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10:11
本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农村建设 新型农民农民基本素质 农民教育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为背景而做出的与时俱进的历史性抉择。新农村建设既包括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包括农民素质的提高,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和根本要求。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民培育的理论出发,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基本素质的现状及成因,以此为基础,全面论述了培育新型农民的主要内容和路径选择。全文包括导论、五章正文和结束语。摘要如下: 导论阐述了选题的缘由、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概述了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农民培育的一般理论。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基本内容、特点和意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民提出的基本要求,新型农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加强对农民教育的理论根据和重要意义。 第二章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基本素质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素质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总体看农民的知识水平、劳动能力及精神境界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为:市场经济意识不断增强、民主法制观念逐步确立、崇尚科学之风正在形成、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升。但是农民基本素质方面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封建迷信沉渣泛起、宗教观念浓厚、集体意识淡漠、政治理性精神不足、组织合作意识较低、消费观念畸形等。 第三章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基本素质存在问题的成因。首先是历史的原因。其中包括传统自足自给的自然经济的制约,封建专制制度以及思想的影响。其次是现实的原因。其中包括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农民阶层分化的影响以及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影响。最后是组织领导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基层党政领导重视不够、农民教育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农民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社会舆论导向欠缺等。 第四章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培育新型农民的主要内容。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培育新型农民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农民的思想实际而确定的,并随着农村生活实际的变化而更新和丰富。其内容主要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现代思想观念、健全心理素质、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提高道德品质境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等。 第五章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培育新型农民的路径选择。首先,培育新型农民要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即坚持以农民为本原则、“三贴近”原则、层次性原则。其次,创新农民教育的思维方式,主要包括求实性思维、整合性思维、发展性思维以及创新性思维。再次,要有科学的工作机制,坚持农民教育与农民自我教育相结合、物质利益与精神鼓励相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农民文化创新相结合、理论宣传与民主管理制度相结合、尊重历史传统与借鉴国外经验相结合等。最后,培育新型新型农民还要有合理的制度安排和得力的政策措施,包括推动公共财政投资向农村倾斜、废除城乡二元户籍管理模式、明确政府职能,从“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角色转换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新型农民农民基本素质 农民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422.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11
- 导论11-25
- 第一节 研究缘由及研究意义11-15
- 一、研究的缘由11-12
- 二、研究的意义12-15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15-20
- 一、国外研究现状15-18
- 二、国内研究现状18-20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20-23
- 一、研究思路20-22
- 二、研究方法22-23
- 第四节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23-25
- 一、本研究的创新23
- 二、本研究的不足23-25
- 第一章 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农民培育25-49
-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的提出背景、基本内容、特点和意义25-33
- 一、新农村建设的提出25-28
-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28-30
- 三、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点30-32
-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32-33
- 第二节 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33-41
- 一、农民、村民、农业生产者33-37
- 二、新农村建设对新型农民提出的基本要求37-41
- 第三节 加强农民教育是培育新型农民的根本途径41-49
- 一、农民教育的理论根据41-45
- 二、农民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45-49
-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基本素质现状分析49-71
- 第一节 改革开放给农民素质带来的新变化49-55
- 一、市场经济意识不断增强49-51
- 二、民主法制观念逐渐确立51-52
- 三、崇尚科学之风正在形成52-54
- 四、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升54-55
-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存在的问题55-71
- 一、封建迷信呈现泛滥之势55-57
- 二、宗族观念浓厚57-60
- 三、集体意识淡漠60-61
- 四、政治理性精神不足61-65
- 五、组织合作意识较低65-68
- 六、消费观念畸形化68-71
- 第三章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基本素质存在问题的成因探析71-87
- 第一节 历史原因71-77
- 一、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制约71-73
- 二、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73-75
- 三、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75-77
- 第二节 现实原因77-81
- 一、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77-79
- 二、农民阶层分化的影响79-80
- 三、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80-81
- 第三节 组织领导方面的原因81-87
- 一、基层党政领导重视不够81-82
- 二、农民教育队伍素质参差不齐82-84
- 三、农民教育资金投入不足84-85
- 四、社会舆论导向功能欠缺85-87
- 第四章 新农村建设中培育新型农民的主要内容87-133
- 第一节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87-90
- 一、学习文化知识87-88
- 二、培养科技素质88-89
- 三、增强创新能力89-90
- 第二节 树立现代思想观念90-98
- 一、市场经济观念90-94
- 二、生态文明意识94-98
- 第三节 健全心理素质98-104
- 一、生命意识98-101
- 二、心理健康101-104
- 第四节 增强民主法制意识104-114
- 一、民主意识104-108
- 二、法制意识108-112
- 三、公民意识112-114
- 第五节 提高道德品质境界114-126
- 一、社会公德115-118
- 二、职业道德118-122
- 三、家庭美德122-126
- 第六节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26-133
-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126-127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27-128
- 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128-129
-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129-133
- 第五章 新农村建设中培育新型农民的路径选择133-165
-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中培育新型农民的原则133-137
- 一、坚持以农民为本原则133-134
- 二、坚持“三贴近”原则134-135
- 三、坚持层次性原则135-137
-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中培育新型农民的思维方式137-143
- 一、求实性思维137-139
- 二、整合性思维139-140
- 三、发展性思维140-142
- 四、创新性思维142-143
-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中培育新型农民的工作机制143-155
- 一、农民教育与农民自我教育相结合143-145
- 二、物质利益与精神鼓励相结合145-147
-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农村文化创新相结合147-151
- 四、理论宣传与民主管理制度相结合151-152
- 五、尊重历史传统与借鉴国外经验相结合152-155
- 第四节 新农村建设中培育新型农民的制度安排155-165
- 一、推动公共财政投资向农村倾斜155-159
- 二、废除城乡二元户籍管理模式159-161
- 三、明确政府职能,从“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角色转换161-165
- 结语165-167
- 参考文献167-177
- 致谢177-179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79
本文编号:999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999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