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平衡器和稳压器,但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保障却明显处于弱势,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对于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关乎社会公平与平等,政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近年来非正规就业发展迅猛,但是大量非正规就业者却游离于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边缘。本文以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作为研究对象,在梳理现有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政策规定的基础上,分析整理出非正规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参保率低、参保负担沉重等问题的现实原因。鉴于非正规就业在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适应多层次劳动力就业等方面表现出的突出优势,未来在产业结构调整、就业观念转变等多重因素的促进下,中国的非正规就业将继续在劳动力市场发挥巨大作用,非正规就业群体的规模必将日益壮大。因此研究制订与非正规就业人员实际境况相贴合的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即在立足当前政府一元化社会保障规划目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特殊性,对现有社会保障制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通过政策的适度灵活变动以贴合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实际需求,最终实现社会保障覆盖全体非正规就业人员的目标,真正体现社会保障的公平理念。
【关键词】:非正规就业群体 社会保障 比照式参保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632.1;F249.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6
- 一、研究背景9-10
- 二、研究意义10-12
- 三、文献综述12-14
- 四、研究方法与框架14-16
- 第一章 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背景介绍16-26
- 第一节 基本概念16-18
- 一、相似称谓16
- 二、非正规就业16-18
- 第二节 非正规就业群体描述及未来趋势18-20
- 一、群体规模及构成18-19
- 二、群体未来发展趋势19-20
- 第三节 关于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的政策规定20-26
- 一、养老保险政策21-22
- 二、医疗保险政策22-24
- 三、失业保险政策24
- 四、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政策24-26
- 第二章 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参保现状及分析26-34
- 第一节 以养老保险(险种)和农民工(群体)为例看参保现状26-29
- 一、养老保险参保现状26-27
- 二、农民工参保现状27-28
- 三、相关结论28-29
- 第二节 非正规就业群体参保现状深度分析29-34
- 一、非正规就业群体参保率低的原因29-31
- 二、解决非正规就业群体参保需注意的几个问题31-34
- 第三章 完善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的政策建议34-43
- 第一节 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国际经验34-37
- 一、有针对性的参保途径34-36
- 二、结合实际的具体保险制度设计36-37
- 第二节 推进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的政策建议37-43
- 一、政府高度重视,公平纳入37-38
- 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38-41
- 三、相关配套措施携同推进41-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莎莎;;日本“飞特族”的光与影——格差社会中彷徨的日本年轻人[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2 儒杰;;德国工会要求建立法定最低工资制[J];中国工会财会;2011年09期
3 叶氢;;走向有序统一:三非外国人治理研究[J];政法学刊;2011年02期
4 宋凯;郝逸阳;;浅谈农民工分类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基于农民工内部层级细化的视角[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5 郑秉文;;拉美“过度城市化”与中国“浅度城市化”的比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07期
6 儒杰;;德国要提高退休年龄[J];中国工会财会;2011年08期
7 李亚文;;家政工劳动权益保护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8 齐传钧;;拉美私有化养老金制度扩面困境、措施与启示[J];拉丁美洲研究;2011年04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金宏;冷熙亮;宋秀坤;韩伯仁;徐月虎;;中国对非正规就业概念的移植与发展[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薛德升;方逸涵;;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非正规就业与城市化相互关系及区域差异[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后记[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4 ;编者简介[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5 ;紧密联系实际,努力做好咨询课题——“非正规就业的国内外比较及上海对策研究”课题简介[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6 ;编者简介[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7 冯小茹;;非正规就业:弱势群体就业的有效途径[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8 陈诗达;;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现状[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9 白艳莉;;论转型期我国就业模式的变迁与政府促进就业职能的发展取向[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10 陈诗达;;非正规就业中劳动关系协调发展对策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勇;应鼓励有自助性的非正规就业[N];湖南日报;2009年
2 实习生 刘丹萍 记者 姜艳;未来3年我省非正规就业可创造岗位650万[N];河北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永群;安徽肥东:非正规就业组织“转正”[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4 三白;非正规就业市场潜力大[N];鞍山日报 ;2009年
5 本报记者 郑莉;非正规就业女工:被社会保障遗忘的群体[N];工人日报;2010年
6 记者肖兰;促进非正规就业 破解“就业难”[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0年
7 米文蕾 袁晨;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中国审计报;2010年
8 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文树勋;非正规就业:破解就业难题的新途径[N];学习时报;2010年
9 省社科院 童凤莉;积极拓展非正规就业的对策[N];安徽日报;2010年
10 陈淮;应当重视非正规就业[N];中国财经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苏萍;东北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非正规就业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胡凤霞;城镇劳动力非正规就业选择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白冰冰;上海市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及其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姚宇;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徐林清;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6 马红梅;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资本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丁煜;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反思与重构[D];厦门大学;2006年
8 张然;欧盟灵活保障就业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振军;甘肃省不同类型区域的农村社会保障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刘妍;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婷婷;中国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绪东宇;关于构建我国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人群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陈绮;中国非正规就业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金立乾;上海市非正规就业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贺歆;城镇非正规就业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6 李文政;非正规就业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张瑛;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运行瓶颈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崔桂山;SNA(2008)框架下中国非正规就业规模估计方法与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9 李兰永;非正规就业:理论与政策[D];河北大学;2003年
10 陶海明;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就业保障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6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56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