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问题新动态与乡村发展模式的选择——以福建乡村调研和乡村建设的实证研究为例
本文关键词:中国“三农”问题新动态与乡村发展模式的选择——以福建乡村调研和乡村建设的实证研究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三农”问题 城乡“二元”政策 农村城(市)镇化 生态农业 社区支持农业
【摘要】:该文通过对福建若干代表性乡村的实证调查,探讨了新时期中国"三农"问题新动态,即表现为农村经济、环境和社会等三方面交织的难题。其症结是长期的城乡"二元"政策造成农民数量过多,也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不加区别的农产品市场化安置,更是乡村建设和农民组织化的长期缺位。为此,该文从农村城镇化、健全农村合作社构建机制以及发展生态农业等3个方面提出新"三农"问题的应对之策。并以泉州市安溪县福田乡生态茶业、莆田市东桥镇汀塘村的生态城镇、连城县培田村的古民居(文化)产业合作社和福州市郊县林柄村的社区支持农业引导城乡互动为例,深入分析四个可能的乡村发展模式,说明在构建这些模式的过程中,重估农业的多功能性价值以及推动社会参与下的乡村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城乡“二元”政策 农村城(市)镇化 生态农业 社区支持农业
【基金】:致公党中央和福建省委会2011年重点调研课题的资助
【分类号】:F320.1
【正文快照】: 1引言经济建设一直是党和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作基本点,随着愈演愈烈的经济全球化,国际金融危机也波及中国,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化也对中国经济转型提出迫切要求。在区域经济格局上,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福建省的经济转型是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下面简称“海西”)战略,抑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松良;陈冬梅;;福建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成就、问题和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温铁军;WTO与中国的“三农”问题[J];中国农垦经济;2001年08期
3 王松良;信息技术:走向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J];农业网络信息;2005年08期
4 王松良,邱容机,朱朝枝;中国城市化进程反思与战略调整[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年06期
5 王松良;C.D.Caldwell;祝文烽;;低碳农业:来源、原理和策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年05期
6 王松良,林文雄;中国生态农业与世界可持续农业殊途同归[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年02期
7 邓大才;论“三农”问题的求解路径[J];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8 邓康云,白珍;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与“三农”问题的解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亮;调整财政支农政策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胡德仁,刘亮;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绩效及政策选择[J];调研世界;2003年10期
3 王松良,郑金贵;建设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林文雄,陈芳育;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促进福建农业与农村的持续发展[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王松良;陈冬梅;;福建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成就、问题和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翁伯奇,黄毅斌,应朝阳;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理论、主要成效与发展趋势[J];福建农业学报;1999年S1期
7 林锡奎;刘平;孙治仁;;我国南方发展生态农业的条件分析及典型生态农业模式[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年03期
8 龚威威;;《农业协定》中的非贸易关注与中国“三农”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9 胡德仁,刘亮;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绩效分析及政策选择[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10 张文芳,吴建新;也谈中国农业的集约化与持续化[J];古今农业;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宗林;;湖南省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A];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论文集[C];2010年
2 马俊;王瑛;孙丹;;浅析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问题[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温和;黑龙江省村域农业生态系统碳平衡及低碳农业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骆旭添;低碳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程炯;闽东南区域特色农业的生态学研究——以漳州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白跃世;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6 李本军;“三农”问题与政府行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7 邵立民;我国绿色农业与绿色食品战略选择及对策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2年
8 郑军;生态农业集群理论与区域实践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9 刘建华;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理论与实践[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10 洪伟;贸易开放、价格传导与农民福利[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雨林;攀枝花市现代烟草农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2 黄文起;福安市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3 黄炯炬;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视角下福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祝文烽;福建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与健康评估及其管理学模型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5 陈茜;改革开放30年我国重要涉农政策演进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廖誉;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的计算[D];南昌大学;2011年
7 张海英;江西省低碳农业发展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昌大学;2011年
8 徐辉;江永县植烟从业人员状况分析及职业烟农队伍建设探索[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9 范双利;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崔星辉;加入WTO与吉林省农业发展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骏;关于中国城市化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陈淮;城市化战略:挑战与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05期
