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能源保障研究
本文关键词: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能源保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根据对长株潭近年来能源生产、能源供应及能源消费的现状分析,考虑到“两型社会”将给长株潭能源安全带来的影响,以及对长株潭未来十年的能源需求预期,不难看出长株潭能源安全形势之紧张。在对长株潭能源生产、供应和消费做认真调查、研究;对长株潭能源结构进行分析;引用已有的长株潭能源需求预测数据;借鉴国内其它城市群的先进经验;对长株潭能源政策及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着力于找出长株潭能源保障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长株潭完善能源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研究表明:长株潭地区能源资源匮乏;能源输入渠道单一,对境外能源利用不足;能源基础设施有待发展提高;能源结构单一;优质能源有待发展,洁净能源、可再生能源比重有待增加;能源利用率低,能耗高,节约能源大有可为;能源储备体系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够健全;政府监管有待提高;地方性能源法律法规缺失。据此,本文提出立足市情、加强合作、依靠科技、多元发展、合理节约、保护环境、确保安全的长株潭能源政策及发展战略。建议采取具体措施和政策法规相结合的方式保障能源安全。通过能源结构调整、能源输送设施完善、节能减排、发展替代能源、调用境外能源等具体措施和完善能源储备体系、能源预警机制、能源管理机制及相应法律法规从各个方面着手完善长株潭能源保障体系,保障长株潭能源安全。
【关键词】:长株潭 两型社会 能源安全 能源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06;F1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第一章 导论7-15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7-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8-13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13-15
- 1.3.1 研究方法13
- 1.3.2 研究框架13-15
- 第二章 能源保障的一般分析15-26
- 2.1 能源概述15-18
- 2.1.1 能源的概念与内涵15
- 2.1.2 能源的特征与分类15-17
- 2.1.3 能源的价值17-18
- 2.2 能源保障理论18-21
- 2.2.1 能源供应保障理论19-20
- 2.2.2 能源开发利用安全保障理论20
- 2.2.3 能源安全保障体系20-21
- 2.3 我国主要城市群能源保障分析21-26
- 2.3.1 珠三角城市群能源保障22-23
- 2.3.2 长三角城市群能源保障23-24
- 2.3.3 京津塘城市群能源保障24-26
- 第三章 长株潭能源保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6-38
- 3.1 长株潭能源供应保障的现状及问题26-33
- 3.1.1 长株潭能源供应现状26-30
- 3.1.2 长株潭能源消费现状30-33
- 3.2 长株潭能源开发利用安全保障的现状及问题33-35
- 3.2.1 长株潭能源结构现状34-35
- 3.2.2 长株潭能源开发利用安全保障现状35
- 3.3 长株潭"两型社会"能源需求预期35-36
- 3.4 长株潭能源保障现状与"两型社会"能源保障要求的差距36-38
- 第四章 长株潭"两型社会"能源安全保障的措施与对策38-49
- 4.1 多元结合保障长株潭"两型社会"能源安全38-43
- 4.1.1 优化能源结构迎合"两型社会"发展需要38-40
- 4.1.2 完善基础设施保障"两型社会"能源供应40-41
- 4.1.3 做好节能工作保障"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41
- 4.1.4 发展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保障"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41-42
- 4.1.5 充分调用境外能源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外力42-43
- 4.2 完善能源保障机制保障长株潭"两型社会"能源安全43-49
- 4.2.1 完善"两型社会"能源储备体系43-44
- 4.2.2 建立健全"两型社会"能源预警机制44-45
- 4.2.3 建立完善"两型社会"能源管理机制45-46
- 4.2.4 制定符合"两型社会"发展需要的能源战略和政策46-47
- 4.2.5 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保障"两型社会"能源安全47-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4
- 致谢54-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晶莹;;发展可再生能源:保障能源安全的实际需求[J];节能与环保;2008年01期
2 王敏;杨朝宇;;北京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分析报告[J];数据;2006年09期
3 秦天,李明生;长株潭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蔡国田;张雷;;中国能源保障基本形势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5 刘毅;沿海地区能源供需保障与解决途径研究[J];地理学报;1999年06期
6 朝朝;建设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J];能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7 周玉波;李小琴;;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特征与“两型社会”建设[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8 叶荣泗;;我国能源安全的法律保障[J];中国发展观察;2008年01期
9 杨勇翔;中国的能源安全及保障战略[J];中国工程咨询;2003年12期
10 蒋满元;;建立可持续利用的能源保障体系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陆海波;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张丽峰;中国能源供求预测模型及发展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杨维新;国际能源环境下的中国能源安全[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4 谢文捷;世界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5 李艳梅;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及保障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刘卫星;可持续发展的上海能源战略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道敏;论湖南省可再生能源开发[D];湖南大学;2001年
2 李新凤;论我国能源立法的完善[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玉光;上海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能源经济发展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4 何雯;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王朝峰;论新世纪中国能源安全与对策[D];郑州大学;2006年
6 张博;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律保障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7 范岩;能源可持续发展伦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8 张敏;能源安全约束下的湖南工业化战略选择[D];湖南大学;2007年
9 罗伟;我国能源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张宁;城市能源供应的生态化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能源保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79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