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0 04:06
本文关键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研究
【摘要】:为应对未来庞大的养老金给付危机,2000年8月我国成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战略储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有效管理和投资运作,关系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养老的切身利益。 2001-2006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率略高于通货膨胀率,2007年大赚40%以上,2008年陷入亏损,2009年又盈利16%,虽年均投资收益率比年均通货膨胀率高出7.74个百分点,但投资收益集中2006、2007和2009年,过分依赖股票市场的表现,其背后折射出的是资产配置能力弱,资产结构不合理,风险控制亟待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未来社会保障基金的规模将不断扩大,人口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周期变动、资本市场的发育情况等因素都会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行面临更大的风险。如何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体制特点出发,借鉴国外养老储备基金的成熟经验,探索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资本市场,实行有效市场化管理,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意义所在。 首先,本文从界定公共养老储备基金的概念入手,先论述了社会保障理论、资产配置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三个社保基金投资的相关理论,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作寻求理论支撑。接下来详细介绍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目标、政策、领域和各大类资产的投资情况,以及部分OECD国家建立的公共养老储备基金的投资管理状况。 其次,本文对社保基金的收支状况、市场环境和组织机构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通过比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益率、上证综合指数、5年期国债利率以及存贷款基准利率,分析了社保基金的真实收益情况。通过分析我国的证券市场,阐明了社保基金的整体投资环境,并探讨了目前社保基金理事会的组织架构对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的影响。 再次,笔者分别采用战略资产配置理论检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各大类资产配置,通过Treynor指数、Sharpe指数和Jensen指数检验了多个股票投资组合的投资绩效,并利用GARCH-VaR模型分析社保基金重仓股的风险控制,从数量化方面解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环节的风险状况。
【学位授予单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42.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研究文献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09期
,本文编号:1205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205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