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人身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赔偿竞合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0 19:14
【摘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工伤事故案件的数量呈上升趋势,类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处理人身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赔偿竞合就是其中比较特殊的问题。由于我国相关立法的缺失,司法解释的含糊,导致理论界存在许多争议,也给司法实践带来很多困惑。本文试图从现阶段最大限度的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以及用人单位的实际承受能力角度出发,设计出“以自由选择为基础,以相互补充为保障,以代位求偿为延伸”的模式,即选择兼补充形式,以确保受伤害的劳动者的人身损害能够得到及时充足的赔偿或补偿,又能合理地减轻用人单位沉重的压力,充分彰显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的理念。为了探寻人身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赔偿竞合的解决方法,本文从以下六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第一,通过两个第三人侵权导致的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的真实案例引出问题:人身损害赔偿和工伤保险赔偿究竟是什么关系?在实践中,人身损害赔偿和工伤保险赔偿竞合后,受害当事人究竟是可以获得两项赔偿,还是应当择其一,或者有其他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法?第二,从人身损害赔偿、工伤保险赔偿的概念及认定到两种损害赔偿关系界定及法律规定出发,探索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区别,为后文对竞合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供理论基础。第三,从我国现阶段两种责任竞合相关立法模糊、理论界争议以及司法实践困惑等实际问题出发,分析我国现阶段立法上的不足之处,例举出理论界的各种观点以及司法实践中无所适从的状况。第四,对解决人身损害赔偿和工伤保险赔偿关系的问题目前可分为选择模式、补充模式、替代模式和兼得模式等4种,通过以上国内外典型模式的综合分析,总结其中的利弊,为构建我国现阶段的相关制度提供参考。第五,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人身损害赔偿和工伤保险赔偿竞合问题处理的最优模式,即“以自由选择为基础,以相互补充为保障,以代位求偿为延伸”的模式。首先提出解决竞合问题的救济原则;其次从价值、平衡和功能的角度提出救济的宗旨,为制度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再次从实体的角度提出解决竞合问题的制度体系;最后从程序上明确阐述如何实现代位求偿权的顺序、诉讼地位和诉讼费用的承担等程序上的问题。第六,假设在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完善时,就应该如何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了新构想,即实现替代模式——只适用工伤保险赔偿的目标。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珍华;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冲突及其新发展[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樊长远;论人身损害赔偿的统一——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J];理论观察;2004年05期

3 胡洁婷;;试论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完善[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4 潘杜鹃;;完善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思考[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黄维娜;段海风;胡辉;;试论现行立法中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的缺陷及其完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刘凤云;;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困境及其成因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年07期

7 周德海;;关于校园内人身损害赔偿案的调查[J];校长阅刊;2006年08期

8 张淑燕;;幼儿园换园长,女儿的人身损害赔偿还能兑现吗[J];家庭教育(幼儿家长);2007年02期

9 佘春香;;人身损害赔偿案例之法律分析[J];中学生时代;2008年03期

10 张凯;;浅谈校园人身损害赔偿的认定和标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赵建良;;制定《人身损害赔偿法》的法律构想[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韩振才;苏杰利;李建英;宋福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功能恢复期的评定[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文斌;;触电人身损害赔偿若干问题探讨[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五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立军;陆扬;;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相关费用审核的原则与方法[A];法医临床学专业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六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严锐;;浅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适用中的两个问题[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6 李军;刘运敏;;人身损害赔偿在当前审判工作中的运用和探讨[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7 周国庆;;浅谈医疗费用审核[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温丙存;;农民法律实践的逻辑——以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为例[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倩;学校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的责任[N];人民法院报;2000年

2 胡斌兵;破解人身损害赔偿执行困境[N];江苏法制报;2011年

3 河南省淅川县人民法院 魏建国 谢蕊娜;人身损害赔偿案中确定城乡居民身份的思路[N];人民法院报;2013年

4 记者 巫春燕 通讯员 张旭 方帅;我市人身损害赔偿实行新标准[N];衢州日报;2014年

5 石海燕;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走近我们[N];中国审计报;2004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新宝;人身损害赔偿规则的突破[N];法治快报(广西政法报);2004年

7 张新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身损害赔偿规则的统一[N];法制日报;2004年

8 聂文辽邋孙中玉;建议修改人身损害赔偿中有关年龄的法律规定[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刘辉;包头人身损害赔偿案调解力度大[N];人民法院报;2007年

10 马珂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检察院;浅析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N];今日信息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尧;雇员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霍鹏岩;论环境污染人身损害赔偿范围[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王冰;人身损害赔偿的法经济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4 刘慧辛;历史视野下的中西人身损害赔偿制度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李俊鹏;论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郑生强;户籍身份制约下的人身损害赔偿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叶璐;论雇工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陈天明;人身损害赔偿协议的可撤销性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9 张涵;高压触电人身损害赔偿的责任限制[D];暨南大学;2014年

10 黄安民;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竞合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63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563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3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