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络的社会安全事件风险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9 12:45
  当前,频发的社会安全事件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公安机关面临的维稳压力与日俱增,如何识别、评估、监测、预警、控制社会安全事件的风险因子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维稳工作,预防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加强社会安全事件风险评估的研究,构建科学有效的社会安全事件风险评估模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研究社会安全事件的风险评估为导向,详细研读和汇总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以模糊集理论、贝叶斯网络理论、应急管理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等方法,深入研究了社会安全事件的风险评估,构建了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络的社会安全事件风险评估模型,为社会安全事件的风险评估和预测预警提供了科学方法。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辨析明确了社会安全事件的概念,并综合分析当前法律规定和学术成果,将社会安全事件的类型界定为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同时全面梳理总结了社会安全事件的风险影响因素,并根据其风险形成机理将其划分为风险源因素、管理控制因素和攻击目标因素三个维度。其次,通过对当前风险评估方法的对比...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络的社会安全事件风险评估研究


社会安全事件演化周期

社会安全,全事件,风险源,管理控制


全事件风险是指突发的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对社会安全的危安全既包括人、物、场所的安全,也包括一种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秩序险是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其发生后造成的损失结果的综合,可以通过范来控制风险。如果用风险值R来代表社会安全事件风险的大小,风全事件发生的概率P 与事件造成的损失C 的乘积,用公示表示为:R=P×C起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都不应简单视作仅仅为风险源异变或爆机理应当是由风险源的状态、管理控制的效果以及攻击目标的抗性共会安全事件的发生是风险系统的各个部分依次作用的综合结果,流程过程;一是风险源所处的状态,主要分为正常和异变两种状态;二是,在此过程中,如果管理控制有效,风险因子能够得到控制或无法接安全事件就无法发生,如果管理控制失效,风险因子便会迅速扩散并击目标的抗性,若攻击目标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则能够避免遭受损法抵抗,则损害结果发生。社会安全事件风险形成机理如图 3.1 所示

社会安全,贝叶斯网络,风险评估,事件


各个节点进行连接,从而形成一个非循环有向图,按照证据节点指向中间节点,中间节点指向目标节点的原则,借助于 GeNIe 软件构建出社会安全事件风险贝叶斯网络结构,如图4.4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社会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 曾润喜,罗俊杰,朱美玲.  电子政务. 2019(03)
[2]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J].   北京人大. 2019(02)
[3]群体性事件的概念源流与内涵辨析[J]. 郑旭涛.  政法论坛. 2019(01)
[4]基于OWA算子的三角模糊数多属性组合决策方法[J]. 林友谅,李武,秦小丽.  统计与决策. 2018(19)
[5]当前群体性事件的趋势特征与有效应对[J]. 张国亭.  理论学刊. 2018(05)
[6]伦理型领导与员工自主行为: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J]. 范恒,周祖城.  管理评论. 2018(09)
[7]东南亚恐怖主义新态势及其影响与中国的应对[J]. 卢光盛,周洪旭.  国际安全研究. 2018(05)
[8]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决策中的情报工作问题分析[J]. 田一鸣,王奇.  情报探索. 2018(09)
[9]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络的工程项目进度完工概率分析[J]. 陈瑞,黄建文.  水电能源科学. 2018(06)
[10]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络的受电弓系统可靠性分析[J]. 李兴运,齐金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8(06)

博士论文
[1]我国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与评价研究[D]. 刘鹏.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络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研究[D]. 王旭.华东交通大学 2018
[2]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络的突发水污染事故风险评价研究[D]. 王运鑫.兰州交通大学 2018
[3]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应对研究[D]. 彭程.沈阳师范大学 2012
[4]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问题研究[D]. 刘东鑫.长春工业大学 2012
[5]城市突发性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创新研究[D]. 张敏.湘潭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41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041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2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