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对新时期三农问题新变化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9-30 19:13

  本文关键词:对新时期三农问题新变化的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新时期 三农问题 四农问题 规模化集约式经营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历来受到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度重视。我们党从建国初期的"农业基础论"到新时期的"‘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现正逐步衍生为"四农"问题,即在原来基础上,农民工问题凸现,并成为"三农"问题的瓶颈。新时期的"三农"理论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发展相结合的发展轨迹。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新时期 三农问题 四农问题 规模化集约式经营
【分类号】:F320
【正文快照】: 1三农、三农问题、四农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必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使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三农”问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不断取得重大突破。马克思从基本问题入手,奠定了“三农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玉香;;关于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发展与实践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7年15期

2 胡星斗;;“农民工”离“新工人”有多远[J];人民论坛;2006年14期

3 任中平;刘刚;;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政治参与——不可忽视的“四农问题”[J];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恺;刘亚平;;都市报对农民工政治权利报道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2 付建军;;回顾与展望:近十年来农民工政治参与研究述评[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杨炼;;从参政权的视角看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J];桂海论丛;2009年01期

4 宁立盛;周雄杰;;“三农”问题的根源以及新的特征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年18期

5 孙中民;;从非制度化到制度化——农民工政治参与模式的变迁[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6 张汉强;;农民工政治社会化问题的探讨[J];内江科技;2008年05期

7 江登琴;;篱栅与通道:社会转型时期进城务工农民的民主参与问题[J];兰州学刊;2007年01期

8 付建军;;近十年来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现状分析[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5期

9 姜胜洪;;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农民工政治参与态度探析[J];前沿;2008年02期

10 邓秀华;;农民工政治参与模式变迁及其实现路径选择[J];求索;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贾楠;农民工与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领;流动的共同体[D];浙江大学;2010年

3 任振宇;中国流动人口政治参与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瑜;论农民工的政治参与[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杨慧;我国农民工城市社区政治参与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3 魏向平;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刘文圣;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探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周新伟;城市政策制定中的农民工参与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刘鑫;中部地区农民增收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7 刘枫;四川省某高校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专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忠良;珠江三角洲“民工荒”现象分析及对策[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茶世凯;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的农民收入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艾丽颖;农民工城市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晓;;新时期我国农业政策的走向[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6期

2 王平高;;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体系的构建[J];老区建设;2008年24期

3 周楠;;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三农”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12期

4 黎石秋;;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论纲[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10期

5 郑大光;李德丽;;基于三农视角对黑龙江省农村公路发展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2期

6 吕原生;张学凤;;江泽民“三农”思想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7 朱江平;;确定方针 增加投入 促进发展——全国两会求解“三农”问题综述[J];农村工作通讯;2005年04期

8 陈玲欢;肖贝;;三农问题呈现出的特点及其解决途径[J];湖南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9 刘炳云;;浅谈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5期

10 贺爱琳;;“三农”工作的新跨越——吉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会珍;龙华;许瑞琛;;关于三网融合以及其进入农村部分问题的探讨[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2 郑炎成;夏春萍;;基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解决之道[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张建萍;;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4 周远清;;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 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三农问题与中部崛起”专家论坛上的致辞[A];《“三农”问题与中部崛起》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郑伟明;;正确解决“三农”问题和处理城乡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郑伟明;;正确解决“三农”问题和处理城乡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邦杰;;新农村建设:进展、问题与对策[A];2006中国科协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6年

8 孙晓芳;;论解决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陈顺友;刘兴斌;张昌新;缪文;石园球;杨吉阶;;生猪产业化对“三农”贡献力的初步探讨——透析湖北生猪产业化与“三农问题”的关系[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傅国华;许能锐;;植胶农垦企业的经济外部性分析——基于云南、海南国有与民营橡胶成本比较研究[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梅;把“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N];宁夏日报;2008年

2 省政协常委 王泽平;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根本途径[N];江淮时报;2009年

3 见习记者 刘静;农业界委员建言重视三农问题[N];人民政协报;2003年

4 赵晓谛;让农民解决三农问题[N];学习时报;2008年

5 记者 杨志华;曾培炎指出 采取更有力措施解决三农问题[N];农民日报;2004年

6 张竹彬、胡士祥、石中生;铸造解决三农问题的金钥匙[N];中国交通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武唯 孙兴伟 高云;解决三农问题亟需社会保障助力[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王婧;不妨构建农村最低保障线[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9 李益才;关注经济发展尤重三农问题[N];今日信息报;2006年

10 本报通讯员 刘增军 李文辉 康涛;河北永清破解三农问题[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鹏辉;新时期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2 陈振华;中国新时期小说反讽叙事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淑华;新时期中俄林业经贸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彭庆文;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角色定位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朱泾涛;新时期中俄经贸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晓灵;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王歆;新时期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考察[D];南开大学;2009年

8 陈宝峰;新时期山西省农机化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谢维强;新时期知青小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瑾;对当代中国三农问题观念的反思[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2 陈武亮;多维透视农村报积贫积弱现象[D];四川大学;2005年

3 李文煌;关于农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兰雪梅;新时期我国道德评价标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周彬;论新时期军校学员价值观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吴松波;新时期统一战线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河南大学;2009年

7 杨晓梅;新时期黄石招商引资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刘松林;论新时期民办教育政策的变化及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杨爱华;新时期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于欣欣;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性思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49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949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4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