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基于农户视角的宁德市生态扶贫满意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26 19:0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振兴要求。生态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将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纳入一个体系协同推进,对当前我国欠发达地区生态脱贫、生态富民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而农户作为生态扶贫的直接受益者,对生态扶贫实施效果最具有发言权。因此,本文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将满意度理论与生态扶贫相融合,从农户的角度出发,探究宁德生态扶贫发展问题,具有必要性。本文以PPE理论、满意度理论等理论为理论研究基础,根据宁德市贫困、生态扶贫基本情况,基于239户有效农户样本数据,构建基于农户视角的宁德市生态扶贫满意度模型,以公众期望、生态扶贫绩效作为原因变量,生态扶贫感知质量作为中介变量,生态扶贫满意度作为结果变量,运用SPSS22.0和AMOS22.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公众期望、生态扶贫绩效对生态扶贫感知质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影响,其中公众期望对生态扶贫感知质量的路径系数为0.518,公众期望对生态扶贫感知质量的影响较大;(2)生态扶贫绩效、生态扶贫感知质量对生态扶贫满意度具...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关于贫困的研究
        1.5.2 关于生态扶贫的研究
        1.5.3 关于满意度的研究
        1.5.4 研究述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贫困
        2.1.2 生态扶贫
        2.1.3 满意度
    2.2 理论基础
        2.2.1 PPE怪圈理论
        2.2.2 顾客满意度理论
        2.2.3 期望理论
        2.2.4 理论借鉴
3 宁德市生态扶贫现状
    3.1 宁德市贫困基本现状
    3.2 宁德市贫困特征
        3.2.1 区域贫困程度差异大
        3.2.2 生态环境价值制约经济发展
        3.2.3 贫困户转移性收入占比高,收支结构性问题突出
    3.3 宁德市主要生态扶贫模式
        3.3.1 生态移民搬迁模式
        3.3.2 生态旅游扶贫模式
        3.3.3 生态产业扶贫模式
        3.3.4 “地标扶贫”模式
        3.3.5 林下经济模式
        3.3.6 林业碳汇交易模式
    3.4 宁德市生态扶贫的成效
        3.4.1 生态搬迁造福农户
        3.4.2 带动就业,增加农户收入
        3.4.3 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3.4.4 形成完善的生态扶贫工作机制
    3.5 本章小结
4 宁德市生态扶贫满意度实证分析——以宁德9村的农户为例
    4.1 潜变量的选取
    4.2 基本假设与模型构建
    4.3 宁德市生态扶贫满意度的结构方程分析
        4.3.1 问卷数据来源与样本区域概况
        4.3.2 问卷设计
        4.3.3 受访农户描述性统计分析
        4.3.4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4.4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4.4.1 宁德市生态扶贫满意度研究原始模型
        4.4.2 宁德市生态扶贫满意度模型修正
    4.5 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在生态扶贫满意度模型上的差异分析
    4.6 实证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对策建议
    5.1 加快发展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增进生态扶贫感知质量
    5.2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生态扶贫绩效
    5.3 加大生态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公众期望与获得感
    5.4 做好生态扶贫宣传工作,增强农民主动参与意识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75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875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f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