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社会工作视域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07:10

  本文关键词:社会工作视域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还是一个以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也一直是农村人生活的根本。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失去他们的土地,失去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失地农民,而失地农民在一定程度上也将成为中国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也许并不代表他们在物质生活上有多么的匮乏,但在各个方面也将会是一个新的挑战,,本文笔者将着重从农村社会工作的角度入手来进行探讨。 本文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指导,通过对笔者所在家乡的山东半岛地区的G市郊区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安置为例,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运用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等具体研究方法,采用具体的资料分析的方法,鉴于条件有限,采用了偶遇抽样的方法选定了失地农民群体来进行了研究。 同时通过从社会工作专业方面的一些分析研究,本文发现:国内外对农村地区的社会工作方面的研究也是少之又少;农村社会工作在对失地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的介入方面的工作几乎还是空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也没有很统一的标准,层次不一,一般是从市周围向偏远的农村地区呈递减的趋势;失地农民对于增权的无知,不知道如何争取他们的福利保障与安置,他们需要相应的机构引导;失地农民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接受程度也是从市周围向偏远的农村地区呈递减的趋势,年轻人进入城市的欲望更迫切;失地农民在心理上存在不平衡感和落差感。 通过研究,笔者也从社会工作介入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解决路径。首先是对国外农村社会工作进行了经验借鉴,主要是借鉴了欧美发达国家和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农村社会工作经验。在本土化的农村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中,笔者主要是通过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工作保障的范围;政府介入为失地农民提供政策支撑和组织保障。
【关键词】:农村社会工作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安置 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6;D63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导论9-12
  • 第一节 研究背景9-11
  • 第二节 研究问题11-12
  • 一、 研究问题11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2-20
  • 第一节 文献回顾12-20
  • 一、 从各学科角度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的文献研究12-14
  • 二、 有关失地农民群体的文献研究14-15
  • 三、 农村社会工作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的文献研究15-18
  • 四、 简要评议18-20
  • 第三章 研究设计20-26
  • 第一节 概念界定20-21
  • 一、 失地农民20
  • 二、 社会保障20
  • 三、 弱势群体20-21
  • 四、 农村社会工作21
  • 第二节 理论工具21-23
  • 一、 派恩的结构视角21-22
  • 二、 弗赖雷的激进视角22
  • 三、 马拉利的结构性社会工作22-23
  • 第三节 研究方法23-24
  • 一、 方法论23
  • 二、 研究方式23
  • 三、 具体研究方法23-24
  • 四、 资料分析24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性、可行性和难点24-26
  • 第四章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安置现状介绍26-32
  • 第一节 调查概况26-27
  • 一、 调查时间和访谈介入26
  • 二、 山东省 G 市的基本概况介绍26-27
  • 第二节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安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27-32
  • 一、失地农民环境的改变使他们产生了心理不适应27-28
  • 二、 失地农民对如何维权和增权的无知28-30
  • 三、 失地农民满足感与距离市区的远近有关系30
  • 四、 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存在空白30
  • 五、 政府牵头发展农村社会工作的环节薄弱30-32
  • 第五章 社会工作介入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安置的路径分析32-39
  • 第一节 国外农村社会工作经验借鉴分析32-33
  • 一、 欧美西方国家社会工作经验借鉴32-33
  • 二、 韩国、日本等国家农村社会工作经验借鉴33
  • 第二节 本研究中农村社会工作介入的意义33-35
  • 一、 社工介入是促进新农村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34
  • 二、 社会工作介入将有助于促进失地农民内部的和谐稳定34-35
  • 第三节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安置的路径35-39
  • 一、 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范围35-36
  • 二、 政府介入为农村社会工作提供政策支撑和组织保障36-39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39-41
  • 第一节 研究结论39
  • 第二节 本研究的不足39-41
  • 一、 研究方法的单一,缺乏科学性39-40
  • 二、 理论基础较薄弱40-41
  • 参考文献41-43
  • 附录43-46
  • 后记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昕;;切实构建失地农民的和谐家园[J];江南论坛;2006年10期

2 ;经济社会[J];开放时代;2007年05期

3 公维才;从农村土地所有权性质看我国失地农民补偿[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余兴厚;失地农民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5 陶卫华;“城市圈地”背后的农民生存[J];中国社会导刊;2005年19期

6 陈兴锐;;从欧洲城市化进程看重庆新城拓展中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J];重庆行政;2006年06期

7 汪小红;;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析[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4期

8 李志;韩学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赵碧亮;;浅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沈庆群;;我国失地农民的困境与对策——以安徽省蚌埠市仁和村实证研究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文会;;廊坊市半城市化阶段失地农民劳动力转移对接[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2 刘华平;;陕西城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与完善[A];社会科学界第二届陕西省2008学术年会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论坛——“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论文集[C];2008年

3 肖芳;;半城市化阶段都市圈失地农民转移就业模式的探讨[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4 朱名华;;城市化不能让农民失地又失业——临桂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思考[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5 李加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商业养老保险补充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失地农民问题[A];中国老科协第二次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会材料汇编[C];2007年

7 刘芩君;;我国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探析[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8 季晓华;;失地农民安置的现状、对策以及方式和相关制度的几点思考[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四卷(土地分卷)[C];2005年

9 刘雷;邓琴;邵技新;;毕节试验区大中型项目建设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探讨[A];学成于思 行成于思——2005年度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7年

10 林清发;;农村失地农民生活与养老保障问题调查[A];农村养老保障专集——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八)[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嵘;直指农民社会保障[N];中国保险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周晓明;失地农民 “养老”不愁[N];丹东日报;2010年

3 记者 郭树勋 通讯员 许大志;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造福于民[N];焦作日报;2011年

4 薛惠娟;全省19.69万名失地农民已参加养老保险[N];河北日报;2008年

5 周红梅邋王天军;我区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N];广西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陈静 实习生 刘桔元;分步做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N];湘潭日报;2009年

7 记者 殷珂;大冶构建四个保障支点[N];黄石日报;2010年

8 记者  陆成钢;以土地换社会保障:嘉兴失地农民的可行出路[N];嘉兴日报;2006年

9 通讯员 向阳 黄希丽;建始千余失地农民纳入社保[N];恩施日报;2010年

10 张怀雷 陈妮 贵州财经学院财税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紧迫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丽霞;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李航;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的社会交换[D];上海大学;2010年

3 贺书霞;农民社会保障供需均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吴岩;失地农民生活水平评价体系的建立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5 杨一帆;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与农地制度变迁[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聂鑫;农地城市流转中失地农民多维福利影响因素和测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雷寰;北京市郊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李国健;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9 廖小军;论中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及解决当前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袁斌;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洪艳;滨海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李衡;辽宁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王磊;太原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左丽娟;厦门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集美大学;2010年

5 杨琛;城中村改造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波;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曾田甜;成都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陈绍华;广州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红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政府职责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董慧杰;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社会工作视域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8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408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d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