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问题研究观点综述
本文关键词:中国“三农”问题研究观点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三农”问题 观点综述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经济 农民增收 农村税费改革 制度创新 小城镇 产业化经营 城市化
【摘要】:正 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日益突出,理论界和决策层逐步认识到“三农”问题的严重性。近年来围绕”三农”问题,理论界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致力于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现将主要研究观点综述如下。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三农”问题 观点综述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经济 农民增收 农村税费改革 制度创新 小城镇 产业化经营 城市化
【分类号】:F320
【正文快照】: 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自20世纪90规范,影响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现行农村税收年代中期开始日益突出,理论界和决策层逐步认体制不规范,造成农民负担过重、农业发展投人不识到“三农”问题的严重性。近年来围绕”三农”问足;农村集体财产产权制度不规范,侵犯农民权益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大明;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全胜奇;制度创新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5期
3 沈越;“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城市化[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2期
4 林其屏;开拓农村市场:解决“三农”的根本[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行智国;城市化与“三农”问题的解决[J];管理科学文摘;2002年02期
6 高汝熹,张国安,陈志洪;关于中国“三农”问题的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7 吴敬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三农”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8 蔚新艳;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措施探析[J];经济师;2002年08期
9 张陆,郭正模,薛梅;农村土地承包、使用权抵押:一种值得探索的模式——兼论“三农”问题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J];经济师;2002年11期
10 张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J];晋阳学刊;199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启强;论工业化对“三农”问题的驱动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尹逊敦,刘欣;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及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3 杨静;石成华;姜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在于民营经济大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4 马爱军;张明举;赵涛涛;;论“三农”问题的本质及其出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8期
5 胡志丁;骆华松;李树梅;侯钰;;基于经济危机下农民工返乡潮的中国“三农”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6 李磊;王桂荣;王慧军;;河北省不同收入水平农户收入状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7 沈忠明;张成君;;新农村建设中綦江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8 沈忠明;张成君;;新农村建设中綦江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张文礼;刘海兵;;建立财政政策支持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蔡荣生,赵亚平,吴克禄;中国贫困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会广;刘忠原;;土地承包权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结合托达罗模型的修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刘翠萍;高峰;;影响山东省农民收入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翠萍;高峰;;影响山东省农民收入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4 钱冬;李希昆;;“十一五”期间西部“三农”工作与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5 项朝阳;;发展打工经济——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李谦;;云南省漾濞县农民收入现状探析[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2008)[C];2008年
7 刘鹏;;行为经济学模型视角下的“三农”问题的根源分析[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郭朝晖;陈琳;;江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及成因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许有伦;;破解“三农”难题 构建和谐社会[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权政;当代中国农民经济利益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敬贤;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彭兵;政府主导的乡村社区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4 张益丰;三农问题视阈中企业领办农业综合性合作社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宋莉莉;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及差异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6 陈江生;基于系统观的迁移型农村人力资本疏导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高雪萍;中国农村人类发展中的财政支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杨成章;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佐军;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条件和制度条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樊丽淑;中国经济转型期地区间农民收入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虎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与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关玲;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邱玉宾;潍坊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刘林军;应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政府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胡梅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许加华;莆田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与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7 贾有姣;当前我国农民增收障碍因素分析与对策[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勇;长沙市农业机械经营模式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9 任卓娜;河北省黑龙港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苏文;内蒙古自治区牧民增收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代盛,李春兰,胡豪;土地“撂荒”的制度分析及对策[J];财经科学;2002年02期
2 孙中和;中国城市化基本内涵与动力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11期
3 许经勇;论稳定土地承包制与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J];财经研究;2002年01期
4 孙梅君;开拓农村市场,决非权宜之计[J];调研世界;2000年10期
5 全胜奇;增加农业财政投入与减轻农民负担[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6 贾大明;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与21世纪展望[J];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40期
7 邓大才;农业发展的制度障碍:表现、根源与解决思路[J];经济评论;2001年05期
8 孔繁来;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减少农民[J];经济学家;2000年03期
9 李子奈;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J];经济学家;2000年04期
10 张道中;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中的几个问题[J];经济学家;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若峰;中国的“三农”问题:回顾与反思[J];古今农业;2003年04期
2 郑立平,陈萍,郭飞舟;对“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J];江西农业科技;2004年12期
3 石磊;农村二次改革势在必行——解决“三农”问题浅议[J];创造;2003年05期
4 张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J];晋阳学刊;1996年05期
5 田向利;解决“三农”问题的难点和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年03期
6 本刊编辑部;读懂中国“三农”问题的农村三部曲[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07期
7 胡正梁 ,王均文;破解“三农”难题正逢其时——当前有关“三农”问题综述[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4年04期
8 孙东海;中国要过“三农”关[J];决策咨询;2003年05期
9 谷显明,唐之彦;“三农”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选择[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贾大明;2004年——在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上迈出跨越性的一大步[J];科技导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子义;;“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毛丽玉;;农村基层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以福建闽侯洋里乡为例[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李启英;;邓小平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贡献[A];纪念邓小平(上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学龙;;经济公正:“三农”问题的伦理探析[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唐启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与城市发展[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余伟红;;要素视角下的“三农”问题与宏观经济体制的使命——“富民兴桂”直面的最大问题和广西青年学者的一项重要任务[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7 戴健华;吕健丞;;构建科技支撑体系 推进新农村建设[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8 王玉屏;陈泽军;;如何把公共财政框架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4年
9 王雄思;;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助推“三农”问题的解决[A];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刘世洪;;论我国农村信息化的战略任务[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 牛有成 北京市副市长 夏占义 中共朝阳区委书记 陈刚 中共顺义区委书记 张延昆 中共通州区委书记 王云峰 北京农学院院长 王有年;北京:重新认识“三农”问题[N];农民日报;2009年
2 记者 张立政;刘更另肖征龙来州调研“三农”问题[N];团结报;2009年
3 陈锡文;及时总结和提升农民的实践经验[N];人民日报;2010年
4 罗博;从吉林榆树透视我国“三农”问题破解新路[N];东方城乡报;2010年
5 记者 张迎春;我区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为“三农”问题建言献策[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8年
6 特约记者 令治清;泽普县查找“三农”问题谋划今后工作[N];喀什日报(汉);2008年
7 本报记者 张梦薇;惠农政策为何难惠农[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忻州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培德;把破解“三农”问题摆上议事日程[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9 周一青;不能让农民“被培训”[N];宁夏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吴安亚;人大代表关注“三农”问题[N];芜湖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本军;“三农”问题与政府行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2 崔元锋;武汉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与“三农”问题研究——基于农民问题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3 史向军;毛泽东“三农”思想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丁兆庆;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王国升;区域农村发展差距趋势与成因分析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丁赛;政府行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滕星均;区域三农问题的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叶鹏举;乡城人口迁移大潮中的上海人口与就业:现状及将来预测——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人口学思考[D];复旦大学;2004年
9 陈益元;醴陵县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1949—1957)[D];复旦大学;2004年
10 甘时勤;论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支持[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正国;浅议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以甘肃省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飞;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选择[D];安徽大学;2005年
3 黄贺林;人口城市化:破解“三农”问题的路径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4 刘宏杰;WTO框架下我国支农财政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与完善[D];河北大学;2006年
5 汪田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三农”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6 刘永川;“三农”问题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透视[D];天津大学;2005年
7 李岩;地方政府体系改革[D];重庆大学;2005年
8 张洁;解决“三农”问题的制度性制约因素分析及现实路径选择[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9 钟运钦;基于生态农业发展的“三农”问题缓解路径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10 崔英兰;关于免征农业税政策的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21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621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