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4 19:24
本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的核心问题之一。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村劳动力素质教育问题又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3%,我国农民科技、文化、健康和心理素质较低,与农村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是客观存在的基本现实,加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巨大的城乡差异,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农民贫困是中国社会最大的问题。农民贫困表面上看是农民收入低的问题,但本质是素质低的问题,“人的素质差,才是所谓落后的本质规定”。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平衡器,更是农民全面发展、农村稳步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推进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农村劳动力素质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面的小康社会。因此,探讨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找出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形成的原因,提出解决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的对策及措施等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小康、早日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通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教育进行初步的研究,其中重点分析研究了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特点,认为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与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认为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与农民自身的观念落后有关,也与国家的投入不足及现行教育体制有关;在借鉴国外对农村劳动力素质教育方面先进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现阶段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教育的目标及应采取的措施,认为要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加强农村教育,创新农民受教育模式,推行农民培训计划,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民素质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323.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1.1 选题背景10-13
- 1.1.1 我国农民素质与知识经济的挑战和国际竞争不相适应10-11
- 1.1.2 我国农民素质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11-12
- 1.1.3 我国农民素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12-13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3-15
- 1.2.1 选题的目的13
- 1.2.2 选题的意义13-15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15-18
- 1.3.1 国内研究动态15-16
- 1.3.2 国外研究动态16-18
- 1.3.3 国内外研究理论评述18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18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18-19
- 第二章 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基本理论19-26
- 2.1 农民素质的含义19-21
- 2.1.1 农民的定义19
- 2.1.2 农民素质的定义及内容19-21
- 2.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含义21-24
- 2.2.1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21-22
- 2.2.2 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22-23
- 2.2.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23-24
- 2.3 新型农民应具备的素质24-26
- 2.3.1 新观念24
- 2.3.2 新素质24-25
- 2.3.3 新能力25
- 2.3.4 新品质25-26
- 第三章 我国农民素质的分析26-34
- 3.1 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分析26-30
- 3.1.1 身体素质26
- 3.1.2 心理素质26-27
- 3.1.3 文化素质27
- 3.1.4 思想道德素质27-28
- 3.1.5 科技素质28-29
- 3.1.6 经济素质29
- 3.1.7 法律素质29-30
- 3.2 我国农民素质的特征30-31
- 3.2.1 农村人才缺乏,但处于赋闲状态和半失业状态的农民数量众多30
- 3.2.2 农民数量庞大但素质普遍偏低30-31
- 3.3 农民素质较低的原因分析31-34
- 3.3.1 作为主体的农民自身的原因31
- 3.3.2 农村教育相对滞后的现状一时难于改变31-34
- 第四章 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34-47
- 4.1 借鉴国外经验,取长补短34-36
- 4.1.1 日本注重农民教育34
- 4.1.2 韩国重视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34
- 4.1.3 美国注重促进农民技术更新34
- 4.1.4 墨西哥十分重视中等农业教育34-35
- 4.1.5 法国注重“多管齐下”提高农民素质35
- 4.1.6 德国和韩国均关注农业全面信息化35-36
- 4.2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36-39
- 4.2.1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地位36-37
- 4.2.2 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深化推行普九教育37
- 4.2.3 大力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教育37-38
- 4.2.4 发展和普及农村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38-39
- 4.3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农民价值观念的变革39-42
- 4.3.1 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40-41
- 4.3.2 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破除封建迷信41
- 4.3.3 积极开展多种多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41-42
- 4.3.4 破除不健康的生活陋习,革新传统落后的生活观念,,促进新型生活方式的形成42
- 4.4 开展民主法制教育42-44
- 4.4.1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42
- 4.4.2 加大执法力度,净化社会风气42-43
- 4.4.3 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工作,依法治村43
- 4.4.4 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法的落实,同时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43
- 4.4.5 加强以村民自治为特征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43-44
- 4.5 改善农村环境与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44-47
- 4.5.1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4-45
- 4.5.2 加强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45
- 4.5.3 加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45-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0
- 作者简介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发展农村教育 培育新型农民[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2 刘克忠;刘忠泽;赵彦霞;;国家培育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叶文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和制度创新[J];财经研究;2004年02期
4 杨贵庆;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1997年02期
5 蒋雪岩;强化农民法律意识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1998年12期
6 姜作培;费凡;;论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何康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夏莉;安徽省农村税费改革的实践反思[J];宏观经济管理;2002年12期
9 周玉梅,冯利民,曹晔;提高农民素质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李大清;;新型农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8期
本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6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66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