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与土地私有化的理论逻辑——缓解三农问题的道路之辨
本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与土地私有化的理论逻辑——缓解三农问题的道路之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若依照西方的私有化+市场化教条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结果必然是耕者无其田的社会动乱和城市贫民窟化,如印度、菲律宾等国。而若能借鉴同为东亚小农经济的日、韩、中国台湾地区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的现代多功能农业的经验,并传承上世纪80年代中国"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和谐社会模式,推行体现普惠制服务的弱势小农的合作化,新农村建设——综合性的合作经济和乡村自治——定将成为中国三农发展道路之本。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农业发展学院;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土地私有化 新农村建设 理论逻辑 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 市场化 工业化 合作经济 贫民窟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重点和政策建议”(项目编号06AJY00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善社会管理与维护社会稳定机制研究——农村对抗性冲突及其化解机制研究”(项目编号07&ZD048)的资助
【分类号】:F301
【正文快照】: 一、三农问题的普遍意义2三农问题不是中国的个别现象,而是全球发展中国家普遍、长期存在的困局。对此,西方的严肃学者似乎都不像我们国内的追随者般,认为他们的理论能够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我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三农问题,之所以很难被长期从事微观产业研究的学术界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铁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与土地私有化的理论逻辑——缓解三农问题的道路之辨[J];绿叶;2008年11期
2 邹云龙;;浅析常州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城市化路径[J];山西建筑;2010年25期
3 温铁军;;我国为什么不能实行农村土地私有化[J];理论导报;2009年02期
4 温铁军;;我国为什么不能实行农村土地私有化[J];红旗文稿;2009年02期
5 温铁军;;新农村建设:挑战与反思[J];理论探讨;2006年06期
6 ;三农问题要解决 城市化未必是出路——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06年07期
7 尹翼;;温铁军:新农村建设应找准节点[J];中国.城乡桥;2006年04期
8 王俊;;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五个关系[J];理论前沿;2006年10期
9 于代松;刘俊;;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八大误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郭肖象;;基于土地制度改革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邦杰;;新农村建设:进展、问题与对策[A];2006中国科协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6年
2 张少兵;;中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矛盾分析[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陈光辉;;破解发展瓶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A];宜春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伍新木;;解决千年问题 实现世纪蓝图——中国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董学文;;浅谈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A];2007'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信息网成立3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7年
6 钟正洪;;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 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湖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暨省农经学会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齐子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城市反哺[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8 黄彦;丁胜利;;发挥湖北资源优势 推动新农村建设[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刘瑞涵;李华;;浅析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在新农村的构建[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10 李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理论阐释与行动推展[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代忘;农村千差万别 变革渐进图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2 木佳;城市化解决不了三农问题[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3 计伟 记者 孙新;白塔子镇注重解决民生问题[N];朝阳日报;2009年
4 陈锡文;中国已有条件解决三农问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5 夏新炯;申港以城市化为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N];江阴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孙琳 代晓明;一个有效方法:整村推进[N];四川日报;2006年
7 孙琳 本报记者 代晓明;政府主导 帮助农民组织起来[N];自贡日报;2006年
8 侯杨方;土地:新农村建设的关键[N];经济观察报;2006年
9 何杨邋记者 孙立深;以城市化工业化产业化提升新农村建设[N];大连日报;2008年
10 通讯员 王士虎;曲阜新区以城市化带动新农村建设[N];济宁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漪;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经济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寻广新;统筹城乡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邱昕;从新农村到小城镇[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4 马增明;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胡振华;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分析:回顾与创新[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高明秀;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及其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7 罗文章;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庄岁林;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9 冯刚;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黄光伟;建设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金融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波;新农村建设视域中的农民政治组织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旭泽;农民增收与新农村建设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3 杨春莉;新农村建设中实施智力反哺政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胡运锋;新农村建设与中国现代化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田凤娟;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提高农民素质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6 吴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罗晓东;四川三农问题突破与区域协调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8 张玲;“三农”背景下大众传媒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杜瑾;对当代中国三农问题观念的反思[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10 曾碧辉;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与土地私有化的理论逻辑——缓解三农问题的道路之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9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389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