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富滇银行社保联名卡业务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3 15:17

  本文关键词:富滇银行社保联名卡业务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保联名卡 政府 银行 业务 策略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是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社会民生各领域进行相关合作,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各地人社部共同推出的、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成电路卡。早在2011年时,我国人社部门就表示正在积极推行社保卡,同时开始部署相关应用领域的工作。自从国家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及相应的政策后,云南省政府、昆明市政府将社保卡列入重点建设工程,通过社会保障卡的实行推进昆明市政府各项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整合各类社会资源,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富滇银行作为昆明市地方性商业银行,参与了昆明市社会保障卡项目的建设,并且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出了富滇社保联名卡,通过社会保障卡项目的实行提升本行的盈利和社会效益,实现双赢。由富滇银行与昆明市政府、昆明市人社部门共同合作发行的富滇社保联名卡,该卡实现了与昆明市社会保障卡账户的对应,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方便,同时能够给参保人员带来更加便利、更加全面的服务。本文通过搜集全国各大城市社会保障卡的发展进程和对相关业务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富滇社保联名卡项目的发展运营情况(包括社保联名卡的卡片制作、卡片启用、相关投入等方面)进行相关阐述和用户对卡片的认知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借助SWOT分析法对富滇社保联名卡项目的业务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社保联名卡项目的经营体制、服务的渠道、客户人才和资源以及产品的服务方面存在明显优势;也存在行业资源不足、缺乏借鉴模式、规模方面存在劣势;具有地理位置、政策帮扶等方面拥有良好机会;同时又面临着市场、信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威胁),同时结合现有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和富滇银行自身发展需求,最后提出了加快社保联名卡产品创新、开展行业应用合作、提升数据挖掘和营销能力、以及促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策略,以帮助富滇银行通过社保联名卡项目实现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产品业务并以此形成持续发展的策略目标。
【关键词】:社保联名卡 政府 银行 业务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42.6;F83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前言9-16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9-10
  • 1.1.1 研究的背景9
  • 1.1.2 研究的意义9-10
  • 1.2 国内文献综述10-14
  • 1.2.1 社保联名卡国内发展综述10-12
  • 1.2.2 我国社会保障卡的发展蓝图12-13
  • 1.2.3 我国社保联名卡的研究评述13-14
  • 1.3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14
  • 1.4 研究的方法14-16
  • 2 相关理论综述16-20
  • 2.1 核心竞争能力理论16-17
  • 2.2 资源基础理论17-18
  • 2.3 营销4P策略理论18-20
  • 3 富滇银行社保联名卡的业务概述和经营现状20-32
  • 3.1 社保联名卡业务概况20-23
  • 3.1.1 社保联名卡的概念及功能20-21
  • 3.1.2 我国社保联名卡的现状21-22
  • 3.1.3 社保联名卡与银行业务发展的情况及趋势22-23
  • 3.2 富滇银行社保联名卡业务发展概述23-32
  • 3.2.1 昆明市政府发展社保联名卡项目的初衷23-24
  • 3.2.2 富滇银行以及富滇社保联名卡简介24-26
  • 3.2.3 富滇银行社保联名卡阶段性推广计划26-28
  • 3.2.4 富滇银行社保联名卡项目的亮点28-29
  • 3.2.5 富滇社保联名卡企业推广方案29-30
  • 3.2.6 富滇社保联名卡客户活动方案30-32
  • 4 富滇社保联名卡的SWOT分析32-39
  • 4.1 优势分析32-33
  • 4.1.1 经营体制优势32
  • 4.1.2 服务渠道优势32
  • 4.1.3 富滇社保联名卡业务资源优势32-33
  • 4.1.4 富滇社保联名卡的客户优势和人才优势33
  • 4.1.5 富滇社保联名卡产品的服务优势33
  • 4.2 劣势分析33-35
  • 4.2.1 行业资源不足33-34
  • 4.2.2 缺乏发展借鉴模式34
  • 4.2.3 规模劣势34
  • 4.2.4 社保联名卡广告宣传、企划能力等方面不足34-35
  • 4.2.5 IT系统建设和实施较差35
  • 4.3 机会分析35-36
  • 4.3.1 区位机会35
  • 4.3.2 国家政策机会35
  • 4.3.3 政府重视社会保障卡体系建设35-36
  • 4.4 威胁分析36-38
  • 4.4.1 富滇社保联名卡面临的市场威胁36-37
  • 4.4.2 富滇社保联名卡面临的信誉威胁37
  • 4.4.3 富滇社保联名卡面临的客户群体威胁37
  • 4.4.4 通信运营商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兴起37-38
  • 4.5 富滇社保联名卡使用情况38-39
  • 5 富滇社保联名卡业务实施措施39-49
  • 5.1 富滇社保联名卡业务发展策略39-41
  • 5.1.1 通过开展特色业务满足市场需求39
  • 5.1.2 市场细分39
  • 5.1.3 营销策略39-40
  • 5.1.4 推广策划40-41
  • 5.1.5 市场应对策略41
  • 5.2 富滇社保联名卡业务发展措施41-49
  • 5.2.1 加快社保联名卡的产品创新41-43
  • 5.2.2 开展社保联名卡行业合作43-45
  • 5.2.3 做好社保联名卡数据挖掘45-46
  • 5.2.4 制定社保联名卡多渠道营销46-47
  • 5.2.5 促进政府出台社保联名卡相关政策47-49
  • 6 结论和展望49-52
  • 参考文献52-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联名卡[J];中国信用卡;2000年02期

2 周明;联名卡:明日的辉煌[J];中国信用卡;2003年12期

3 李建峰;国外联名卡业务发展透视[J];中国信用卡;2003年12期

4 张军延;用博弈论方法探析银行联名卡[J];中国信用卡;2004年07期

5 吴静淼;工行“补课”虚拟联名卡[J];互联网周刊;2004年24期

6 肖咏梅;从联名卡的持续营销说起——写在阳光商之都联名卡面市4周年之际[J];中国信用卡;2005年03期

7 杨宏昌;;联名卡模式下的商家获利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杨宏昌;;基于联名卡运作模式的商家利益研究[J];中国商贸;2011年28期

9 陈婷;发展联名卡应注重多方位合作[J];电脑与信用卡;1999年10期

10 何成;论联名卡的市场开拓[J];中国信用卡;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晓力 蔡逸;银行缘何热衷“联名卡”[N];江苏经济报;2004年

2 卢平;联名卡:收益为何与预期有差距?[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高改芳;联名卡 “馅饼”还是“陷阱”?[N];中国证券报;2006年

4 赵超;联名卡理财:在花钱中省钱[N];经济参考报;2007年

5 立铭;发联名卡需用心经营[N];金融时报;2007年

6 记者 李志强;联名卡是让利还是“增负”?[N];南昌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徐 英;你用了联名卡没有?[N];中国商报;2003年

8 商报记者 闫瑾;银行联名卡会否走向末路?[N];北京商报;2013年

9 崔亚超 廖杲;网上支付联名卡面世[N];中国邮政报;2000年

10 本报见习记者 熊小思;巧用联名卡占便宜[N];海峡财经导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狄文;富滇银行社保联名卡业务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2 石磊;针对驾培行业的金融联名卡市场营销环境及策略探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赵晟琦;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牡丹卓展联名卡的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彦君;兴业银行红博联名卡营销策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盛涛;社会保障银行联名卡营销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37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537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2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