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社会极端行为的产生及应对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1 11:30
【摘要】:社会极端行为的发生,具有偶然且必然的行为对象的、行为主体的、行为频率的、行为影响的外在性特征,也具有复杂的发展失衡的社会的、公平正义缺失的客观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制度的、个体性格缺陷的主观的内在机理。如何防范和消融这些极端事件,是当前理论界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从完善危机预案制度、建立人人共享发展成果的公平机制、建立社会沟通机制、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建立社会心理咨询常态化机制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六方面,提出了化解社会极端行为的路径。
[Abstract]:The occurrence of social extreme behavior has the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 of accidental and inevitable behavior object, behavior subject, behavior frequency and behavior influence, as well as the complex development and imbalance of society, the lack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the imperfect system and the subjective internal mechanism of individual character defect,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cidental and inevitable behavior object, behavior subject, behavior frequency and behavior influence, as well as the complex development and imbalance of society, the lack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the system with imperfect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and the subjective internal mechanism of individual character defect. How to prevent and dissolve these extreme events is an important issue to be solved in the current theoretical circl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way to resolve social extreme behavior from six aspects: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crisis plan, establishing a fair mechanism for everyone to share the fruits of development, establishing a social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establishing a regular mechanism of social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and perfecting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万州分校科社党建教研部;
【分类号】:C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宁宁;苗国;姚俊;;后单位制时代社会支持的断裂与再造——以近期社会极端事件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2 于建嵘;;社会泄愤事件中群体心理研究——对“瓮安事件”发生机制的一种解释[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林月;;消融“失意群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个人极端暴力事件的社会学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上华;;互联网时代的政府信任危机与执政能力建设[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粟雄飞;李尔平;甘日栋;;社会泄愤事件的化解机制研究——基于体制性层面的宏观视野[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3 海云志;刘徽翰;;论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建设[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张明军;陈朋;;2011年中国社会典型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态势及学理沉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01期

5 启之;;口述历史研究:受访者的心态[J];电影文学;2010年21期

6 韦长伟;;近年来国内“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研究[J];福州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7 李亚敏;;群体性事件的沟通机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16期

8 屈丽娜;;行政伦理的女性主义审视[J];法制与社会;2011年13期

9 赵思源;;危机管理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机制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2年07期

10 张爽;;一般压力理论对社会敌意的解释[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亮;牛静;秦怀杰;曹嘉霖;;中国网民心理感知过程模型——网络群体事件演化前期阶段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张宁;周一凝;;全民恶搞政治:作为一种政治传播的特点与影响分析[A];新闻学论集第28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华;互联网社会动员的初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王肃;基于多Agent的突发事件信息智能监测系统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范国荣;国有企业推进社会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陈姣娥;中国国民倾向性政策态度形成的扎根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高洁;基于农民权益保护的集体土地流转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任X;危机管理视角下的当代中国政府形象构建[D];山东大学;2010年

8 王赐江;基于不满宣泄的集群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姜卫平;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能力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吴同;以法治劳?[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勤;农民集体上访的生成逻辑[D];南昌大学;2010年

2 王琳;群体性事件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爱平;农村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公安机关的作用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峥嵘;转型期我国农民群体性事件防范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麒宏;关于“群体性事件”的宪政思考[D];河南大学;2011年

6 解巍;“互向模式”下的群体性事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7 徐顺;转型时期反社会攻击性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段彪永;群体性事件的犯罪学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杨涛;多重性国家、社会结构紧张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凯;网络突发事件的传播算法及干预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于建嵘;;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1期

2 贺寨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3 成伯清;;怨恨与承认——一种社会学的探索[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李强;社会转型期我国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干预[J];理论与现代化;2003年06期

5 于建嵘;;社会泄愤事件反思[J];南风窗;2008年15期

6 李路路;论“单位”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2年05期

7 王建民;;“去集体化”与“弱组织化”过程中个体安全的寻求[J];思想战线;2009年06期

8 周林刚,冯建华;社会支持理论——一个文献的回顾[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伟彬;论差异的语义构成模式[J];湖州师专学报;1994年02期

2 黎静怡;;浅议气候对人类的影响[J];考试周刊;2009年08期

3 汪丁丁;;教育是怎样变得危险起来的[J];IT经理世界;2010年16期

4 杨建华;先秦文化精神论[J];浙江学刊;1989年06期

5 白永秀,任保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任务、现状及对策[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6 付敢泽;刘会宽;;一技一文一评:正反对比[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3年07期

7 刘进;;以貌取人到底对不对?[J];公关世界;2000年04期

8 李春林;;“思品素质显性评价”的外在特征[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年11期

9 贾明明;毛尚卿;;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24期

10 白永秀;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视角[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乔瑞金;;关于技术本质的哲学思考[A];第四届全国军事技术哲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吕贵林 作者单位 平凉市崆峒区地税局;走出创“亮点”的误区[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2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袁博;商品形状构造构成知名商品特有装潢条件探析[N];中国工商报;2014年



本文编号:2525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525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2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