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发展视角下农村老年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11:00
本文关键词:人的发展视角下农村老年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老年残疾人数量最多的国家。根据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总数已经突破8000万,其中农村残疾人口6225万,占75%,老年残疾人更是农村残疾人数的三分之一,,且这一比例将随着老龄化高峰期的推进和高龄化社会的到来而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所以,关注老年残疾人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老年残疾人作为残疾群体中的一部分,其养老、医疗、照顾等方面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其生存不断受到威胁、其发展更无从谈起,所以,人的生存和发展角度研究并解决这部分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极为重要,它不仅符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战略方针,而且对农村老年残疾人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农村老年残疾人为研究对象,针对他们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在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一局(黑龙江农垦总局)通过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实地调研了东北16个自然村的1107位老年残疾人的自然情况和生活状况、保障状况和服务状况。通过调查发现,东北农村老年残疾人生活比较困苦,生活压力普遍较大,甚至部分老人随时面临生存的风险,尤其是经济供给、家庭照料等社会保障方面的需求极为突出。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元且复杂的。首先,中国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导致城乡之间的经济水平和收入差异都较大,致使为农村老年残疾人提供保障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经济上的劣势迫使老年残疾人在日常生活、求医问药等方面都很艰难;其次,针对农村老年残疾人出台的各种政策都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行,所以,虽然“新农保”与“新农合”是针对所有农村居民的普惠性保障项目,但是它们都有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且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不完善及社会福利机构的良莠不齐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老年残疾人的福利供给水平,尤其是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各种公共物品的供给尚不充足,这都影响老年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再次,家庭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也是影响农村老年残疾人生活保障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的人口结构呈现出老弱病残者为主的畸形局面,农村的家庭规模在小型化,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在不断弱化,这导致他们自然会成为被家庭所忽视的对象;最后,村落当中传统的共存互济文化的缺失也导致邻里之间互助功能的弱化。 针对农村老年残疾人社会保障方面出现的困境及其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从人的发展的视角来解决农村老年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因为“人的发展”是一个宏观范畴,从人的角度来讲,任何人都有发展的需求和可能,农村老年残疾人也不例外,只是他们的发展需求有其特殊性;而从发展的角度来讲,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个层面的满足都意味着生活条件在提高、在发展,而且这种发展是分阶段的。农村老年残疾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保障需求尽管处于低级阶段,但是也不容忽视。所以,解决老年残疾人问题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老年人的生存发展,老年残疾人问题的实质也是老年残疾人的发展问题。据此,本文在借鉴英国、美国、日本等国老年残疾人保障制度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调研结论以及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了人的发展视角下解决农村老年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建议,一方面要明确政府、社会、家庭及老年残疾人自身在为其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慰藉方面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合理有度地推进农村老年残疾人保障和服务方面的社会化之路;另一方面在加强农村一般性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同时要关注老年残疾人需求的特殊性,加快推进康复机构等公共福利设施的建设,适时建立护理保险制度并有效引导农村互助观念的回归。 总之,农村老年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必将成为越来越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客观地分析农村老年残疾人的保障需求甚至服务需求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只有通过有针对性地满足不断庞大的农村老年残疾人的保障需求,才能让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残疾人获得相对安稳的晚年生活,才能让更多进城务工的中青年群体免除后顾之忧,才能推进更加公平可持续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
【关键词】:人的发展 老年残疾人 社会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69.6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第1章 绪论13-37
- 1.1 选题依据和背景13-21
- 1.1.1 选题依据13-15
- 1.1.2 选题背景15-21
- 1.2 研究意义21-23
- 1.2.1 选题的理论意义21
- 1.2.2 选题的现实意义21-23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23-26
