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新中国三农出路的探寻历程与当代困境的破解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9 12:10

  本文关键词:新中国三农出路的探寻历程与当代困境的破解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三农问题是目前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三农问题有目共睹,三农问题的根源目前也已达成共识,但唯独对三农出路问题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了中国的世纪难题。本论文试图通过对建国以来三农出路探寻的宏观历程的梳理和现实对应模式的分析,总结出可供解决当代三农问题借鉴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并针对目前三农的困境及根源进行剖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社会发展和人类解放的广阔视野展望三农的未来,提出三农发展的方向、战略和对策。 本文包括绪论共分七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部分:简要介绍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意义、对国内研究现状进行粗略归纳和简评、简介本论文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及不足。 第一章:三农概念界定及三农出路探寻的理论依据。共分两节。第一节,三农概念界定及各自特点概括。本节对农业、农民、农村这一简称为三农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各自特点进行简单概括。第二节,概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有关三农的基本思想。基本思想主要包括:小农生产的主要特点及在资本主义时代的两极分化和被社会化大生产淘汰的历史必然、社会主义是小农的光明前景及实现途径。 第二章:概述新中国对三农出路探寻的两个历史基点。分两节。第一节,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史,既留下了宝贵的农耕文明,但也面临衰落被改造的必然。第二节,新中国的诞生为三农出路的探寻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前提和保障。 第三章:对建国以来三农出路的探寻历程进行梳理和对应的现实模式进行简括。本章共分三节。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分别概述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探寻历程,及对应的两种现实模式。第一节,建国初期对三农道路的艰辛探索和实践,特点是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道路的探寻和实践。第二节,改革开放后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为起点的变革和特色之路。第三节,对两种不同模式的分析:华西南街模式和小岗模式。综合两个时期、两种模式的优势特点,试图揭示现实可行的三农发展道路。 第四章:对建国后三农探寻轨迹的经验和现实启示进行总结。本章分两节。第一节,总结新中国三农出路探寻的基本经验和现实启示。揭示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加强党的领导,高度重视三农在我国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等对农村尽快实现现代化、农民过上富裕文明生活的重大意义。第二节,简述经验启示的当代意义。主要是高度重视三农,加强党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增强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以人为本,把农村建设成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富裕文明、美丽富饶的新农村。 第五章:概述三农目前的现状和困境,剖析其根源。共分两节。第一节,从农业的落后脆弱、农民的贫穷弱势和农村的衰败凋敝三个方面简述三农的严峻现实和困境。第二节,剖析三农问题的根源,揭示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固守和强化是三农致困的根本原因,其次,现行的农村家庭分散经营体制也是三农难脱困境的原因,还有,重城轻乡的思想是三农问题的思想根源。 第六章:求解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对策。本章分三节。第一节,清除思想误区,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前提。为此,需要破除对市场的迷信、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盲从,厘清社会化与市场和计划的关系,正确认识就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目的在于立足国情,以民为本,从马克思的关于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理论高度来求解三农问题。第二节,确立新的发展战略:将战略重心移向三农、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第三节提出破解三农难题的战略举措。其一,从根除三农问题的制度根源入手,改革不合理的二元体制,建立惠及全社会的保障制度;其二,制定优扶三农的政策措施,加快三农现代化步伐,全面建设新农村;其三,农民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合作共富之路。其四,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唤起农民二次创业热情,建设自己美好家园。
【关键词】:新中国 三农探寻 历程模式 经验启示 现状困境 思路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320
【目录】:
  • 内容摘要5-7
  • Abstract7-12
  • 引言12-18
  • 一、 选题的意义12-13
  • 二、 课题的研究现状13-16
  • 三、 论文的研究思路、主要观点及研究方法16-18
  • 第一章 当代中国三农出路探寻的理论依据18-41
  • 第一节 三农相关概念18-24
  • 一、 农业18-21
  • 二、 农村21-22
  • 三、 农民22-24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三农的基本思想24-41
  • 一、 农业的战略地位24-27
  • 二、 工业化时代小农分化和必被淘汰的历史命运27-32
  • 三、 社会主义农业大生产取代资本主义农业的历史必然32-36
  • 四、 农业集体所有制的基本特征和实现途径36-41
  • 第二章 新中国三农出路探寻的历史基点41-51
  • 第一节 历史回溯:农耕文明的盛与衰41-45
  • 一、 农耕文明的昌盛41-42
  • 二、 近代中国的衰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42-45
  • 第二节 新中国的诞生:三农发展的历史转折45-51
  •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45-47
  • 二、 社会主义道路:三农发展的新生路47-51
  • 第三章 新中国三农出路探寻的轨迹:历史与现实51-77
  • 第一节 建国初期对农业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探索51-59
  • 一、 建国初期对农业集体化道路探索的基本过程51-57
  • 二、 农业集体化道路探索的成效57-59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三农发展道路的探寻59-70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道路探索的进程59-68
  • 二、 中国特色三农发展道路探寻的得与失68-70
  • 第三节 当代中国三农发展的现有模式70-77
  • 一、 小岗模式:曲折前进中的模式70-72
  • 二、 华西、南街模式:集体经济的独特模式72-77
  • 第四章 新中国三农出路探寻的经验启示与当代意义77-98
  • 第一节 基本经验与启示77-90
  • 一、 立足三农,反哺三农: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77-80
  • 二、 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80-84
  • 三、 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领导84-86
  • 四、 正确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86-87
  • 五、 切实把握三农问题的中心87-89
  • 六、 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收益权89-90
  • 第二节 经验与启示的当代意义90-98
  • 一、 增加对三农的经济投入91-92
  • 二、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92-93
  • 三、 促进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93
  • 四、 培育新型农民,推动农村社会发展93-94
  • 五、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94-95
  • 六、 科学发展观:指导当代三农发展的方法论95-98
  • 第五章 当代中国三农的现状困境98-114
  • 第一节 当代中国三农问题现状:贫弱愚散98-107
  • 一、 农民的贫弱99-102
  • 二、 农业的落后脆弱102-105
  • 三、 农村的贫穷凋敝105-107
  • 第二节 三农问题根源107-114
  • 一、 历史根源108-109
  • 二、 现实根源109-111
  • 三、 思想认识根源111-114
  • 第六章 破解当代中国三农难题的新思路新对策114-129
  • 第一节 清除思想误区,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114-119
  • 一、 破除市场崇拜,强化政府的社会职责114-115
  • 二、 打破对西化之路的盲从,实现三农的现代化115-116
  • 三、 厘清社会化与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强化对三农的宏观扶持116-118
  • 四、 深解社会发展与失业的关系,推进农民的解放和发展118-119
  • 第二节 确立新的发展战略:以民为本,建设现代化新农村119-124
  • 一、 以民为本,战略重心移向三农119-121
  • 二、 正确确立三农发展战略目标:三农的现代化121-124
  • 第三节 破解三农难题的战略举措124-129
  • 一、 根除二元体制,建立惠及全社会的统一社会保障124-126
  • 二、 制定优扶三农的政策措施,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农村126-127
  • 三、 农民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共富共荣之路127-128
  • 四、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唤起乡村盎然生机128-129
  • 结语129-130
  • 参考文献130-135
  • 后记13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楚树龙;国际形势与中美关系[J];和平与发展;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4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3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4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5 刘勇华;简易程序论[D];湘潭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新中国三农出路的探寻历程与当代困境的破解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4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524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b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