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地区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9 05:15
本文关键词:中国社会保障地区差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会保障的公平和效率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实践问题。社会保障水平是衡量社会保障公平程度和社会保障支出效率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研究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既要保证公民一定经济生活水平标准,又要维持社会保障的良性可持续运行。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研究是这一领域的空白,对此问题深入分析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社会保障理论体系。 论文主要分三个部分,六个章节,主要包括导论、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和结论与展望六方面内容。第一部分提出为什么要研究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国外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情况。第二部分确定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基本模型,社会保障支出在什么范围内适度。对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地区差异进行模型和实证研究,分析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第三部分研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研究通过社会保障财政转移支付解决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 第一章导论介绍了论文的选题意义、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出正文,提出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研究社会保障水平意义,中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保障水平问题。通过介绍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和国内研究现状,说明研究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弥补了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研究的空白,丰富了社会保障理论体系。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主要介绍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和基本内容。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法律、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差异,对社会保障这一概念的界定也存在差异。但是社会保障的内涵基本相同,即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具有一定的经济福利性,社会保障是对公民的基本生活的保障。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它既受中国现有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制约,也反过来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 第三章社会保障支出主要分析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绝对值和相对值(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例)。相对值水平又可以分为宏观社会保障水平、人均社会保障水平、地区社会保障水平三个模型。通过中国宏观社会保障水平模型计算得到适度区间,说明社会保障水平需要确定一个“适度区间”,过高或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都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人均社会保障支出计算适度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数额,用来分析社会保险各项支出是否适度。地区社会保障支出模型通过计算社会保障总支出占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最优比例、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最优比例,得到地区社会保障支出适度值,用于分析优化财政和社会保险支出结构。同时动态预测未来10-40年中国社会保障水平,表明中国社会未来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社会保险基金将会有巨大缺口。 第四章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主要解决社会保障制度的地区差异发展趋势是什么,差异主要因素是什么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2000-2008年社会保障支出的总体差异度下降。用泰尔指数将总体差异分解为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5项,得出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差异中明显的是区域内差异,东部地区的差异在三大区域中最为突出的结论。通过基尼系数将社会保障支出差异分解为8项要素,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福利救济费、离退休经费、社会保障补助)、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分别计算各种要素差异对总差异的影响。 第五章主要研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首先分析了社会保障财政责任,研究中央财政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用方差分析法计算转移支付前后地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和社会保障水平的变化,说明社会保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提高地区社会保障水平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需要进一完善社会保障统筹制度,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六章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回顾,总结三个创新点:地区社会保障支出模型、地区差异指标和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影响模型,得出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水平和“度”的总体结论,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如改革完善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划分社会保障支出责任等。
【关键词】:社会保障 地区差异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社会保障转移支付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32.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1 引言12-26
- 1.1 问题的提出12-14
- 1.1.1 转型期的突出矛盾12-13
- 1.1.2 社会保障的效率与公平关系13
- 1.1.3 量化指标——社会保障水平13-14
- 1.2 研究意义14-16
- 1.2.1 理论意义14-15
- 1.2.2 现实意义15-16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6-21
- 1.3.1 国外研究理论16-19
- 1.3.2 国内研究19-21
- 1.4 主要内容、研究思路、技术路线21-25
- 1.4.1 主要内容21-23
- 1.4.2 主要研究方法23-24
- 1.4.3 主要创新点24
- 1.4.4 技术路线24-25
- 1.5 小结25-26
- 2 社会保障相关理论及国际比较26-42
- 2.1 社会保障制度26-30
- 2.1.1 定义26-27
- 2.1.2 内涵与外延27-28
- 2.1.3 社会保障目标及原则28-30
- 2.2 社会保障制度及影响因素30-34
- 2.2.1 社会保障制度31-33
- 2.2.2 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因素33-34
- 2.3 国际比较34-41
- 2.3.1 社会保障模式34-36
- 2.3.2 社会保障水平36-41
- 2.4 小结41-42
- 3 地区社会保障水平模型42-72
- 3.1 社会保障水平42-47
- 3.1.1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42-44
- 3.1.3 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44-47
- 3.2 影响社会保障水平的因素47-51
- 3.2.1 相关因素47
- 3.2.2 相关分析47-51
- 3.3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模型51-65
- 3.3.1 柯布—道格拉斯评价模型51-52
- 3.3.2 穆怀中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52-53
- 3.3.3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53-58
- 3.3.4 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58-60
- 3.3.5 社会保障支出预测60-65
- 3.4 地区社会保障水平模型65-71
- 3.4.1 公式65-66
- 3.4.2 地方财政支出适度规模66-69
- 3.4.3 各省社会保障水平分析69-71
- 3.5 小结71-72
- 4 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模型72-94
- 4.1 区域差异72-79
- 4.1.1 区域界定72-73
- 4.1.2 变量界定与样本数据73
- 4.1.3 差异指数73-75
- 4.1.4 指数计算75-79
- 4.2 中国区域差距79-85
- 4.2.1 地区经济差异79-80
- 4.2.2 社会保障地区差异80-85
- 4.3 区域差距85-87
- 4.3.1 区间差距85-87
- 4.3.2 差异比较87
- 4.4 要素差异87-93
- 4.4.1 结构87-88
- 4.4.2 基尼系数88-93
- 4.5 区域差异93-94
- 5 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模型94-104
- 5.1 社会保障与财政94-97
- 5.1.1 社会保障财政责任94-95
- 5.1.2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95-97
- 5.2 转移支付对社会保障地区差异影响97-100
- 5.2.1 转移支付金额97-99
- 5.2.2 转移支付成效99-100
- 5.3 社会保障统筹100-103
- 5.3.1 统筹现状101-102
- 5.3.2 统筹层次102-103
- 5.4 小结103-104
- 6 结论与展望104-110
- 6.1 结论与展望104-106
- 6.2 论文的创新106-107
- 6.3 对策建议107-110
- 参考文献110-113
- 致谢11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治芬;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及其转移支付[J];财经研究;2002年05期
2 彭海艳;;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6期
3 张明喜,陈志勇;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优财政支出规模研究[J];财贸经济;2005年10期
4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课题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国际比较[J];财政研究;2007年10期
5 李惠武;;广东省社会保障水平现状分析及总体评价[J];广东经济;2007年07期
6 杨翠迎,何文炯;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01期
7 柯卉兵;;中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地区差异问题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9年01期
8 邓鸿志;任文;邓鸿丽;;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成效分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刘凤伟;;财政转移支付与缩小地区差距[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7期
10 魏后凯;;论我国区际收入差异的变动格局[J];经济研究;1992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社会保障地区差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7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77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