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中国东南沿海城市散工的现实状况与学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5 05:04

  本文关键词:中国东南沿海城市散工的现实状况与学理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外来工 散工 贫困文化


【摘要】:散工主要指城市外来工中从事各种"自由"职业的人。散工现象的出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打工潮"。随着90年代以后产业结构的转型,就业压力的增大,散工队伍日益扩大,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基于对当前中国大陆经济最具活力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散工在人口学特征、工作和收入、生活起居、社会关系、社会保障和救助等方面的实证分析,表明该地区散工呈现出经济贫困、身份地位边缘化、择业和日常行为的"自由性"、社会关系的同质性和内敛性,以及潜在危险性等群体性特征。重视和解决散工问题应该从社会结构、适应问题、非正式关系等多方面入手。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关键词】外来工 散工 贫困文化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客家文化研究”(12&ZD132)
【分类号】:F249.2
【正文快照】: 一、关于“散工”问题的研究“散工”进入中国大陆的学术话语系统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学者们开始注意到“散工”这一外来工中的特殊组成部分,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1]。1994年,周大鸣教授率先在国内对外来散工进行了调查分析,明确阐述了散工的定义,描述了一个散工聚居和村落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伟新;;外来工消费现状、特点及趋势[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何文清;;广州外来工体育参与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0年02期

3 谭浩深;;城市外来工的五种选择[J];青年探索;1989年06期

4 付洁;李志伟;;佛山市外来工的现状调查[J];地理教育;2007年02期

5 杨晨;深圳,请善待外来工[J];中国改革;2003年04期

6 ;广东外来工凭暂住证可报考中职学校[J];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7 李建丽;;外来工群体对政府作为需求的实证研究[J];中国市场;2006年40期

8 黄岩;;外来工组织与跨国劳工团结网络——以华南地区为例[J];开放时代;2006年06期

9 郭文敦;;企业外来工的管理与教育工作探析[J];探求;2011年05期

10 孙中伟;刘飞;胡双喜;;教育不平等与外来工工资的民族差异——兼论少数民族外来工教育获得的“三重弱势”[J];南方人口;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立新;;深圳市工业企业外来工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王琛;;少数民族外来工与传播科技[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论文集[C];2012年

3 丁宪浩;;新二元社会结构中的社会心理距离实证分析——苏州市外来工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之一[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4 张荣昌;;活力与有序:破解“外来工和谐融入城市社会”难题——基于宁波的个案研究[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开明;;企业社会责任与外来工在中国——在2005“全球通”建设和谐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南昌)国际论坛上的发言[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6 何文清;;广州外来工的体育参与现状与发展对策[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郭晔;;关注社会特殊群体 创新图书馆服务[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邓韶英;黄芸;谢丽燕;张雪宝;李德云;孙亚军;;珠海市外来工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分析[A];第八届粤港澳台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邓韶英;黄芸;谢丽燕;张雪宝;李德云;;珠海市外来工艾滋病/性病KABP调查及分析[A];第八届粤港澳台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陈丰;;以人为本,创新图书馆服务[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大丰;长沙外来工将享受廉租房[N];工人日报;2003年

2 钟青;成立“外来工权益保障委员会”[N];深圳商报;2004年

3 木公;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外来工权益保障委员会”[N];中国商报;2004年

4 刘红艳;石焦集团加强外来工管理[N];中国化工报;2006年

5 林金芳;外来工也应有职业发展规则[N];中国人事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蓝云邋通讯员 陈天长;4万外来工乐业长汀[N];福建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杨明清 通讯员 刘国贤 任元芳;刘万安:外来工们的“当家人”[N];工人日报;2006年

8 记者 耿旭静 通讯员 张大智、丁亮、周宇阳、黄锦波;2000外来工搭上首趟团体专列[N];广州日报;2006年

9 陈金来;为外来工营造“温馨的家”[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7年

10 记者 张建军 通讯员 黄猛高;广东三水:让外来工感受家的温暖[N];经济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曾宇明;职业紧张对东莞市外来工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2 吴小淋;社会流动与城市外来工女性婚恋观的变迁[D];福州大学;2010年

3 高燕燕;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中政府行为优化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4 尹姗姗;郑州市外来工艾滋病干预模式[D];郑州大学;2010年

5 何华珠;完善开发区文化建设策略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高康丽;天河区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政府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7 曾汉君;深圳女外来工婚恋观嬗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琼琼;非政府组织发展与中国政治民主化[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35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035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5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