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换保障”制度创新的分配效应——以养老保险为例
发布时间:2017-12-26 04:28
本文关键词:“土地换保障”制度创新的分配效应——以养老保险为例 出处:《华北国土资源》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换保障 集体所有制 土地征收 养老保险 分配效应
【摘要】:"土地换保障"制度创新契合了"土地是农民社会保障"这一主流观点,部分解决了"农转非"后地价增值分配问题,有助于遏制被征地农民盲目攀比等非理性消费行为。实施"土地换保障"会产生两次分配效应:初次分配效应使被征地农民大比例分得土地所有权的补偿,集体与被征地农民之间具体分配比例受征地补偿测算依据显著影响。再次分配效应使部分参保被征地农民有机会通过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分享伴随"农转非"而来的地价增值,增值分配格局由参保者性别、年龄、预期寿命等多因素共同决定。
【作者单位】: 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垣曲气象局;
【分类号】:D922.3
【正文快照】: ——以养老保险为例1问题的提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因征地引发的各类矛盾开始激化。资料显示,2012年全国累计发生十余万起群体性事件,其中50%都与土地征收有关[1]。不合理的征地制度逐渐演变为危及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因素。改革探索进程中,由地方政府首创的“土地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温俊萍,高子平;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利益分配效应[J];俄罗斯研究;2004年04期
2 钮松元;论通贷膨胀再分配效应及其利弊[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4期
3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白重恩;董丽霞;赵文哲;;“新农合”的再分配效应:基于中国农村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2 刘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研究——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乐;我国利率动员效应与分配效应的区域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蒋银鸽;李约瑟之谜新探:基于货币——价格分配效应角度的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3 韩晓毓;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分配效应和财政效应[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35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335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