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城乡结合部“三农”问题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郊区和城中村为例

发布时间:2017-09-27 03:19

  本文关键词:城乡结合部“三农”问题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郊区和城中村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城乡结合部 “三农”问题 城中村


【摘要】:我国的"三农"问题是个具有时空特殊性的中国式问题,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本文以河南省郑州市郊区和城中村为例,研究了具有特殊性的城乡结合部的"三农"问题。这类"三农"问题的特殊性表现在:1城乡既碰撞又融合。2经济问题、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相互交织。3外部性异常突出。而"三农"问题的突出表现是:1城乡矛盾最直接。2贫富悬殊现象突出。3爆炸式的短暂繁荣。"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是:1城乡二元结构。2两种所有制性质的土地流转方式不同。3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并存。破解这类"三农"问题的途径是:1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3改进工作方法——征用土地与就业安排衔接、先安置后拆迁。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 “三农”问题 城中村
【分类号】:F320.3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中国的“三农”问题可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象。然而,这一问题,在我国长期被狭隘地界定为农业问题。直到温铁军提出“中国小农以谋生为目的在细碎土地上的小生产确实并非第一产业;也从来就没有纯粹的‘农业’调控政策;从来宏观决策研究的着眼点往往在于解决‘农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祥临;解决三农问题功夫下哪儿?[J];读书;2001年07期

2 温铁军;制约“三农问题”的两个基本矛盾[J];经济研究参考;1996年D5期

3 林毅夫;“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01期

4 江永红,李华锋;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百年三农问题再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10期

5 杨守玉;王厚俊;;“三农”视角下的土地流转制度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02期

6 温铁军;孙永生;;世纪之交的两大变化与三农新解[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09期

7 薛蒙林;;剖析“三农”问题的内外部逻辑——“三农”问题的实质及解决之道[J];农村经济;2013年01期

8 薛蒙林;;剖析“三农”问题的历史逻辑[J];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02期

9 许叶萍;石秀印;;地方剥夺:观察农民工现象的东方视角[J];学海;2011年01期

10 钟甫宁;我国能养活多少农民?——21世纪中国的“三农”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业;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几点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张广花;徐淮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3期

3 乔雅君;;河南省农资价格与农民收入的VAR模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4 张新美;;我国农村微型企业融资问题供求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5 徐秀景;宋斌;刘洪亮;;宿州市农民创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6 潘锦云;张德元;;农村土地为何“流”而不“转”——安徽舒城杭埠镇和合肥市郊大圩镇土地流转调查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7 赵斌;;西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几点思考[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赵华;如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10期

9 金彦平;;论增加农民收入[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10 段力妼;傅鸿源;;不对称信息下农村土地流转激励模型[J];商业研究;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伟涛;;城镇化背景下的“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2 钟甫宁;何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扩大就业机会、统一劳动力市场[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对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的新思考”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3 王崇举;;认真把握“三性”,全面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曾福生;李燕凌;;农村公共支出模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李燕凌;曾福生;;农村社会公共危机表现及其化解——一个经济学的分析框架[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李恒;;农村劳动力流动与黄河沿岸地区农耕经济的结构变迁[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7 郭亚军;姚顺波;;退耕还林政策对吴起县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影响分析[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6年

8 李恒;;产业集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移能力、转移模式与绩效评价[A];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作联谊会暨“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钟甫宁;何军;;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与城乡统筹发展[A];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李燕凌;曾福生;;缩小城乡社会发展差距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超;我国城乡经济关系的历史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王颖;中国特色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彭兵;政府主导的乡村社区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4 张益丰;三农问题视阈中企业领办农业综合性合作社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宋莉莉;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及差异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6 朱宏登;新时期我国耕地制度创新路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7 文雄;农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段力妼;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姚增福;黑龙江省种粮大户经营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何军;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劳动力转移与城市融入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攀;安徽省生猪市场价格波动成因分析及对策[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玲艳;福州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任卓娜;河北省黑龙港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刘爱玲;扩大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德龙;中国农村社会和谐的法治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曾祥麟;内生增长与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D];吉林大学;2011年

7 唐润芝;榨菜加工企业与菜农利益联结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许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及其解决[D];西南大学;2011年

9 王艳丽;黑龙江省农业投资效益分析[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1年

10 毕力根格日勒;2003年以来内蒙古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铁军;“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J];读书;1999年12期

