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农”问题探讨
本文关键词:“新三农”问题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农业“劣质化” 农村“空心化” 丰裕型贫困 幸福文化 农村城镇化
【摘要】:"新三农"问题即农业"劣质化"、农村"空心化"和农(村居)民"丰裕型贫困化"等问题。"新三农"问题是在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它是原有"三农"问题在新时期的全新表现形式。对于"新三农"问题,我们要深刻反思其出现的深层次原因,也要在解决之道上另辟蹊径,在加强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强调农村幸福文化的塑造,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城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大学;
【关键词】: 农业“劣质化” 农村“空心化” 丰裕型贫困 幸福文化 农村城镇化
【基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乡村生活方式转变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C710061) 2010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机遇、困境与对策(项目批准号:1270KZ710056G) 2010年浙江工商大学科研项目: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机遇、困境与对策(项目批准号:x10-53)
【分类号】:F320
【正文快照】: “三农”问题一直是近些年我们国家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是,本文提出和论述的是“新三农”问题。当然,不可否认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新三农”问题是原有“三农”问题的继续,是由后者演变而来的。笔者之所以要冠于一个“新”字,是因为本文所探讨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沈小波,林擎国;贫困范式的演变及其理论和政策意义[J];经济学家;2005年06期
2 彭刚;;丰裕中的贫困[J];教学与研究;2005年12期
3 陈湘舸;吴太贵;;“三城”问题:“三农”问题后的新问题[J];求索;2006年06期
4 张占耕;;休闲农业的对象、本质和特征[J];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飞龙;;中国村民自治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新思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2 张亮;张联社;;农村纠纷的社会学思考——基于L村1起遗产纠纷事件的剖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3 杨雪云;;一元到多元:中国取消农业税前后的乡村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高巧琢;;作家创作中的“乡土”潜意识与智者形象生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5 彭真明;陆剑;;农地流转的实践图景——鄂中个案的法社会学透视[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10年00期
6 傅贤国;;农村纠纷解决——对一起水库案的实证考察[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吕彦;;农村城市化下,城乡意识新碰撞——从《乡土中国》到《新乡土中国》看农村[J];才智;2010年22期
8 李晓明;;重塑乡村生活意义与乡土文化价值[J];长白学刊;2012年04期
9 林恩伟;;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马贵侠;;“共同体”的解构与重构——由腾尼斯的“共同体”与“社会”引发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建国;夏盛民;王祖良;;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休闲农业健康有序发展[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杨宜音;;社区公共参与:是否参与 谁来参与 如何参与[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宋帅;;中部城郊村庄精英的现状及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以河南省新郑市河李村为个案分析[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勋;;乡村社会力量何以可能:温州老人协会研究[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缪国书;罗重谱;;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需失衡成因及对策研究[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徐银华;陈霄;;取消农业税后乡村治理格局的变化与村民自治的发展路径[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霁雪;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与空间实践[D];吉林大学;2011年
5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田静;教育与乡村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小华;当前清真寺与回族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实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万秀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10 朱静辉;地权增值分配的社会机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永木;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小青;乡村政治精英与公共服务供给[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莹;海鸥岛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舜;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金山;闽台休闲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探索[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6 杜瑞芹;中国传统乡土伦理与当代农村人际关系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凌玲;基于村民参与视角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建兴;村民自治视阈下的村官腐败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林文;世纪之交乡镇领导干部形象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林锦如;福建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岳健勇;不容乐观的工业化前景[J];读书;2004年07期
2 韩俊,崔传义,赵阳;巴西城市化过程中贫民窟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发展观察;2005年06期
3 谭崇台;论快速增长与“丰裕中贫困”[J];经济学动态;2002年11期
4 沈小波,林擎国;贫困范式的演变及其理论和政策意义[J];经济学家;2005年06期
5 何传启;忧患中国[J];w挛胖芸,
本文编号:583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583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