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解决“三农”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9 23:05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解决“三农”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巩固和发展晋冀鲁豫边区,正确合理地解决“三农”问题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使边区农村的阶级关系、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使边区在残酷的环境中能够发展壮大,为抗战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物力和人力基础。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边区解决“三农”问题的背景。抗战前,边区的农村经济呈现凋敝状态,农民深受高额地租和高利贷的盘剥,生活贫困,,农业生产落后。抗战中,日军对边区极力破坏,造成农民被残杀和劳动力被掠夺,农村遭到极大的破坏。同时,边区又接连遭到水、旱、蝗灾的侵袭,使边区的农业、农民、农村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第二部分论述了边区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包括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当时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边区政府采取减租减息、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兴修农田水利、开展劳动互助、开荒、推广植棉、植树造林、恢复和发展牧畜业、发放农贷等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同时,政府采取措施,推动手工业、商业和运输业的恢复和发展,以繁荣农村经济,保证军民生产、生活资料的供给。为了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促进边区的巩固、发展,政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轻农民负担,主要有减轻赋税负担、精兵简政与生产相结合、减轻民力负担、整理财政等。 第三部分论述了边区农村的变化。边区通过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引起了农村社会阶级关系的显著变化和社会经济结构的一定变化。边区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合理解决,对当今解决“三农”问题也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敌祸天灾 农业生产 农村经济 农民负担 农村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65
【目录】:
  • 前言6-7
  • 一、 边区解决“三农”问题的背景7-18
  • (一) 抗战前边区的农村状况7-10
  • (二) 抗战中日军对边区农村、农村经济的破坏10-17
  • (三) 自然灾害的侵袭17-18
  • 二、 边区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及成效18-58
  • (一) 发展农业生产18-41
  • (二) 繁荣农村经济41-51
  • (三) 减轻农民负担51-58
  • 三、 边区农村的变化58-62
  • (一) 农村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58-59
  • (二) 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59-62
  • 结语62-65
  • 参考文献65-6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志辉;党领导的农业税改革简论[D];南开大学;2011年

2 陈钢;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抗灾救灾工作述论[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伟;晋冀鲁豫边区工人抗日民主活动述论[D];河北大学;2009年

4 吴伟;太行抗日根据地农业建设述论[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解决“三农”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0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80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1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