2 许经勇;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给农民以国民待遇[J];发展研究;2003年04期

3 廖洪乐;;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稳定与完善[J];管理世界;2007年11期

4 杨帅;温铁军;;经济波动、财税体制变迁与土地资源资本化——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次圈地”相关问题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0年04期

5 王裕雄;张正河;;刘易斯转折点与中国农业政策调整——基于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借鉴[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05期

6 刘志广;权力资源、生活机会和财政体制——论我国“三农”问题及农村税费改革思路[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7 许庆;田士超;徐志刚;邵挺;;农地制度、土地细碎化与农民收入不平等[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8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走向社会重建之路[J];民主与科学;2010年06期

9 马晓河;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路与政策措施[J];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02期

10 董筱丹;薛翠;温铁军;;发达国家的双重危机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成本转嫁[J];红旗文稿;2011年2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安明;;多措并举整治“城中村”用电难题[J];农电管理;2009年04期

2 傅成华;;“城中村”居民供电服务如何实现“同城同质”[J];农电管理;2009年04期

3 肖军;;“一户一表”改造助力“城中村”走出用电困境[J];农电管理;2009年04期

4 单金海;;管理“城中村”土地的三要素[J];中国土地;2006年05期

5 仲岩;;对“城中村”社区职业教育需求与发展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6年09期

6 刘红梅;;“城中村”财务管理的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2009年07期

7 吴英杰,罗皓;“城中村”改造:寻求城市发与经济利益的协调[J];乡镇经济;2004年07期

8 赵贵臻;;加强和完善城中村财务管理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年06期

9 郭爱请;张侠;沈令;;石家庄市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乡镇经济;2005年11期

10 何频;;城中村管理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乡镇经济;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启龙;朱长江;;城中村拆迁改造的和谐之路——反思当前城中村的大规模拆迁改造[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2 朱恒涛;邹会芳;;城中村民房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3 华平;;城中村社区的存在价值及改造对策[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孙林;曾学龙;;城中村快速改造的动力机制探析[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5 张磊;谭晓昌;吕燕平;;城中村农民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基于S省W市K区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吴邦銮;;京郊镇城中村等待补偿建房问题解决对策——以房山区良乡镇镇区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阮梅洪;楼倩;牛建农;;新城中村对城市空间绩效的影响研究——以义乌市宅基地安置的新城中村建设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英泽;;城中村失地居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9 韩荡;;高速城市化地区的城中村改造——以深圳特区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李连璞;;城市中的孤岛——“城中村”现象透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冯建伟 陈四化;城中村落改社区 农民就地转市民[N];农民日报;2003年

2 ;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暂行规定[N];深圳特区报;2005年

3 记者 曾昀;33个“城中村”完成整治拆迁[N];北京日报;2006年

4 尚丽;“城中村”:繁华背后的痛点[N];大同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周海燕 刘文伟 潘钰;不一样的“城中村”[N];贵阳日报;2006年

6 徐东坡;部分城中村又在乱建房[N];河南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崔小红;讨号板:农民成员工 村民变股民[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6年

8 记者 许冰洲;“城中村”不拖创卫后腿[N];嘉兴日报;2007年

9 秦新立;后十名城中村排序有变[N];焦作日报;2006年

10 苗海龙;“城中村”咋拆得这么顺?[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磊;快速城市化时期浙江沿海城市空间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2 蓝宇蕴;都市里的村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宋仁登;城市化进程中的村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李学;虚假城市化现象治理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5 张群;村落向城市社区的转型[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焦怡雪;城市居住弱势群体住房保障的规划问题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年

7 周捷;大城市边缘区理论及对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李黎;广州城市边缘区规划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奚建武;从复合到融合[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林依标;被征地农民差异性受偿意愿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鹏飞;城中村改制公司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姝婧;珠三角地区“发展型城中村”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谢立朵;对城中村“原住民”社会地位认识的模糊性及其效应分析[D];广西大学;2012年

4 王会;重庆市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5 郑理;「城中村」における流R杖丝赱D];内蒙古大学;2014年

6 杨彪;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预防与惩治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7 熊金林;基于共生模式的“城中村”环境问题改造[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8 司琼;城中村养老问题探析[D];安徽大学;2010年

9 刘欣;“城中村”居民社区保障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年

10 程红;上海城中村外来人口生存状态与社会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27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927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3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