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过失先天智障人员的社会保障权利兑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3 07:05
本文关键词:无过失先天智障人员的社会保障权利兑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根据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06年4月1日,我国智力残疾人口共554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6.68%;在多重残疾人中,还有大约430万人伴随有智力残疾。在各类残疾人中,智障人员的总体保障状况相对较差,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不仅会影响智障人员及其亲属的生活和工作,而且会影响到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研究从社会风险兑现的角度对无过失先天智障人员的社会保障权利兑现进行研究,建立无过失先天智障人员的识别系统、社会保障权利体系,建立无过失先天智障人员的社会保障权利兑现体系的架构,并论证其运行条件。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社会风险型标准是无过失先天智障人员承担的社会风险应当得以兑现在甄别系统中的重要体现。本研究在借鉴已有测定标准基础上,将临床型标准和社会风险型标准相结合,作为测定无过失先天智障人员的标准体系。 无过失先天智障人员的社会保障权利的可行体系,其计量标准是时间标准和小时工资标准。时间标准是以无过失先天智障人员需要照料的平均时间作为标准,小时工资标准是以初级医务护理人员的平均小时工资作为标准。 依据智障程度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程度,无过失先天智障人员的社会保障权利兑现水平等级标准划分为四个等级。在兑现体系架构中,兑现标准为智障照料时间和小时工资标准的乘积。一级兑现标准的时间标准的取值区间为[2.091,3.917]小时;二级兑现标准的时间标准的取值区间为[1.925,3.011]小时;三级兑现标准的时间标准的取值区间为[1.103,1.870]小时;四级兑现标准的时间标准的取值区间为[0.412,1.009]小时。在兑现体系中,四个等级的小时工资标准的取值为16.138或17.796元人民币。 兑现体系的适用范围仅限于无过失先天智障人员。同时,兑现体系对运用人员的专业素养及测定技术与方法有较高的要求,其运行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人力条件、物力条件、财力条件、制度条件以及信息条件等。兑现体系可以保障无过失先天智障人员以人的尊严和方式活着,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无过失先天智障 社会保障权利 兑现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2.1;D669.69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9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2-14
- (一) 研究背景12-13
- (二) 研究意义13-14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4-22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4-17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7-21
- (三)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析21-22
- 三、相关概念界定22-25
- (一) 社会风险22-24
- (二) 无过失先天智障24
- (三) 社会保障权利24-25
- (四) 社会保障权利兑现25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25-28
- (一) 研究方法25-26
- (二) 研究思路26-28
-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28-29
- (一) 论文的特色28
- (二) 论文的创新之处28-29
- 第二章 测定无过失先天智障人员的标准29-52
- 一、无过失先天智障人员的内涵29-30
- 二、无过失先天智障人员的标准30-39
- (一) 临床型标准30-34
- (二) 社会风险型标准34-38
- (三) 无过失先天智障人员的标准体系38-39
- 三、无过失先天智障人员的测量方法39-51
- (一) 智障程度的测量方法39-46
- (二) 无过失的测量方法46-51
- 四、本章小结51-52
- 第三章 无过失先天智障人员的社会保障权利52-80
- 一、无过失先天智障人员社会保障权利的诉求52-71
- (一) 权利的现实诉求52-68
- (二) 权利的理想诉求68-70
- (三) 可行的权利体系70-71
- 二、无过失先天智障人员社会保障权利的计量71-79
- (一) 计量标准71-72
- (二) 计量方法72-77
- (三) 计量实例77-79
- 三、本章小结79-80
- 第四章 无过失先天智障人员社会保障权利的兑现体系80-92
- 一、社会保障权利兑现的相关理论及思想基础80-85
- (一) 风险社会理论80-82
- (二) 权利理论82-83
- (三) 国民社会保障权利理论83-85
- 二、兑现社会保障权利的原则85-86
- (一) 平等原则85
- (二) 补齐原则85
- (三) 适度原则85-86
- (四) 个性化原则86
- 三、兑现社会保障权利的等级标准86-87
- (一) 划分等级标准的依据86-87
- (二) 测定等级的方法87
- 四、社会保障权利兑现体系的架构87-90
- (一) 兑现标准88
- (二) 兑现实施88-90
- 五、本章小结90-92
- 第五章 无过失先天智障人员社会保障权利兑现体系的讨论92-100
- 一、兑现体系的限度92-94
- (一) 兑现体系的适用范围92
- (二) 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92-93
- (三) 测量技术与方法要求93-94
- 二、运行条件及可行性分析94-97
- (一) 人力条件94
- (二) 物力条件94-95
- (三) 财力条件95-96
- (四) 制度条件96
- (五) 信息条件96-97
- 三、兑现体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97-99
- 四、本章小结99-100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100-102
- 一、研究结论100-101
- 二、研究展望101-102
- 附录102-108
- 参考文献108-117
- 后记11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林飞;中国社会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与运行[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赵华;陈淑伟;;社会风险的结构及治理途径[J];东岳论丛;2010年12期
3 梁鸿;“国民社会保障权利”论及其发展的探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杨威;;论社会保障权的保障——一种作为“客观法”的思路[J];福建法学;2009年01期
5 薛小建;;社会保障权的价值:正义[J];法学家;2005年05期
6 周芳芳;;社会保障权之权项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7年08期
7 陈喜强,刘婵婵;社区残疾人保障的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04期
8 常凯;论社会保险权[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刘高峰;现代性话语体系下的风险与风险控制[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10 汪文捚,傅根耀,王和香,徐云;3-7岁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研究——行为评定量表内容的初步研究[J];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无过失先天智障人员的社会保障权利兑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3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83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