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的形成与深化:历史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三农”问题的形成与深化:历史的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三农”问题 原生工业化 人均产出 单向双边流动
【摘要】: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我国"三农"问题形成的历史根源,改革开放后,"三农"问题进一步深化。文章利用比较经济史的分析方法,通过比较欧美原生工业化形态和我国改革前后的工业化过程,在分析了"三农"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研究了"三农"问题如何深化,造成难以解决的经济机制,其中特别强调了商业部门在不同工业化形态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最后,提出农村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单向双边流动是我国"三农"问题不容易解决的经济根源,单纯靠市场机制是无法打破这种循环的,即使要政府来做也是异常的艰难。
【作者单位】: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原生工业化 人均产出 单向双边流动
【分类号】:F320
【正文快照】: 引言“三农”问题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对这个问题我们也讲了很多年,国家每年的一号文件几乎都给了农业,也出台了许许多多的惠农政策,但为什么效果不大谁都可以将“三农”问题归结为一个历史原因,但反过来想,难道历史的问题就这么难解决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萍;;毛泽东财经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与新中国财经干部队伍建设[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胡晓;;暖春是怎样变成严冬的: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到反右派运动[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3 洪冰冰;张晓丽;;1949-1956年我国的科技战略思想浅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4 师吉金;1949—1956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心理之变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王先俊;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王先俊;;中共“八大”前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吴光明;;浅析《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的历史意义及其没有落实的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8 姚润田;;反右派斗争与反右派运动扩大化原因探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付新红;;1957年“百家争鸣”转变为“两家争鸣”的原因探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赫崇飞,吴疆;试析1949年10月至1950年3月党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志华;;苏共二十大、斯大林问题与中苏关系——根据俄国最近披露的档案文献[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董志凯;;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计划经济管理的若干问题(1953—1980)[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迟爱萍;;新中国第一笔国债——1950年“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兼谈陈云关于“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发行思想[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曾令勋;;论新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俊国;;论建国初期毛泽东的反腐倡廉举措及其现实意义[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真;;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的科学发展思想探析[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格;;毛泽东筹建中央人民政府的计划和基本原则[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国宇;;论建国初毛泽东加强干部廉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叶明勇;;对毛泽东肯定1951年山西试办合作社的再认识[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吴敏先;曹冬梅;;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抉择和设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宋福范;执政条件下党的先进性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叶青;“文革”时期福建群众组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凌宏彬;邓小平理论研究:一种权变的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超;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国两制”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问题[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王文滋;胡绳晚年学术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冀名峰;国有粮食企业行为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熠;毛泽东民生思想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凯;由人格化到体制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杨卉;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缘由[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严旭;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廉政理论的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爱香;20世纪60年代初湘潭专区农村经济政策调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万婷婷;瑞金沙洲坝村土地改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郑海照;从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农民专业合作社[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韦柳明;地方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黄耿阳;统购统销与农村社会重构:1953-1958年[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邢雁宁;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私营经济政策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红;;“三农”政策执行力:一种关于政策阻滞因素的分析模型[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王庆;柯珍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农民增收[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3 于建澄;李勋华;;乡村旅游发展动力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4 李妍;;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破题“三农”一个都不能少[J];经济师;2011年09期
5 李然;;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并重——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6 李付良;;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3期
7 黄馨;;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实现路径[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8期
8 赵海斌;陈琛;;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三农”问题的现状和解决思路[J];学周刊;2011年10期
9 邓莉;冉光和;李杰;;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问题及相应的财政金融制度举措[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10 王维宇;;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与需求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炎成;夏春萍;;基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解决之道[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杨学龙;;经济公正:“三农”问题的伦理探析[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唐启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与城市发展[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戴健华;吕健丞;;构建科技支撑体系 推进新农村建设[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5 王玉屏;陈泽军;;如何把公共财政框架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4年
6 毛丽玉;;农村基层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以福建闽侯洋里乡为例[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徐国祥;王子林;黄席权;刘大锷;刘立华;鲁光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与步骤[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8 王子义;;“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玉洁;张燕;杨焱;刘艳红;;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10 李启英;;邓小平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贡献[A];纪念邓小平(上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超;“三农”问题现状及解决途径[N];济宁日报;2005年
2 韩俊;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N];人民日报;2004年
3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宫希魁;中国“三农”问题透视[N];经济参考报;2005年
4 记者 周慧敏;发展乡镇企业解决“三农”问题[N];中国企业报;2009年
5 记者 葛素表;病退军人关注“三农”问题坚持16年搞农村调研[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6 记者 成潮生;关注“三农”问题 加大“三农”投入[N];南充日报;2010年
7 卫明;破译新“三农”问题[N];江淮时报;2005年
8 记者 田建平;介绍我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新思路[N];山西日报;2008年
9 林俊山(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解决“三农”问题的若干人口学思考[N];中国人口报;2005年
10 ;必须翻越这道坎(中)[N];楚雄日报(汉);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本军;“三农”问题与政府行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2 史向军;毛泽东“三农”思想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丁兆庆;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丁赛;政府行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王国升;区域农村发展差距趋势与成因分析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滕星均;区域三农问题的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崔元锋;武汉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与“三农”问题研究——基于农民问题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8 李士忠;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集群[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宋伟;传统农区工业化过程中的企业空间演变秩序[D];河南大学;2009年
10 叶鹏举;乡城人口迁移大潮中的上海人口与就业:现状及将来预测——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人口学思考[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正国;浅议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以甘肃省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黄贺林;人口城市化:破解“三农”问题的路径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3 刘宏杰;WTO框架下我国支农财政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与完善[D];河北大学;2006年
4 李岩;地方政府体系改革[D];重庆大学;2005年
5 张洁;解决“三农”问题的制度性制约因素分析及现实路径选择[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6 崔英兰;关于免征农业税政策的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7 王邦祥;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制度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绳会敏;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中国农民自组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辉;重农学派与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的比较[D];西北大学;2007年
10 王娟;社会主义新农村条件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93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793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