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整治的区域条件与微观农户意愿研究——以南京市万顷良田工程为例
[Abstract]:Land renovation in rural areas can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for construction land, but the demand for funds is huge.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style of farme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ownership and land ownership. Therefo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renovation project mainly depends on the financial suppor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the price tolerance of the market to the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 will of the farmers. This paper takes Qixia and Jiangning as examples, through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case analysis, to study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reg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of rural land renovation and the preference of farmers' will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the regional level, the rural land regul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 has a good land policy environment, but the cost of the regulation is relatively high, reaching more than 10 million yuan per hectare, which is a great pressure on the government finance and the ability to pay for the land market; At the micro level, the participation willingness of the sample farmers is more than 87%, the compensation standard of house relocation, the value of the resettlement house, the disposal of the contracted land and the long-term living guarantee of the farmers have a decisive effect on the participation intention of the farmers.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reasonably control the scale and timing of land renovation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demand for land and the ability to pay the price, and explore the withdrawal mechanism of the homestead based on the peasant household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financial pressure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resistance of farmers,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ways of property compensation and rehousing, so that farmers can share the land value-added income for a long time and ensure their long-term livelihood, and explore the land regulation mechanism in which the village collective and local government cooperate to participate.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willingness of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land renovation, we shoul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ecurity in rural areas and reduce the long-term worries of farmers after their reloc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研究”(12YJA63020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与差别化管理政策研究”(11JZD0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政府主导下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不平等影响研究:作用机制与政策调控”(73141038)
【分类号】:F30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彦随;朱琳;李玉恒;;转型期农村土地整治的基础理论与模式探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2 杨俊;王占岐;金贵;程丙银;侯现慧;;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8期
3 龙花楼;;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J];地理学报;2013年08期
4 吴次芳;费罗成;叶艳妹;;土地整治发展的理论视野、理性范式和战略路径[J];经济地理;2011年10期
5 龙开胜;陈利根;;基于农民土地处置意愿的农村土地配置机制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郧文聚;宇振荣;;中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策略[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7 张勇;包婷婷;;我国农村土地整治中农民土地财产权保护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03期
8 张蚌蚌;王数;;群众自主式土地整治模式及其效应研究——以新疆玛纳斯县三岔坪村为例[J];经济地理;2013年05期
9 刘旦;;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民宅基地置换意愿分析——基于江西的调查和农户视角[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徐保根;杨雪锋;陈佳骊;;浙江嘉兴市“两分两换”农村土地整治模式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勋兵;阳利永;;农村土地整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2 沈陈华;;丹阳市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及相互作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5期
3 苏少青;陈旭飞;张池;林碧珊;;加快土地整治规划编制 推进广东省土地整治工作有序开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4 凌柏芳;王超;;杭嘉湖地区农村新居住区绿化建设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2年04期
5 郑艳东;郑艳茹;李丽颖;;太行山山麓平原区土地整治工程设计研究——以顺平县高于铺镇、腰山镇项目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2期
6 张勇;;农村土地整治的环境影响及保护对策[J];国土资源情报;2013年01期
7 陈霄;;户籍制度改革与土地资本化——基于重庆案例的分析[J];财经科学;2013年05期
8 赵长明;阳利永;;基于SWOT分析的云南省土地整治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8期
9 王国敏;翟坤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风险甄别、治理逻辑与政策建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7期
10 魏宏安;王介勇;;延安市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凤;刘友兆;;基于改进灰靶模型的土地整治可持续性评价——以江苏省为例[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6分会场:环境保护与经济转型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刘彦随;;转型期中国土地利用主要问题与对策探析[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龙花楼;;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的土地整治策略[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林超;;土地整治部门协调机制研究[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魏宏安;;陕西延安市沟道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与分区研究[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张勇;汪应宏;包婷婷;;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乡村生态文明的审视[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庄伟;廖和平;潘卓;李靖;赵振洋;;基于居住场势理论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分区与模式选择——以重庆市白市驿镇为例[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方华;刘家兴;;农村土地整治中存在问题探讨[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9 李裕瑞;刘彦随;龙花楼;崔卫国;;黄淮海平原农区参与式空心村整治的案例与启示——以河南郸城赤村、王村为例[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10 丘雯文;杨子生;;土地整治与云南城乡发展:理论依据、实践价值与对策[A];中国土地开发整治与建设用地上山研究[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向东;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土地整理项目共同治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陈荣蓉;重庆丘陵山区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及其景观效应[D];西南大学;2012年
3 李晨;土地整治规划尺度差异及统筹协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王兆林;户籍制度改革中农户土地退出行为研究:重庆的实证[D];西南大学;2013年
