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淮阳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9 10:00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农村人才的培养,其中基础教育是培养乡村振兴战略人才的基础。淮阳县作为农业大县和教育大县,虽然非常重视教育工作,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义务教育开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以淮阳县农村义务教育作为研究对象,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架构,主要针对淮阳县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剖析,结合国内外农村义务教育先进经验,探讨淮阳县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提升的具体对策。以推动淮阳县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进而助力“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淮阳县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依据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教育公平理论、城乡均衡发展理论在对淮阳县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淮阳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生源逐年减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教师工资待遇低、教师队伍薄弱、“师生比”远低于相关标准,住宿制学校管控难度较大、民办学校的粗放发展和政府责任缺失、教育资源配备不足、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存在等问题。并从学生、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就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淮阳县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宣传工...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国内外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研究思路
        2.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阐释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农村教育
        2.义务教育
        3.农村义务教育
    (二)相关理论基础
        1.教育均衡发展理论
        2.教育公平理论
        3.城乡均衡发展理论
三、淮阳县基本情况及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介绍
    (一)淮阳县基本情况介绍
        1.淮阳县基本情况简介
        2.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二)淮阳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1.淮阳县实行“撤点并校”后的中小学情况
        2.淮阳县农村中小学师资情况
        3.淮阳县2015-2018 年义务教育取得的成绩
四、淮阳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生源逐年减少
        2.留守儿童数量较多
    (二)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工资待遇低
        2.教师队伍薄弱
        3.“师生比”远低于相关标准
    (三)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住宿制学校管控难度较大
        2.民办学校的粗放发展和政府的责任缺失
        3.教育资源配备不足
    (四)社会环境方面的问题
        1.读书无用论思想依然存在
        2.家庭环境问题
    (五)本章小结
五、淮阳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因素
    (二)教师方面因素
    (三)教育部门和学校方面因素
    (四)社会环境方面因素
六、完善淮阳县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一)做好宣传工作,提升民众认知水平
    (二)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
        1.教育资金的投入要有所侧重,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
        2.通过健全贫困生资助制度落实教育扶贫政策
        3.建立强校带弱校制度和互帮机制
    (三)建立一支高效稳定的师资队伍
        1.通过改善农村教师福利待遇吸引优秀老师
        2.通过注重乡村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3.加快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岗位交流政策
    (四)完善住宿制学校和实施村小工程
        1.有效制定和落实农村住宿制学校基本标准
        2.科学实施“村小工程”
    (五)针对性地解决留守儿童关爱问题和民办教育粗放发展问题
七、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致谢
作者简介和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871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871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2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