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的滨海区耕地生态安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3 03:59
土地资源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会导致土地生态系统本身失衡,还会因为土地所提供产品的品质问题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土地安全问题已经在人类长期非理性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由土地承载安全问题升级为土地生态环境和功能安全问题,土地生态安全各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耕地生态安全的内涵、评价体系、安全标准、评价方法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且多数研究空间尺度过大,缺乏反映耕地本身土壤养分含量、环境质量以及健康功能的地球化学元素分布信息,导致研究结果很难触及耕地生态安全的深层实质问题。鉴于此,本研究以农业地质地球化学背景调查成果为主要数据源并结合实地取样补测数据,获取了较为详尽的数据信息;结合耕地生态安全理论内涵研究、构建概念模型及评价体系,以环渤海区域的黄骅市为典型地域实施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整治分区,并展开耕地生态安全监测及保护策略体系研究。旨在推动土地生态安全理论研究,指导农业生态安全生产实践和加速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厘清了耕地生态安全内涵,构建了耕地生态安全概念模型研究从“生态安全”、“土地资源安全”及“土地生态安全”理论出发,考虑中国的人地关系背景及耕...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土地生态安全研究综述
1.2.2 国内外耕地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2 数据来源
1.4.3 土壤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1.4.4 工作底图的编制及数据库的构建
2 耕地生态安全内涵及概念模型的构建
2.1 耕地生态安全的背景分析
2.2 耕地生态安全理论基础
2.2.1 生态安全及土地生态安全理论
2.2.2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2.2.3 土地利用外部性理论
2.2.4 区域环境承载力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6 耕地稀缺理论
2.2.7 系统学理论
2.3 土地生态安全内涵的界定
2.3.1 生态安全的概念及内涵
2.3.2 土地生态安全和土地资源安全的概念及内涵
2.4 耕地生态安全内涵的解析及界定
2.4.1 耕地生态安全内涵的解析
2.4.2 耕地生态安全的动力学机制
2.4.3 耕地资源保护与耕地生态安全的关系
2.4.4 耕地生态安全内涵的构成
2.5 耕地生态安全概念模型的构建
2.6 县域小尺度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 研究区域概况及耕地安全利用调查
3.1 黄骅市自然环境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
3.1.3 气候及水文特征
3.1.4 土壤类型及植被
3.2 黄骅市社会经济环境
3.3 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
3.3.1 土地利用现状
3.3.2 土地利用变化趋势
3.4 耕地安全利用调查
3.4.1 黄骅市耕地数量及粮食安全状况调查分析
3.4.2 黄骅市耕地承载力变化调查分析
3.4.3 耕地质量调查分析
3.4.4 耕地土壤环境调查分析
3.4.5 化肥、农药、地膜使用量
3.4.6 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调查
3.4.7 土地利用程度及经济投入程度调查
3.4.8 自然灾害影响调查
3.4.9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
3.5 小结
4 黄骅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
4.1 生态安全监测评价尺度的确定
4.2 黄骅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4.2.2 黄骅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4.3 数据采集及建库
4.4 指标评价及安全分级方法
4.5 指标安全评价标准的确立
4.5.1 属于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的安全标准
4.5.2 承载安全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
4.5.3 生态环境安全指标安全标准的确定
4.5.4 系统功能安全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
4.5.5 后备保障安全及供给均衡评价标准的确定
4.6 评价结果及结果分析
4.6.1 承载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4.6.2 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4.6.3 系统功能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4.6.4 后备保障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4.6.5 资源供给均衡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4.7 小结
5 黄骅市耕地生态安全监测及整治分区
5.1 县域耕地生态安全全要素监测制度
5.2 耕地生态安全整治分区方法
5.3 整治分区结果及对应措施
5.3.1 耕地严格限制占用区
5.3.2 肥力提升区
5.3.3 盐渍土整治工程和耐盐作物改良示范区
5.3.4 重金属污染防范区
6 黄骅市耕地生态安全限制条件分析及改良技术
6.1 耕地生态安全限制要素交互作用分析
6.2 黄骅市耕地土壤盐渍化限制分析
6.2.1 盐渍化土地的土壤性状
6.2.2 土壤盐渍化程度
6.2.3 土壤盐渍化成因及影响因素
6.3 耕地灌溉水资源限制条件分析
6.4 土壤盐渍化改良
6.4.1 轻度盐渍化土的改良利用
6.4.2 中度盐渍化土的改良利用
6.4.3 重度盐渍化土的改良
7 黄骅市耕地后备保障安全及产权制度安全
7.1 耕地后备保障安全
7.1.1 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
7.1.2 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调整
7.2 耕地产权制度安全建设
7.2.1 现行耕地产权制度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
7.2.2 现有耕地保护制度保护绩效分析
7.2.3 耕地产权制度安全措施体系设计
8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讨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渡河流域土壤侵蚀强度时空变化格局分析[J]. 郭兵,刘丽峰,姜琳,范业稳,张慧,何田莉.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2]退耕还林(草)政策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内蒙古太仆寺旗为例[J]. 田晓宇,徐霞,江红蕾,龚容,关梦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S2)
