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转型期中国的“三农”危机与社会性别问题——基于全球化视角的探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14:56

  本文关键词:转型期中国的“三农”危机与社会性别问题——基于全球化视角的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转型期 三农危机 社会性别问题 全球化时代 农村妇女 妇女地位 社会性别不平等 农村居民 男性 妇女社会地位


【摘要】: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与开放在中华大地同步铺开,中国随之逐渐汇入了当今势不可挡的全球化进程。社会性别同"三农"中的每个农都密不可分。由于两性地位、角色、责任的不同,农村妇女应对"三农"危机的机会和挑战有别于男性。"三农"危机及其应对举措对两性也有截然不同的影响。然而在迄今有关"三农"的研究、干预和政策中,社会性别从未被当做一个亟待关注的现实与政策问题。大量宏观统计数据与微观实证事实皆表明,中国融入全球体系所引致的结构性变化加剧了"三农"危机,而"三农"困境又强化了社会性别不平等和不公正。乡村许多社会性别问题已成为全球化与地方性"三农"问题交汇的一个投影,折射了社会性别同地区、城乡、财富、年龄等权力等级之间错综复杂的交互作用。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关键词】转型期 三农危机 社会性别问题 全球化时代 农村妇女 妇女地位 社会性别不平等 农村居民 男性 妇女社会地位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规划基金项目“西部村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互动:田野调查与对策研究”(07JA790017)
【分类号】:F320
【正文快照】: 一、序言我国“三农”问题沉疴已久,不过“三农”危机开始浮出水面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生活经历了沧桑般的巨变,但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农民增收缓慢,农业基础薄弱和农村发展滞后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城乡之间以及农村内部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玉坤;;村落视野中的人口“数字游戏”及其省思[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年02期

2 高小贤;当代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业女性化趋势[J];社会学研究;1994年02期

3 杨善华,柳莉;日常生活政治化与农村妇女的公共参与——以宁夏Y市郊区巴村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娟;农村流动人口的文化社会学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别敦荣,朱晓刚;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道路上的公平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3 周文莲;周群英;;就业性别歧视的文化机制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周群英;周文莲;;就业性别歧视的文化机制分析[J];长江论坛;2006年03期

5 薛军民;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的公平和效率[J];财经研究;2003年04期

6 单菁菁;;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变迁[J];城市问题;2007年04期

7 杨根乔;论当前我国妇女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2期

8 李海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J];东南学术;2007年02期

9 高强,赵贞;我国农户兼业化八大特征[J];调研世界;2000年04期

10 谢江红;;我国女性旅游市场开发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子玮;樊援的绳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单菁菁;城市社区情感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王圣育;近代乡村自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罗兴佐;治水:国家介入与农民合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高永平;平安村的财产继承[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6 谭岚;中国经济转型中城镇女性劳动供给行为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7 许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祝平燕;社会转型期妇女参政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骆桂花;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与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蔡志海;农民进城[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华威;吉林省农民外出寻求非农活动的村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

2 周林刚;东乡族苜叶里社区农业劳动力流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徐广义;中国现阶段农村土地制度的社会保障功能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4 孙秀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夫妻平等地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庄渝霞;当代中国女性从属地位的根源和出路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风;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7 陈小娟;农村流动人口文化变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晓敏;晏阳初“定县实验”中的参与式发展理念与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9 刘改凤;增加中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探讨[D];河北大学;2004年

10 杨昆锋;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坤亮;加强学科解释性功能:中国人口学振兴的“内因”需求——有关振兴中国人口学的思考[J];人口研究;2003年04期

2 李兵,杜鹏;老龄社会学理论:研究现状和政策意义[J];人口研究;2005年05期

3 梁中堂;关于二十世纪末中国大陆人口总量和妇女生育率水平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3年05期

4 李兵,段成荣,杜鹏,李志宏,庞涛;迁移理论的基础:“理解人口学”的分析框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04期

5 宋健;;流动人口不同归属情景下中国各地区人口老龄化形势[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年01期

6 李爱;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问题[J];社会学研究;1990年04期

7 杨善华,罗沛霖,刘小京,程为敏;农村村干部直选研究引发的若干理论问题[J];社会学研究;2003年06期

8 胡玉坤;;社会性别与艾滋病问题研究——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个案[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7年05期

9 刘伯红;全球化与中国妇女健康[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乔晓春;从“主要数据公报”看第五次人口普查存在的问题[J];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摘[J];农村金融研究;1985年12期

2 沈立人;;我国当前经济是处于新成长阶段还是转型期[J];经济研究;1985年09期

3 赵耀东;从“赢家王牌”看台湾发展策略[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87年04期

4 张善儒;;日本大型企业合并及其作用[J];现代日本经济;1987年04期

5 唐怡;步入转型期的台湾经济[J];亚太经济;1989年01期

6 朱建荣;走到分水岭的南朝鲜财阀[J];亚太经济;1990年03期

7 吴永泉 ,卞谦祥;试论台湾转型期投资立法的新动向[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90年06期

8 许继海;“威力”:企业规模效益经营实例[J];东南亚研究;1992年02期

9 李海舰;我国对外经济开放:从非平衡型转向平衡型[J];中国工业经济;1992年03期

10 刘小军;后发国家现代化的阶段性特征与中国的现代化[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9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改凤;;学习陶行知德育思想 教人求真 学做真人[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2 刘迟;;图书馆转型期的矛盾和对策思考[A];福建省迎接21世纪的图书馆服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王如松;;转型期城市生态学前沿研究进展[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4 王祥荣;阎水玉;张浩;;浙江省杭、嘉、湖、绍地区城镇群生态规划研究[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5 黄力之;;从当前中国社会思潮看转型期的价值冲突[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6 崔宜明;;中国社会转型和“公、私”观念变革[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7 刘进;;强化正确的价值导向,实现转型期价值失衡的有效调控——“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理论研讨会综述[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8 陈章亮;;用“三个代表”思想实现转型期价值失衡的调控[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9 俞新天;;论转型期的腐败问题[A];法治与德治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王如松;;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人性化:21世纪中国城市建设的生态转型[A];珠海—澳门生态城市建设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进;转型期的人才市场发展思路探讨[N];中国人事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高赛;互联网不是泡沫经济[N];光明日报;2000年

3 李一安;强化图书编辑的审美意识[N];人民日报;2000年

4 陈辽;转型期的人文关怀[N];社会科学报;2000年

5 徐正初 张万苍 作者单位: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社会转型期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论思考[N];文汇报;2000年

6 朱向前;九十年代:转型期的军旅小说[N];文艺报;2000年

7 辽锦;糕点业发展的趋势[N];云南经济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刘腾;企业转型难借力[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9 ;现代化过程中的政府能力[N];中国财经报;2001年

10 记者 乔虹;焦点:转型期女性发展[N];中国妇女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立华;转型期英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志刚;转型期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曹文道;转型期中国反贫困机制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4 于建嵘;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以岳村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于剑波;企业行动者的社会资本与社会成本[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田明;转型期中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张缨;信任、契约及其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梁栋;可持续发展理论原则与转型期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9 刘永艳;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李建华;中国转型期的区域经济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红;论转型期审美文化走向及建构[D];郑州大学;2000年

2 杨瑞艳;转型时期广东竞争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3 李德伟;发展中的难题:转型期中国失业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易传忠;转型期银行风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宋洪喜;转型期我国政府行政不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卢国淦;试论转型期的腐败及其控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夏建新;论政府的创新职能[D];郑州大学;2000年

8 王颖晖;转型期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分析[D];西北大学;2000年

9 高勇;转型期中国农村收入分配格局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刘月;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814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814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2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