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类型、公共福利与城镇中等收入群体社会地位获得——基于深圳市城镇住户调查数据
发布时间:2021-09-08 19:26
基于深圳市城镇住户调查数据,采用多层次随机效应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考察了微观因素单位类型和宏观因素公共福利水平对城镇家庭中等收入群体社会地位获得的差异及其演变的贡献。研究表明:微观因素单位类型对中等收入群体社会地位获得上体制内单位具有明显优势;宏观因素公共福利的投入消减社会不平等和降低社会收入两级分化的功能主要在体制内体现;公共福利投入并没有发挥通过再分配缩减社会不平等的功能,反而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文章来源】:南方人口. 2019,34(02)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1 单位类型与社会不平等
1.2 公共福利与社会不平等
2 研究设计
2.1 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方法
2.2 数据来源
2.3 分析单位:家庭户
2.4 变量设计
2.4.1 因变量:
2.4.2 自变量:
2.4.3 控制变量:
2.5 研究模型
3 研究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体制内外、管理地位获得与性别差异[J]. 王毅杰,李娜. 社会学评论. 2017(05)
[2]不平等的再生产:从社会经济地位到健康不平等——基于CFPS2010的实证分析[J]. 袁迎春. 南方人口. 2016(02)
[3]城市居民初职离职风险差异研究——时代差异抑或体制差别[J]. 卢春天,成功,张帆. 南方人口. 2014(05)
[4]“单位制”的变迁与研究[J]. 李路路.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01)
[5]求职过程的宏观—微观分析:多层次模型[J]. 梁玉成. 社会. 2012(03)
[6]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责任:1949—2009[J]. 钟洪亮.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7]政府行为对不平等的作用机制考察[J]. 方迎风,郑浩. 商业时代. 2010(15)
[8]认识中国的不平等[J]. 谢宇. 社会. 2010(03)
[9]政府权力、机会不平等与社会收入差距:中国分配制度的转型特征[J]. 刘赣州,安琨. 生产力研究. 2008(23)
[10]从国家—单位保障制走向国家—社会保障制——3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变迁[J]. 郑功成. 社会保障研究. 2008(02)
本文编号:3391347
【文章来源】:南方人口. 2019,34(02)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1 单位类型与社会不平等
1.2 公共福利与社会不平等
2 研究设计
2.1 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方法
2.2 数据来源
2.3 分析单位:家庭户
2.4 变量设计
2.4.1 因变量:
2.4.2 自变量:
2.4.3 控制变量:
2.5 研究模型
3 研究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体制内外、管理地位获得与性别差异[J]. 王毅杰,李娜. 社会学评论. 2017(05)
[2]不平等的再生产:从社会经济地位到健康不平等——基于CFPS2010的实证分析[J]. 袁迎春. 南方人口. 2016(02)
[3]城市居民初职离职风险差异研究——时代差异抑或体制差别[J]. 卢春天,成功,张帆. 南方人口. 2014(05)
[4]“单位制”的变迁与研究[J]. 李路路.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01)
[5]求职过程的宏观—微观分析:多层次模型[J]. 梁玉成. 社会. 2012(03)
[6]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责任:1949—2009[J]. 钟洪亮.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7]政府行为对不平等的作用机制考察[J]. 方迎风,郑浩. 商业时代. 2010(15)
[8]认识中国的不平等[J]. 谢宇. 社会. 2010(03)
[9]政府权力、机会不平等与社会收入差距:中国分配制度的转型特征[J]. 刘赣州,安琨. 生产力研究. 2008(23)
[10]从国家—单位保障制走向国家—社会保障制——3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变迁[J]. 郑功成. 社会保障研究. 2008(02)
本文编号:3391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391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