[3]基于什邡市农田土壤中Pb、Zn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J]. 陈丹,周于杰,章佳文,罗学儒,杨金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12)
[4]广西西江流域土壤Sb含量特征分布与污染评价[J]. 杨子杰,宋波,王佛鹏,张云霞,庞瑞,李藜,周子阳.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8(12)
[5]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回顾、难点与思考[J]. 熊建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8(06)
[6]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江川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配置[J]. 李益敏,管成文,郭丽琴,朱军,段亚苹,谢亚亚. 农业工程学报. 2018(20)
[7]基于PSR模型的河西制种基地耕地生态安全物元分析评价[J]. 窦学诚,付滨. 西南农业学报. 2018(09)
[8]基于改进TOPSIS方法的耕地系统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 匡丽花,叶英聪,赵小敏,郭熙. 自然资源学报. 2018(09)
[9]我国农田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对策[J]. 李秀军,田春杰,徐尚起,罗莎莎. 土壤与作物. 2018(03)
[10]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海岸带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以胶州湾为例[J]. 郑洋,于格,钟萍丽,王友霄. 应用生态学报. 2018(12)
博士论文
[1]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响应[D]. 崔峰.南京农业大学 2013
[2]中国企业海外耕地投资战略风险研究[D]. 喻燕.华中科技大学 2011
[3]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 廖炜.华中师范大学 2011
[4]灌区土地利用及其安全评价研究[D]. 周璐红.长安大学 2011
[5]复合污染土壤环境安全预测预警研究[D]. 吴春发.浙江大学 2008
[6]四川成都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镉生态安全性预测预警研究[D]. 汤奇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7]论中国农地资源安全[D]. 王炳春.东北农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华池县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D]. 高莉萍.甘肃农业大学 2018
[2]基于GIS和生态足迹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 王龙龙.新疆大学 2018
[3]基于熵值法和数学预测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D]. 孙仪阳.山东农业大学 2016
[4]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D]. 林韵芝.南京农业大学 2016
[5]广东省土地生态安全预警初步研究[D]. 陈美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5
[6]基于CPM-RBF模型的区域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D]. 高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7]黄骅市水土资源空间格局及其平衡调控研究[D]. 申立莹.河北师范大学 2013
[8]基于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目标的成县耕地保护研究[D]. 王琪.甘肃农业大学 2012
[9]南宁市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D]. 苏正国.四川农业大学 2011
[10]宝鸡市土地资源安全综合评价及预警研究[D]. 陈俊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40827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土地生态安全研究综述
1.2.2 国内外耕地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2 数据来源
1.4.3 土壤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1.4.4 工作底图的编制及数据库的构建
2 耕地生态安全内涵及概念模型的构建
2.1 耕地生态安全的背景分析
2.2 耕地生态安全理论基础
2.2.1 生态安全及土地生态安全理论
2.2.2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2.2.3 土地利用外部性理论
2.2.4 区域环境承载力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6 耕地稀缺理论
2.2.7 系统学理论
2.3 土地生态安全内涵的界定
2.3.1 生态安全的概念及内涵
2.3.2 土地生态安全和土地资源安全的概念及内涵
2.4 耕地生态安全内涵的解析及界定
2.4.1 耕地生态安全内涵的解析
2.4.2 耕地生态安全的动力学机制
2.4.3 耕地资源保护与耕地生态安全的关系
2.4.4 耕地生态安全内涵的构成
2.5 耕地生态安全概念模型的构建
2.6 县域小尺度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 研究区域概况及耕地安全利用调查
3.1 黄骅市自然环境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
3.1.3 气候及水文特征
3.1.4 土壤类型及植被
3.2 黄骅市社会经济环境
3.3 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
3.3.1 土地利用现状
3.3.2 土地利用变化趋势
3.4 耕地安全利用调查
3.4.1 黄骅市耕地数量及粮食安全状况调查分析
3.4.2 黄骅市耕地承载力变化调查分析
3.4.3 耕地质量调查分析
3.4.4 耕地土壤环境调查分析
3.4.5 化肥、农药、地膜使用量
3.4.6 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调查
3.4.7 土地利用程度及经济投入程度调查
3.4.8 自然灾害影响调查
3.4.9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
3.5 小结
4 黄骅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
4.1 生态安全监测评价尺度的确定
4.2 黄骅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4.2.2 黄骅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4.3 数据采集及建库
4.4 指标评价及安全分级方法
4.5 指标安全评价标准的确立
4.5.1 属于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的安全标准
4.5.2 承载安全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