3 陈锋;福建生态省建设之生态农业建设体系总体战略构想[J];福建地理;2004年01期
4 林文雄,陈芳育;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促进福建农业与农村的持续发展[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王松良;陈冬梅;;福建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成就、问题和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翁伯奇;现代生态农业的内涵、模式特征及其发展对策[J];福建农业学报;2000年S1期
7 陈锋;;我省循环农业生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农业;2007年02期
8 冯子标,焦斌龙;城镇化战略与城市化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11期
9 袁春新,唐明霞,韩娟,陆娟;农业信息化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王松良;信息技术:走向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J];农业网络信息;2005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颖琦;解决“三农”问题并非朝夕[J];现代农业;2004年10期
2 蒋海燕,黄国勤;生态农业——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文言者;深刻认识“三农”问题的极端重要性[J];江苏农村经济;2001年01期
4 ;朱昒基: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J];农家顾问;2003年04期
5 王建平,曾乐全;“三农”问题与农机化发展[J];四川农机;2005年01期
6 平;“三农”问题:教育是根本[J];南方农村;2000年05期
7 马恩成;“三农”问题与“重中之重”[J];南方农村;2003年02期
8 力;如何理解“三农”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J];南方农村;2003年05期
9 牛若峰;中国的“三农”问题:回顾与反思[J];古今农业;2003年04期
10 万树;“三农”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透析[J];农村经济;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文鹏;;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与任务——解决“三农”问题[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翁伯奇;;山区农村发展高效集约生态农业的思路与对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贺淹才;;充分发挥电围栏对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作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宋书义;崔振山;;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杨学龙;;经济公正:“三农”问题的伦理探析[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唐启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与城市发展[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谢深喜;莫少廉;吴月嫦;;我国生态观光农业之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暨青年学术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发展生态农业 实施“六个一百”工程 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A];贵州发展生态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江西绿丰生态农业园有限公司[A];中国猪业发展大会暨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艳;;合理施用肥料 促进生态农业市建设[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覃岩峰;发展生态农业 建设环保农村[N];郑州日报;2008年
2 记者 吴安亚;人大代表关注“三农”问题[N];芜湖日报;2010年
3 陆福兴;“三农”问题的生态解析[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4 陆福兴;解决“三农”问题不可忽视生态途径[N];农民日报;2004年
5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 牛有成 北京市副市长 夏占义 中共朝阳区委书记 陈刚 中共顺义区委书记 张延昆 中共通州区委书记 王云峰 北京农学院院长 王有年;北京:重新认识“三农”问题[N];农民日报;2009年
6 记者 张立政;刘更另肖征龙来州调研“三农”问题[N];团结报;2009年
7 陈锡文;及时总结和提升农民的实践经验[N];人民日报;2010年
8 罗博;从吉林榆树透视我国“三农”问题破解新路[N];东方城乡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卫华;调研我省生态农业 探索循环经济之路[N];贵州政协报;2010年
10 记者 张迎春;我区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为“三农”问题建言献策[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本军;“三农”问题与政府行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2 邱化蛟;北京市都市农业的可持续性分析与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高中琪;长江三峡库区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技术体系[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史向军;毛泽东“三农”思想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丁兆庆;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王国升;区域农村发展差距趋势与成因分析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丁赛;政府行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滕星均;区域三农问题的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崔元锋;武汉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与“三农”问题研究——基于农民问题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10 杨红;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运钦;基于生态农业发展的“三农”问题缓解路径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2 常正国;浅议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以甘肃省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黄贺林;人口城市化:破解“三农”问题的路径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4 刘宏杰;WTO框架下我国支农财政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与完善[D];河北大学;2006年
5 李岩;地方政府体系改革[D];重庆大学;2005年
6 张洁;解决“三农”问题的制度性制约因素分析及现实路径选择[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王玉娟;东北生态农业分区及其发展方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崔英兰;关于免征农业税政策的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9 陈晓平;我国生态农业法律制度刍议[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邦祥;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制度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84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8844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