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成因及对策的传播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三农”问题成因及对策的传播学分析
【摘要】:“三农”问题的传播学根源是社会生产力、历史与国情三方作用形成的传播障碍与隔阂,其外在表现是城乡之间信息鸿沟过大、农民阶层处于失语状态,农民获取信息成本过高三个相互关联层面。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传播学路径是渐进式改革,即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激活农村传播容器;积极推进自然村落的分界与重组,合理规划农村传播路径,从空间角度降低社会信息交易成本;加强农村媒介系统、农村教育文化建设,实现农村传播主体的创造性转化。这三个方面应齐头并进、统筹安排、协调推进,不可偏重任何一方。
【作者单位】: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对策 传播学分析
【基金】:山东农村新闻资源开发与农民增收对策研究(610655)
【分类号】:G206;F320
【正文快照】: 前言解决“三农”问题已是中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政之首。对此问题的解答,有教育说、人口说、城乡二元结构说、宏观的经济和社会政策说、小农经济说等。上述知识诠释,在传播学的视角内并不天然具备真理性,它仅是学者们对“三农”问题的象征性把握,还存在不少分歧与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阳富;;论农村受众媒介素养教育[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2 王会;沈书生;;信息化视野下的“传媒协同”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3 柳敏;;传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假难题与真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4 沈毅,王龙;从受众需求角度看北京未来的报业经济[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王玉芹;范光年;;打造适合新农民口味的报纸[J];中国编辑;2006年04期
6 高海建;;西部地区农村受众媒介接触行为调查——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J];今传媒;2009年06期
7 粟幸福;;精神文化消费中的大众媒介影响分析——以湘西地区农村受众为例[J];今传媒;2010年10期
8 魏海岩;;中国当代改革宣传研究综述[J];今传媒;2011年04期
9 夏志梅;彭光芒;;网络空间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局限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方晓红;庄曦;;解析跨城乡文化传播的意义[J];传媒观察;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双龙;;主题:传播网络下的中国大都市郊区农村居民[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徐雪高;;对农信息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及其致因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旷宗仁;左停;;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民认知与行为关系分析——以海南省天堂村和新村的调查为例[A];“第二届国际计算机及计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林晓华;;关于少数民族农村信息传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5 刘锐;;电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流动的影响——基于恩施州石栏村的民族志调查[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6 赵永华;孙晓明;;农村地区广电媒介可得性研究——以江苏淮安、福建光泽为例[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7 陈娟;;论现阶段中国农村报业的生存空间——农村报业的报纸市场[A];新闻学论集第26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霞;电视与中国彝民生活[D];四川大学;2005年
2 于毓蓝;转型期苏南农村基层民主的政治文化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3 马池珠;基于受众中心的农业电视传播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尤游;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在农村社区的角色分析[D];上海大学;2006年
5 林晓华;媒介素养与少数民族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6 汤浩;媒介排斥论[D];浙江大学;2009年
7 胡瑾;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心理和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8 秦红雨;“兴源铺”初探:媒体时代的乡村戏曲及其社会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云;中国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10 王婷婷;创新扩散的要素与农民个体态度改变[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黎莉;信息屏障与农村社会稳定[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芳;天津市农机科技信息传播渠道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申世飞;西部农民生活消费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名臣;农民分化对大众文化乡村传播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琦;电视文化与苗族侗族青少年社会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卫甜甜;电视文化与乡村老年人日常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夏丹;传媒在传统乡村转向城镇化过程中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刘光;论大众传媒对弱势群体的关注[D];河海大学;2004年
10 周波;公共管理模式下中国新闻组织的定位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红;罗尚荣;;农村未成年人极端行为矫治对策的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04期
2 刘冬青;缩小填平“信息鸿沟”的主要对策[J];情报科学;2002年06期
3 石宏伟,金丽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困境与对策[J];软科学;2002年04期
4 张耀南,宋戈;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有效途径[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年05期
5 李宗强,路军;从我国农业期刊发展现状看农民信息弱势地位[J];理论导刊;2003年02期
6 洪耀辉;夏江波;;关于开放教育面授教学到课率问题的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06年06期
7 林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资源计划[J];北方经济;2010年16期
8 吴青霞;;完善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年07期
9 武建丽;;晋城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信息界;2010年09期
10 李俊,陈艳风;加入WTO我国“三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士兰;;加快转变城乡二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探讨——以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省为实证[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李龙仲;;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孔淑兰;星连平;;谈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与妥善处理好“三农”问题的对策[A];《依靠科技进步 推进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和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学术研讨成果选编[C];2008年
4 钱冬;李希昆;;“十一五”期间西部“三农”工作与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5 朱建文;;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中部农业崛起的根本性支撑[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学龙;;经济公正:“三农”问题的伦理探析[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郭常义;许慧慧;张昀;罗春燕;阮素云;董晨;李洁斐;金奇昂;丁佳玮;袁东;;上海市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置现状及对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8 刘世洪;;论我国农村信息化的战略任务[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卢红岩;秦明周;;新时期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侵害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10 陶海斌;;浅析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及对策[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萍 市委党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略论[N];柳州日报;2009年
2 毛枳鑫 市委党校副校长;用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解决“三农”问题[N];平顶山日报;2010年
3 于玲 作者系舞钢市人民政府市长;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N];平顶山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袁华杰 张梦薇 李春艳 王建峰;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乡村发展道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王君琦;三中全会传递出的政策信号[N];北京日报;2008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马龙龙;以农村商品流通为突破口解决“三农”问题[N];中国特产报;2010年
7 记者 张迎春;我区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为“三农”问题建言献策[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8年
8 特约记者 令治清;泽普县查找“三农”问题谋划今后工作[N];喀什日报(汉);2008年
9 本报记者 张梦薇;惠农政策为何难惠农[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 牛有成 北京市副市长 夏占义 中共朝阳区委书记 陈刚 中共顺义区委书记 张延昆 中共通州区委书记 王云峰 北京农学院院长 王有年;北京:重新认识“三农”问题[N];农民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桂霞;中国牛肉产业链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王聪;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成本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3 杨正勇;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中ITQ制度交易成本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成良斌;文化对我国技术创新及其政策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张伟;区域创新体系中产学研合作行为与微观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潘明忠;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中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问题——新制度经济学视角[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7 谢志平;在交易成本不为零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8 李超杰;基于波动率、执行价格、交易成本的期权定价研究及应用[D];东南大学;2005年
9 黄峰;中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及其溢价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沈能;技术创新的金融安排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继忠;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杨飞;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选择[D];安徽大学;2005年
3 雷成耀;贵阳市农村教育“三教统筹”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4 贺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湖南农村教育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汤宇梅;农村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星东;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李冬宝;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的吉林省农村教育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8 巫肇胜;农村青年教师的职业期待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7年
9 潘丽;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深层原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张新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职业教育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55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755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