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与社会保障水平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农村贫困与社会保障水平的关系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得到飞速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大幅下降,人们对农村贫困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的安全网,是满足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手段。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农村贫困人口总量的多少以及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的高低。 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和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我国农村贫困与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之间关系。具体研究工作如下:本文首先从贫困和社会保障水平的基本理论入手,对贫困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和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述,同时对我国农村贫困的现状和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其次,运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对文中所涉及的的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具体研究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各指标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构建了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和农村贫困的指标体系,其中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选取了11个指标,农村贫困选取了16个指标。运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对收集的全国30个地区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性分析,然后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和农村贫困进行因子分析,将影响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11个指标和影响农村贫困的16个指标分别转化为四个主因子,进而得出30个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因子得分以及农村贫困因子得分,并对30各地区的综合得分情况进行排名。最后运用SPSS统计软件,以农村贫困综合得分为被解释变量,以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各个因子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第一因子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程度是-0.473,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对农村贫困的综合影响程度为-0.608。 最后,本文根据定量分析结果,提出提高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消除农村贫困的展望。
【关键词】:农村贫困 社会保障水平 指标体系 评价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323.89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22
- 1.1 研究背景13-14
- 1.2 研究意义14-15
- 1.3 研究现状15-19
- 1.3.1 关于贫困的研究综述15-17
- 1.3.2 关于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综述17-18
- 1.3.3 农村贫困与社会保障的关系研究综述18-19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19-22
- 第二章 农村贫困与社会保障水平的基本理论概述22-34
- 2.1 贫困的基本理论22-24
- 2.1.1 贫困的概念---基于社会保障学视角22-23
- 2.1.2 贫困的成因---基于社会保障视角23
- 2.1.3 反贫困研究的社会学理论基础23-24
- 2.2 社会保障水平的基本理论24-30
- 2.2.1 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24-25
- 2.2.2 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因素25
- 2.2.3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现状分析25-30
- 2.3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分析30-34
- 2.3.1 社会救助与缓解贫困32
- 2.3.2 社会保险与预防贫困32-33
- 2.3.3 社会福利与缓解及预防贫困33-34
- 第三章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34-51
- 3.1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34-36
- 3.2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36-38
- 3.2.1 指标的选取36-37
- 3.2.2 指标体系的建立37-38
- 3.3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现状分析38-42
- 3.3.1 数据的选取38-42
- 3.3.2 数据的处理42
- 3.4 我国各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实证分析42-51
- 第四章 我国农村贫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51-79
- 4.1 我国农村贫困的现状51-53
- 4.2 我国农村贫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53-70
- 4.2.1 影响我国农村贫困的因素分析53-54
- 4.2.2 不考虑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农村贫困指标体系的的构建54-70
- 4.3 我国农村贫困的实证研究70-79
- 4.3.1 数据的处理70
- 4.3.2 我国各地区农村贫困的实证分析70-79
- 第五章 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对农村贫困影响的定量分析79-94
- 5.1 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对农村贫困的影响79-81
- 5.2 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各因子对农村贫困的影响81-84
- 5.3 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主要指标对农村贫困的影响84-94
- 第六章 缓解农村贫困的政策建议94-100
- 6.1 缓解农村贫困的原则94-95
- 6.1.1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原则94
- 6.1.2 政府主导、共同参与原则94
- 6.1.3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原则94-95
- 6.2 缓解农村贫困的政策建议95-100
- 6.2.1 制度上推进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95-96
- 6.2.2 财政上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96-97
- 6.2.3 文化教育上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97-98
- 6.2.4 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98-100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100-105
- 7.1 主要研究成果100-103
- 7.2 主要创新点103
- 7.2.1 构建指标体系103
- 7.2.2 创新研究思路103
- 7.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103-105
- 7.3.1 不足103
- 7.3.2 展望103-105
- 参考文献105-109
- 附录109-11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119-120
- 致谢120-1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前文;张俊飚;;农业自然灾害与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基于安徽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2 郭灿鹏;制度创新:对农村贫困的一种解读[J];财政研究;2000年06期
3 冯兰;新世纪对农村贫困与扶贫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4 ;李实:农村贫困向城市转移问题值得关注[J];领导决策信息;2003年02期
5 王军锋;王旭东;;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救助困境及消解对策——甘肃省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06年05期
6 刘娟;;探析家庭规模与农村家庭贫困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7 李翠锦;;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贫困关系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8 罗小兰;;垄断劳动市场下的最低工资减贫效应:以中国农村为例[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9 班副贵;必须大力提高农村贫困劳动者的科技素质[J];农村经济与科技;1998年08期
10 王飚,李焕义;2000年后的农村贫困问题[J];调研世界;199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宇;沈稚波;;逐步建立农村贫困老人养老保障制度的探讨——滨海农村贫困老人养老专项课题调查[A];江苏老龄科研文集[C];2003年
2 张志康;;云南农村贫困老人的现状及对策思考[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宋海祥;;从农村贫困监测结果看我省农村反贫困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A];青海省统计系统1998—1999年优秀统计论文选编[C];2000年
4 王洪宇;沈稚波;;逐步建立农村贫困老人养老保障制度——滨海农村贫困老人养老专项课题调查[A];江苏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选集(2000—2004)[C];2005年
5 李争;冯中朝;;对新形势下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田传浩;贾生华;;农地市场发育、耕地配置与反贫困——基于苏浙鲁村庄的经验[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于泽灏;;关注农村贫困女性 发挥政府扶助职能[A];政府改革与行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长健;曹俊;;湖北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以贫困地区扶贫建设为突破口[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9 陈鹏忠;严浩仁;;农村贫困群体犯罪原因及其预防对策——以社会代价论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哲;陈见影;;新疆农村贫困成因分析[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麻英廷;农村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N];团结报;2007年
2 王娅妮;山东:农村贫困“准大学生”可获资助4000元[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实习生 吕航 本报记者 王晓英;扶贫和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N];吉林日报;2009年
4 市扶贫办组稿;赣榆多措并举抓培训[N];连云港日报;2009年
5 杨立东 记者 李播;省邮储银行捐建希望小学[N];黑龙江日报;2009年
6 实习记者 张景耿;我市启动第二十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N];金昌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李韶辉;去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245万[N];中国改革报;2006年
8 魏盼生;惠及6760户农村贫困危房户[N];汕头日报;2008年
9 记者 关剑书;“一帮一”惠泽托克逊农村贫困党员[N];吐鲁番报(汉);2008年
10 黎杰源;苍梧为农村贫困残疾人建住房5400多平方米[N];法治快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军;基于水资源利用的松花江流域农村减贫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2 祝伟;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农村贫困[D];兰州大学;2010年
3 蒯小明;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发展中的国家责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杨靳;人口迁移与农村贫困[D];厦门大学;2003年
5 李石新;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中国农村贫困的减少[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曾志红;我国农村扶贫资金效率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7 王碧玉;中国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8 吕书奇;中国农村扶贫政策及成效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9 曲玮;基于地理环境约束的农村贫困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蒋凯峰;我国农村贫困、收入分配和反贫困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鑫;农村贫困与社会保障水平的关系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2 张银霞;中国农村贫困救助制度的历史演变[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杨NB天;农村贫困老年人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D];中南大学;2013年
4 姜花云;农村贫困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准;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农村贫困对象瞄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文亚敏;农村贫困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马梅芳;农村贫困女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个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巩晶;近十年中国农村贫困的知识量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姜萍萍;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张献伟;甘肃农村贫困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40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040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