- 1.3.1 研究方法23-25
- 1.3.2 创新之处25-26
- 1.4 核心概念阐述26-37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37-65
- 2.1 相关理论基础37-57
- 2.1.1 残疾人发展的理论基础:残疾和衰老理论37-49
- 2.1.2 残疾人发展的动力机制:社会排斥理论49-51
- 2.1.3 残疾人发展的动力机制:弱势群体理论51-53
- 2.1.4 残疾人发展依据与趋势:社会保障权理论和社会福利多元理53-57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57-63
- 2.2.1 国内老年残疾人问题研究现状57-61
- 2.2.2 国外老年残疾人问题研究现状61-63
- 2.3 已有文献述评63-65
- 第3章 东北农村老年残疾人发展的现实困境65-97
- 3.1 农村老年残疾人的自然状况65-72
- 3.1.1 婚姻、性别、受教育程度的基本状况65-68
- 3.1.2 残疾级别、残疾类型以及残疾的主要致因68-72
- 3.2 农村老年残疾人的生活状况72-82
- 3.2.1 生存风险随时降临72-75
- 3.2.2 生活压力普遍较大75-82
- 3.3 保障视阈下农村老年残疾人的发展状况82-90
- 3.3.1 经济供给明显不足82-86
- 3.3.2 家庭照料比较缺失86-87
- 3.3.3 住房保障有所改善87-90
- 3.4 服务视阈下农村老年残疾人的发展状况90-97
- 3.4.1 生活服务需求不断凸显90-92
- 3.4.2 康复服务需求亟待满足92-97
- 第4章 影响东北农村老年残疾人发展的因素分析97-119
- 4.1 影响东北农村老年残疾人发展的经济因素97-101
- 4.1.1 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带来的潜在影响97-98
- 4.1.2 经济发展的差异化带来的根本影响98-100
- 4.1.3 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带来的直接影响100-101
- 4.2 影响东北农村老年残疾人发展的政策因素101-105
- 4.2.1 “新农合”境遇尴尬102-103
- 4.2.2 “新农保”扩面路艰103-104
- 4.2.3 社会救助体系不完善104-105
- 4.2.4 公共福利供给力度不足105
- 4.3 影响东北农村老年残疾人发展的家庭因素105-115
- 4.3.1 老年残疾人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106
- 4.3.2 老年残疾人家庭地位逐渐边缘化106-108
- 4.3.3 老年残疾人家庭依赖惯性难打破108-109
- 4.3.4 老年残疾人家庭养老模式在变迁109-115
- 4.4 影响东北农村老年残疾人发展的社会因素115-119
- 4.4.1 农村村落对老年残疾人保护机制的弱化115-116
- 4.4.2 老年残疾人逐渐退出社区的情感交流116-117
- 4.4.3 新社区的邻里互助关系在减少117-119
- 第5章 人的发展视角下研究解决老年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特殊性119-137
- 5.1 人的发展理论对老年残疾人问题的指导意义119-121
- 5.1.1 解决老年残疾人问题的出发点是人的发展119-120
- 5.1.2 老年残疾人问题的实质就是人的发展120-121
- 5.2 制度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保障121-123
- 5.2.1 制度构成人的发展的现实空间121-122
- 5.2.2 完善制度建设是保障人的发展的有力保证122-123
- 5.3 人的发展状况是判断社会公平程度最真实的标准123-125
- 5.3.1 社会公平是人的发展的客观要求123-124
- 5.3.2 老年残疾人整体状况是公平实现的标准124-125
- 5.4 人的发展视角下老年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理念125-128
- 5.4.1 社会公平理念125-126
- 5.4.2 公民权利理念126
- 5.4.3 社会融合理念126-127
- 5.4.4 发展我国老年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理念127-128
- 5.5 人的发展视角下老年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模式选择128-137
- 5.5.1 英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状况分析128-131
- 5.5.2 美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状况分析131-133
- 5.5.3 日本残疾人社会保障状况分析133-135
- 5.5.4 发达国家残疾人社会保障经验总结135-137
- 第6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137-145
- 6.1 结论137-139
- 6.2 对策建议139-145
- 6.2.1 政府在老年残疾人保障中具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139-140
- 6.2.2 稳步推进老年残疾人保障社会化水平140
- 6.2.3 提高农村康复医疗机构的发展水平140-141
- 6.2.4 适时建立老年残疾人的护理保险制度141
- 6.2.5 提高残疾人福利津贴的保障水平141-142
- 6.2.6 农村社会的助残观念需要积极有效引导142-145
- 参考文献145-153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153-155
- 后记155-1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强;;英国残疾人康复服务综述[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邱卓英;以权利为本解决残疾问题[J];中国残疾人;2004年05期
3 连金法;;社会公平: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基础[J];中国残疾人;2007年08期
4 董兴业;;精神残疾的概念与社会服务[J];中国残疾人;2008年01期
5 人民日报评论员;;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新起点[J];中国残疾人;2008年06期
6 陈珍;;保障残疾人就业的几个细节问题[J];中国残疾人;2009年01期
7 姚德利;;论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的权利内涵[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3期
8 韩央迪;;制度的实践逻辑:发达国家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景晓芬;“社会排斥”理论研究综述[J];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02期
10 陈新夏;;人的发展视域中的社会公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向东;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人的发展视角下农村老年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28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