract9-20
  • 1. 绪论20-27
  • 1.1 研究背景20-21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21-24
  • 1.2.1 研究目的21-22
  • 1.2.2 研究意义22-24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24-25
  • 1.4 本文创新点25-27
  • 2. 管理审计与农民满意度相关文献回顾27-38
  • 2.1 管理审计相关文献回顾27-33
  • 2.1.1 内部审计文献回顾28-31
  • 2.1.2 管理审计文献回顾31-33
  • 2.1.3 政府管理审计文献回顾33
  • 2.2 农民满意度相关文献回顾33-37
  • 2.2.1 顾客满意度文献回顾33-34
  • 2.2.2 公众满意度文献回顾34
  • 2.2.3 农民满意度文献回顾34-37
  • 2.3 文献述评37-38
  • 3.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38-47
  • 3.1 理论基础38-42
  • 3.1.1 满意度理论38-39
  • 3.1.2 委托代理理论39-40
  • 3.1.3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40-42
  • 3.2 本文相关概念范畴界定42-46
  • 3.2.1 农村与农村政府的概念范畴界定42
  • 3.2.2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概念界定42-46
  • 3.3 本章小结46-47
  • 4.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需求分析47-73
  • 4.1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需求的理论分析47-54
  • 4.1.1 当前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现状47-52
  • 4.1.2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农村政府管理和农民满意度的互动作用52-54
  • 4.2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需求的实证分析54-72
  • 4.2.1 问卷设计55-56
  • 4.2.2 问卷发放与样本选择56
  • 4.2.3 问卷回收情况56
  • 4.2.4 样本结构分析56-58
  • 4.2.5 问卷信度分析58
  • 4.2.6 单因素方差分析58-63
  • 4.2.7 调查项描述性统计分析63-72
  • 4.3 本章小结72-73
  • 5. 农民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分析73-88
  • 5.1. 农民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73-76
  • 5.2 农民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76-87
  • 5.2.1 调查问卷76-77
  • 5.2.2 研究方法77
  • 5.2.3 变量选择77-78
  • 5.2.4 数据来源78-79
  • 5.2.5 样本结构分析79-81
  • 5.2.6 因子分析81-87
  • 5.3 本章小结87-88
  • 6.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对农民满意度的促进作用研究88-129
  • 6.1 理论分析88-90
  • 6.2 实证研究90-128
  • 6.2.1 实证研究思路90-92
  • 6.2.2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92-93
  • 6.2.3 本文选择结构方程模型的理由93-94
  • 6.2.4 结构方程模型理论中路径图的图标规则94
  • 6.2.5 结构方程模型评价指标的选择94-96
  • 6.2.6 理论模型与假设研究96-105
  • 6.2.7 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105-106
  • 6.2.8 数据分析106-128
  • 6.3 本章小结128-129
  • 7.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体系构建129-173
  • 7.1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内涵129
  • 7.2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体系的主要内容129-131
  • 7.3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主体131-132
  • 7.4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客体132-136
  • 7.5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原则136-138
  • 7.6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思路138-171
  • 7.6.1 农村政府内外型管理审计框架138-140
  • 7.6.2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业务循环一: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整合审计140-160
  • 7.6.3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业务循环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160-163
  • 7.6.4 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业务循环三:职能部门管理活动审计163-168
  • 7.6.5 农村干部管理责任归口评价168-171
  • 7.7 管理审计方法171-172
  • 7.8 本章小结172-173
  • 8. 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173-182
  • 8.1 本文的主要结论173-174
  • 8.2 政策建议174-180
  • 8.2.1 强化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理念的措施建议174-176
  • 8.2.2 建立健全农村政府管理审计法律法规的建议176-177
  • 8.2.3 加强农村政府管理审计有效实施的措施建议177-180
  • 8.3 本文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180-182
  • 8.3.1 本文的不足之处180-181
  • 8.3.2 未来的研究展望181-182
  • 参考文献182-192
  • 附录192-206
  • 附录1:农村政府管理审计需求分析调查问卷192-196
  • 附录2:农民满意度的调查问卷196-199
  • 附录3: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对农民满意度的促进关系分析调查问卷199-204
  • 附录4:农民满意度影响因素测量指标不同数量下的因子分析结果204-206
  • 后记206-207
  • 致谢207-209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20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瞿忠琼;;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民集中居住满意度研究——以南京、常州、镇江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2 沈杰,方卫华;当前农民的生活满意度——一项对安徽阜阳农村的实地调查[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谷洪波;王建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效率分析及模式选择[J];商业研究;2005年21期

4 胡玲玲;;开展涉农资金审计 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8期

5 周莉;;经济学视角下的现代审计动因探究[J];财会月刊;2009年22期

6 陈达;;刍议管理审计产生的必然性及其意义[J];财会月刊;2009年26期

7 田野;赵晓飞;;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价——基于湖北省的调查数据[J];财贸研究;2010年06期

8 张德元;潘林;;农村改革30年农民满意度调查:安徽省个案[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9 陆建新;现代委托代理理论的考察与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1995年02期

10 唐娟莉;朱玉春;刘春梅;;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陕西省32个乡镇67个自然村的调研数据[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德元;我国公共投资项目政府审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素梅;中美政府绩效审计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袁凤林;基于公司治理的管理审计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4 谢晓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 车桂娟;基于政府审计视角的政府内部控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罗艳芬;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提高农民满意度视角的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7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37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2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