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新进展
[Abstract]:In addition to making great contributions to urban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andless farmers have also lost the land on which they rely fo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their own production and life have encountered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What are the livelihood conditions of landless farmers? What problems do they have in achieving livelihood transform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and how do they address them? The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have formed many valuable research results.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nalysis framework of landless farmer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of landless farmer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of landless farmer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of landless farmers is seriously challenged, so we should actively adjust their employment orientation and strengthen their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seco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rationally solve the employment, incom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landless farmers. The problems of social security and other aspects are helpful to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nd the third is the lack of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of farmers in different locations, which can provide a possible direction for the follow-up study on the livelihood of landless farmers.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土地换保障’背景下失地农户的生计重建: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分析”(71173239)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WTO与湖北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项目“湖北省土地流转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W201501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博士生科研创新课题“区位差异对失地农户可持续生计影响的研究”(2015B1014)
【分类号】:F321.1;F3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丛旭文;;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2 成得礼;;对中国城中村发展问题的再思考——基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角度[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3期
3 刘猛;袁斌;贾丽静;申俊利;;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1期
4 赵曼;张广科;;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及其制度需求[J];财政研究;2009年08期
5 王俊凤;;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路径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陈浩;陈雪春;;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分化及特征分析——基于长三角858户调研数据[J];调研世界;2013年07期
7 张等文;管文行;;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利流失与保护路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嘉;何忠伟;;北京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就业困境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6期
2 张明;;淮安经济开发区被征地农民利益补偿政策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黄建伟;;失地农民生计研究现状及其动态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4 丛旭文;;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刘金荣;;“三化”协调发展中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对策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9期
6 林全;黎东升;;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就业困境的政策导向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7年04期
7 刘应湘;钟玉英;;内源型社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再思考[J];长江论坛;2008年03期
8 杨斌;张咏梅;王佳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述评[J];西部论坛;2010年06期
9 朱冬梅;方纲;;城郊失地农民就业意向、就业选择与社会支持网研究——以成都市龙泉驿区、郫县、都江堰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1期
10 成得礼;;对中国城中村发展问题的再思考——基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角度[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文;;共享发展成果 构建和谐社会——刍议失地农民生计的可持续保障[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2 周庆九;;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能力现状与提升路径——基于合肥市为样本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赵兰;付少平;;失地农民——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权利零和博弈[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4 王峰;张彦丽;;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5 赵继新;丁娟娟;裴新岗;;失地农民补偿模式评价及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12期
6 唐钧 ,张时飞;着力解决失地农民生计的可持续性[J];中国劳动保障;2005年08期
7 王帅;;关于失地农民现状的调查及分析报告——基于青岛平度市的实证调研分析[J];才智;2010年01期
8 刘应湘;钟玉英;;内源型社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再思考[J];长江论坛;2008年03期
9 林民书,李文溥,林枫;郊区被动型城市化农民就业问题研究——厦门市禾山镇农民非农化问题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2年09期
10 李芳;阻碍农民收入增长的三大制度因素及其变革设想[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志雄;张银银;丁士军;吴海涛;;可持续生计方法及其对中国扶贫开发实践的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11期
2 唐钧;“可持续生计”与城市就业[J];中国劳动;2004年02期
3 朱秀变 ,崔志坤;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23期
4 王明英;;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J];商场现代化;2006年21期
5 王文川;马红莉;;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J];理论界;2006年09期
6 周焕丽;惠永智;王玉;;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13期
7 王晟;;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对策探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年03期
8 李茜;毕如田;;替代生计对农民可持续生计影响的研究——以山西西北四县为例[J];农业与技术;2008年01期
9 苏芳;徐中民;尚海洋;;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10 宋兵兵;;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10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梁燕;;以土地换保障 走可持续生计道路[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2 邹德新;张博;;基于可持续生计资本的运动员保障对策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王慧博;;社会资本缺失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4 梁燕;;以土地换保障与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道路——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王伟林;黄贤金;;基于参与性调查的被征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6 孙炜红;张冲;;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7 谢旭轩;;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晓毅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扶贫、环境保护与可持续生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毕大远;“可持续生计”是当务之急[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3 记者 裴睿 高纪开;把已征地农民纳入社保成都创造了范例[N];成都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蓉;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袁斌;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琛;被征地“农转城”人员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杨静;城郊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状况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赵函;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制度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丽;基于可持续生计的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高红艳;山西省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6 郑双;城郊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于全涛;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冯振东;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贺琦;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10 苏冰涛;“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42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142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