4.5.3 生态环境安全指标安全标准的确定
4.5.4 系统功能安全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
4.5.5 后备保障安全及供给均衡评价标准的确定
4.6 评价结果及结果分析
4.6.1 承载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4.6.2 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4.6.3 系统功能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4.6.4 后备保障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4.6.5 资源供给均衡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4.7 小结
5 黄骅市耕地生态安全监测及整治分区
5.1 县域耕地生态安全全要素监测制度
5.2 耕地生态安全整治分区方法
5.3 整治分区结果及对应措施
5.3.1 耕地严格限制占用区
5.3.2 肥力提升区
5.3.3 盐渍土整治工程和耐盐作物改良示范区
5.3.4 重金属污染防范区
6 黄骅市耕地生态安全限制条件分析及改良技术
6.1 耕地生态安全限制要素交互作用分析
6.2 黄骅市耕地土壤盐渍化限制分析
6.2.1 盐渍化土地的土壤性状
6.2.2 土壤盐渍化程度
6.2.3 土壤盐渍化成因及影响因素
6.3 耕地灌溉水资源限制条件分析
6.4 土壤盐渍化改良
6.4.1 轻度盐渍化土的改良利用
6.4.2 中度盐渍化土的改良利用
6.4.3 重度盐渍化土的改良
7 黄骅市耕地后备保障安全及产权制度安全
7.1 耕地后备保障安全
7.1.1 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
7.1.2 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调整
7.2 耕地产权制度安全建设
7.2.1 现行耕地产权制度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
7.2.2 现有耕地保护制度保护绩效分析
7.2.3 耕地产权制度安全措施体系设计
8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讨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渡河流域土壤侵蚀强度时空变化格局分析[J]. 郭兵,刘丽峰,姜琳,范业稳,张慧,何田莉.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2]退耕还林(草)政策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内蒙古太仆寺旗为例[J]. 田晓宇,徐霞,江红蕾,龚容,关梦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S2)
[3]基于什邡市农田土壤中Pb、Zn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J]. 陈丹,周于杰,章佳文,罗学儒,杨金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12)
[4]广西西江流域土壤Sb含量特征分布与污染评价[J]. 杨子杰,宋波,王佛鹏,张云霞,庞瑞,李藜,周子阳.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8(12)
[5]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回顾、难点与思考[J]. 熊建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8(06)
[6]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江川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配置[J]. 李益敏,管成文,郭丽琴,朱军,段亚苹,谢亚亚. 农业工程学报. 2018(20)
[7]基于PSR模型的河西制种基地耕地生态安全物元分析评价[J]. 窦学诚,付滨. 西南农业学报. 2018(09)
[8]基于改进TOPSIS方法的耕地系统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 匡丽花,叶英聪,赵小敏,郭熙. 自然资源学报. 2018(09)
[9]我国农田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对策[J]. 李秀军,田春杰,徐尚起,罗莎莎. 土壤与作物. 2018(03)
[10]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海岸带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以胶州湾为例[J]. 郑洋,于格,钟萍丽,王友霄. 应用生态学报. 2018(12)
博士论文
[1]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响应[D]. 崔峰.南京农业大学 2013
[2]中国企业海外耕地投资战略风险研究[D]. 喻燕.华中科技大学 2011
[3]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 廖炜.华中师范大学 2011
[4]灌区土地利用及其安全评价研究[D]. 周璐红.长安大学 2011
[5]复合污染土壤环境安全预测预警研究[D]. 吴春发.浙江大学 2008
[6]四川成都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镉生态安全性预测预警研究[D]. 汤奇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7]论中国农地资源安全[D]. 王炳春.东北农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华池县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D]. 高莉萍.甘肃农业大学 2018
[2]基于GIS和生态足迹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 王龙龙.新疆大学 2018
[3]基于熵值法和数学预测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D]. 孙仪阳.山东农业大学 2016
[4]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D]. 林韵芝.南京农业大学 2016
[5]广东省土地生态安全预警初步研究[D]. 陈美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5
[6]基于CPM-RBF模型的区域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D]. 高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7]黄骅市水土资源空间格局及其平衡调控研究[D]. 申立莹.河北师范大学 2013
[8]基于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目标的成县耕地保护研究[D]. 王琪.甘肃农业大学 2012
[9]南宁市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D]. 苏正国.四川农业大学 2011
[10]宝鸡市土地资源安全综合评价及预警研究[D]. 陈俊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40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640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