5 郑华伟;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的形成、测度与改善[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6 张婧;转型期我国中心城市城乡关系演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晓平;基于功能导向的西藏土地整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8 李良涛;农田边界和居民庭院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植被营建[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9 刘文平;基于景观服务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10 肖禾;不同尺度乡村生态景观评价与规划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分析[D];南京大学;2012年
2 王玉学;基于景观生态理论的土地整治分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黄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村聚居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坤玲;桂阳县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巫芯宇;基于多种评价方法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效益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李敏;基于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长丰县土地整治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7 宋歌;基于系统工程方法的农用地整治标准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8 黄威;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侯俊国;土地整治对农村主要资源要素整合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10 张洁;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湖南乡村转型路径及差异化调控政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修雨;陶伟;;新农村建设中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浅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刘向东;陈溪涛;郭毛选;;我国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3 赵建昌;;乡村民俗旅游社区居民旅游感知调查分析——以宝鸡市金台区胜利村北坡农家乐社区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倪维秋;俞滨洋;;基于城乡统筹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构建[J];商业研究;2010年10期
5 樊小钢;土地的保障功能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陆希刚;;从农村居民意愿看“迁村并点”中的利益博弈[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2期
7 张yN娴;王仲谷;;上海郊区宅基地置换试点的探讨[J];城乡建设;2008年07期
8 刘灿;韩文龙;;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性质、内涵和实现问题——基于经济学和法学的分析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6期
9 罗明,龙花楼;“土地整理理论”初探[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6期
10 罗明,王军;中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及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建军;层次分析法的若干问题研究及应用[D];东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曹海涛;农地互换影响因素及效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万蓓蕾;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上海城市社区风险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储敏;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的构造问题[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会;;统筹规划 综合协调 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对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几点建议[J];吉林农业;2010年07期
2 王闯;;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J];国土资源;2010年06期
3 张佳;杨荣利;;开展土地整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辽宁经济;2010年11期
4 刘彦随;;农村土地整治要让农民受益[J];西部大开发;2010年12期
5 杨军利;;全区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工作推进会召开[J];西部资源;2010年06期
6 李庆强;;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程序设计[J];中国土地;2011年06期
7 曲欣;施振斌;;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1年07期
8 郧文聚;宇振荣;;生态文明:土地整治的新目标[J];中国土地;2011年09期
9 朱勋兵;阳利永;;农村土地整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10 郧文聚;;关于加快土地整治创新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勇;;浅谈农村土地整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少帅;;关于土地整治市场化的思考[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何春阳;杨洋;贾克敬;;关于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思考[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宁涛;杨庆媛;苏康传;李小广;王晓蒙;;西南丘陵山区土地整治存在问题及对策——以重庆市云阳县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傅振光;;浅谈对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几个问题的认识[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林超;;土地整治部门协调机制研究[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童陆亿;马丽;胡守庚;;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土地整治思考[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郭金辉;;开展农村土地整治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高世昌;;关于土地整治权属调整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傅华;;土地整治——让农村生活更美好[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派记者邓杰;李小三委员: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N];光华时报;2010年
2 胡爱瑜;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N];黄山日报;2010年
3 记者 胡海燕 特约记者 何宏祥;农村土地整治应确保农民受益[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刘彦随;科学推进农村土地整治[N];陕西日报;2010年
5 记者 桂运安;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全面实施[N];安徽日报;2010年
6 记者 张鹤林;贵州:土地整治大项目竞争立项[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7 王建 陈明 记者 谭迎春;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建设全面实施[N];黑龙江日报;2011年
8 王建 陈明 首席记者 邱丽娜;我省农村土地整治步入重要阶段[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9 陈龚清;闽台土地整治与水土保持座谈会召开[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10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于莎燕;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N];黑龙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长江;农村土地整治权属调整与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刘雪冉;土地整治中承包田块的调整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3 陈荣蓉;重庆丘陵山区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及其景观效应[D];西南大学;2012年
4 李晨;土地整治规划尺度差异及统筹协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高峰;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晨;土地整治资金筹措与风险防范[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3 黄秋芸;江西省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综合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4 杨月菊;宁夏中南部生态移民迁入地土地整治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5 张腾飞;保定市农村土地整治融资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6 浦玉朋;基于耕地质量评价的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7 刘小凤;村庄结构对农村土地整治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8 贾雷;三峡库区土地整治可持续性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杨逢渤;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波;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区域土地整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28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328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