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最优投资比例研究
本文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最优投资比例研究
【摘要】:对于社保基金的投资组合,根据2001年制定的相关法规,投资分配的工具仅限于银行存款和国债。自2003年社保基金入市以来,股票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并且以股票、债券为主的资本市场也日益成熟和规范。从社会保障水平的长远发展来看,仅限于银行和国债的投资分配方式比较单一,只能在短期内规避投资组合的风险,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收益明显下降,不利于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与此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与通货膨胀率的持续上升,导致社保基金的支付压力不断增大。因此,考虑到社保基金的刚性增长,应该促使投资工具多元化,对其进行有效组合,找到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的最优比例,以此来提高社保基金资产的收益率,摒弃重视安全性而忽视收益性这种过于保守的投资理念,为未来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充足的基金做保证。 本文选取银行存款、股票和国债作为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测算这三种投资工具的期望和方差,并分析它们的相关性;再选取通货膨胀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三个不同收益层面的经济指标,以它们的增长率作为社保基金的目标收益率;然后根据据马科维茨的均值——方差模型构建社保基金投资组合模型,利用已知数据,求得投资组合方差最小情况时的最优投资比例;最后得出在三个目标收益率既定时,社保基金在三种投资工具上的最优投资比例。通过以上的分析可得出结论,社保基金要想实现收益率的快速增长,必须加大对股票市场的投资比例,最后综合国内外的对社保基金投资比例的限定,设计出适合中国未来十年的投资组合比例,为扩大投资范围,明确投资方向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社保基金 均值-方差模型 最优投资比例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13.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绪论11-18
- 0.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13
-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5
- 0.3 研究内容15-16
- 0.4 研究方法16
- 0.5 论文创新性16-18
- 1 社保基金最优投资组合的理论依据18-28
- 1.1 单项资产的期望收益率与方差18-20
- 1.1.1 单项资产的期望收益率18-19
- 1.1.2 单项资产风险的度量19-20
- 1.2 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与方差20-23
- 1.2.1 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20-21
- 1.2.2 投资组合风险的度量21-23
- 1.3 最优投资组合的选择及其有效边界的求解23-28
- 1.3.1 最优投资组合的选择23-24
- 1.3.2 有效边界的求解24-28
- 2 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8-36
- 2.1 近年来社保基金投资组合分析28-31
- 2.1.1 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现状28-29
- 2.1.2 社保基金投资组合比例分配的情况29-31
- 2.1.3 社保基金收支的平衡状况31
- 2.2 社保基金投资组合比例存在的问题31-33
- 2.2.1 投资工具过于单一,难以优化投资比例31-32
- 2.2.2 直接投资比重过大,投资收益不理想32-33
- 2.3 社保基金投资比例不合理的原因33-36
- 2.3.1 资本市场不成熟,,限制社保基金的投资组合33-34
- 2.3.2 相关政策制约社保基金投资比例的灵活变化34-36
- 3 社保基金的最优投资组合及其资金分配比例分析36-59
- 3.1 社保基金在国内资本市场投资的金融工具36-38
- 3.2 指标的选择以及指标值的计算38-53
- 3.2.1 银行存款月收益率指标39-41
- 3.2.2 股票收益率指标41-48
- 3.2.3 上证国债月收益率指标48-50
- 3.2.4 三个目标收益率50-53
- 3.3 三种社保基金投资工具的相关性分析53-54
- 3.4 社保基金最优投资组合比例的计算54-56
- 3.4.1 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的收益和风险模型54
- 3.4.2 以通货膨胀率为预期收益率的最优投资比例54-55
- 3.4.3 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月增长率为预期收益率的最优投资比例55
- 3.4.4 以国内生产总值月增长率为预期收益率的最优投资比例55-56
- 3.5 对结果的分析56-59
- 4 结合实际情况对社保基金投资组合比例的建议59-65
- 4.1 借鉴国外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的比例分配59-61
- 4.2 对社保基金多元化投资组合比例的建议61-64
- 4.3 未来社保基金多元化投资组合比例的限定64-65
- 参考文献65-69
- 致谢69-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洪涛,王宗军,宋海刚;基于模糊优化的多目标投资组合选择模型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郭文旌,胡奇英;不确定终止时间的多阶段最优投资组合[J];管理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3 万解秋;国有企业重组与市场化生存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4 裴宏波;社保基金入市对公司治理效率的改进[J];经济师;2003年05期
5 杨凌;唐贱英;;社保基金股票投资组合的行业偏好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35期
6 冯建军;对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的几点分析[J];中国审计;2003年08期
7 石杰;刘小宾;赵睿;;当前我国社保基金运营绩效评估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8 王秀国;邱菀华;;均值方差偏好和下方风险控制下的动态投资组合决策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9 荣喜民,邓丽红;损失极小的证券投资组合[J];天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马永开,唐小我;不允许卖空的多因素证券组合投资决策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邓留保;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风险预算与控制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2 王秀珍;关于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运用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6年
3 王永茂;社保基金多元化投资工具的选择[D];贵州大学;2008年
4 吕艳霞;中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行为实证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34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034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