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社保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效应

发布时间:2017-08-13 12:41

  本文关键词:社保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社保基金 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


【摘要】:社保基金作为证券市场上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能否发挥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效应,实现其社会效应愈发被社会各界所关注。本文从社保基金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前后公司盈余管理变化的角度来衡量社保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社保基金与其他投资机构者一样发挥了监督作用,能够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有效抑制盈余管理,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同时发现,国有持股比例、公司规模对社保基金的这种治理效应也有一定影响。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关键词】社保基金 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
【分类号】:F275
【正文快照】: 从2003年社保基金进入我国股票市场开始,社保基金投资一直遵循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投资原则。观察近年来社保基金的投资情况,其总能在类似2007年股指相对较高的位置大举减持,而又在2009年股指相对较低的位置大举增持,对A股底部的把握较为准确,它每次都走在市场前面。这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雷光勇;刘慧龙;;大股东控制、融资规模与盈余操纵程度[J];管理世界;2006年01期

2 阎达五,李勇;从企业筹资方式选择看我国融资制度建设[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05期

3 李心丹,王冀宁,傅浩;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11期

4 吴世农,吴育辉;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重仓持有股票的市场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10期

5 高鸿桢,林嘉永;信息不对称资本市场的实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6 王亚平;吴联生;白云霞;;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频率与幅度[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7 晋自力;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与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4期

8 陈浩;中国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9 “国有股减持”课题组;国有股减持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革[J];改革;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文霞;;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探析[J];山东纺织经济;2007年05期

2 杜迎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制定[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年01期

3 焦峰;;浅谈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J];煤矿现代化;2008年04期

4 孙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主要手段及其识别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23期

5 赵明;;从信息披露角度对盈余管理的研究[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年10期

6 郑一凡;;试论企业的盈余管理问题[J];消费导刊;2009年03期

7 薛静;;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及防范[J];现代企业;2010年05期

8 潘亚晶;;契约理论视角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讨[J];财会通讯;2010年23期

9 王珊珊;方巧玲;;基于管理层与中小股东视角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博弈分析[J];财会通讯;2011年23期

10 周寓;王倩倩;;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诱因分析[J];金融经济;2005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明;和辉;;约束机制、IPO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倾向与经济后果[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旭;国企红利将部分投入到社保基金中[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记者  徐海星;部分国企收益可转到社保基金[N];广州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焦强;国有股划转社保争论升级[N];财经时报;2006年

4 安徽财大研究生 杨薇;国企红利用于社保补空值得商榷[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记者 姜书范 特约通讯员 丁万斌;视职工为企业太阳[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6年

6 徐寿松 高路;沪原社保局长祝均一案戳穿福禧“神话”[N];经济参考报;2006年

7 马秀卿;社保基金支出的会计和税务处理[N];海峡财经导报;2009年

8 欧阳觅剑;国有企业宜以股权向社保还账[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9 记者 张莫 徐岳;社保基金股权投资规模今年将达百亿元[N];经济参考报;2009年

10 马秀卿;社保基金支出的会计和税务处理[N];中国税务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丹;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罗栋梁;我国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3 李清;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杨秀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其市场反应检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俞春江;公司透明度与盈余管理关系经验检验[D];厦门大学;2008年

6 刘启亮;不完全契约与盈余管理[D];厦门大学;2006年

7 邱月华;会计制度变迁、盈余管理与盈余稳健性[D];厦门大学;2008年

8 秦耀林;控制权转移公司的盈余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李扬;A股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行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陈政;大股东控制权私利与盈余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盈余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2 周宇霞;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3 张雪;审计委员会对家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马茂琳;ST公司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吴小娟;基于博弈论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6 焦禾苗;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的价值驱动因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7 姜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8 黄炽;独立董事制度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宋秀超;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王晶;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67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667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a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