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全日制社会工作硕士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16:30

  本文关键词:全日制社会工作硕士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个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工作硕士 教育质量保障制度 制度创新


【摘要】: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硕士培养越来越受社会各界关注。专业学位起步晚、办学经验不足、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等一系列后天因素影响到社会工作硕士的培养质量。而如何建立一套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实现社会工作硕士教育质量保障,是当下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过程中的难题。 本研究以制度学理论和功能主义理论为理论指导,以文献法、比较法为研究方法,在对社会工作硕士和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概念界定基础上,分析香港中文大学与上海E大学社会工作硕士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现状及特点。从实习督导制度、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两个外部保障方面和从招生制度、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保障四个内部保障方面进行比较研究。香港中文大学教育质量外部保障制度的特点有:法制化、职业化的实习督导制度;与社会工作教育紧密结合的注册社会工作师制度。香港中文大学内部保障制度特点有:合理的师资保障;独立性强、本硕紧密衔接的专业设置;目标清晰、针对性强、本土化教材相配套的课程设置;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宽进”原则的招生制度。相比而言,E大学外部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实习督导制度缺乏职业标准统一、法制保障不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资格界定模糊、与社会工作教育联系松散。内部保障制度主要问题有:师资队伍专业性有待提高;专业设置单一、独立性缺乏、本硕衔接不紧密;课程设置目标略显笼统、职业化倾向较弱、本土化教材不足;招生制度中附加条件不太合理。 为保障和提高包括E大学在内的大陆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质量,需要从高校内部和外部构建一系列质量保障制度。在高校内部,构建专业性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合理设置专业,提高专业独立性,实现本硕衔接;清晰课程设置目标,提高课程针对性,修订本土化教材;适度放宽某些招生中的附加条件。在外部,加强资格审核,建立与社会工作教育紧密联系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关键词】:社会工作硕士 教育质量保障制度 制度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3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11-13
  • (一) 研究缘起11-13
  • (二) 研究意义13
  • 二、理论基础13-14
  • (一) 制度学理论13-14
  • (二) 功能主义理论14
  • 三、文献综述14-17
  • (一) 关于大陆社会工作硕士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文献研究及评价14-16
  • (二) 关于香港社会工作硕士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文献研究及评价16-17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7-19
  • (一) 研究思路18
  • (二) 研究方法18-19
  • 五、概念界定19-21
  • (一) 社会工作硕士19-20
  • (二) 教育质量保障制度20-21
  • 第二章 社会工作硕士教育质量外部保障制度比较21-26
  • 一、实习督导制度的比较21-23
  • (一) 职业标准现状21-22
  • 1. 香港实习督导制度具有统一的职业标准21-22
  • 2. 大陆实习督导制度缺乏统一的职业标准22
  • (二) 法制化保障现状22-23
  • 1. 香港实习督导制度具有健全的法制化保障23
  • 2. 大陆实习督导制度法制保障不足23
  • 二、职业资格制度的比较23-26
  • (一) 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与社会工作教育的衔接情况23-25
  • 1. 香港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与职业资格制度联系紧密23-24
  • 2. 大陆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与职业资格制度联系松散24-25
  • (二) “社会工作”资格的法制化现状25-26
  • 1. 香港将“社会工作”纳入法制范畴25
  • 2. 大陆对“社会工作”资格法制化界定不清25-26
  • 第三章 社会工作硕士教育质量内部保障制度比较26-38
  • 一、师资质量保障制度比较26-31
  • (一) 师资职称结构情况26-27
  • 1. 中大“金字塔形”职称结构及特点26-27
  • 2. E大学“蘑菇型”职称结构及特点27
  • (二) 师资专业背景比较情况27-30
  • 1. 中大教师中较高的社会工作专业比重27-29
  • 2. E大学专业教师社会工作专业比重较低29-30
  • (三) 师资留学情况30-31
  • 1. 中大师资留学比重较高30
  • 2. E大学师资留学比重较低30-31
  • 二、专业设置质量的比较31-33
  • (一) 横向专业设置的比较31-32
  • 1. 中大专业设置分类细致、专业独立、齐头并进31-32
  • 2. E大学专业设置单一,独立性欠缺32
  • (二) 纵向专业设置的比较32-33
  • 1. 中大社会工作专业本硕衔接度高32-33
  • 2. E大学本硕衔接性不高33
  • 三、课程设置质量的比较33-36
  • (一) 课程设置目标情况33-35
  • 1. 中大课程设置目标清晰33-34
  • 2. E大学课程设置目标略显笼统34-35
  • (二) 课程的职业化倾向比较35
  • 1. 中大社会工作硕士课程职业化倾向明显35
  • 2. E大学社会工作硕士课程职业化倾向较弱35
  • (三) 本土化教材现状35-36
  • 1. 中大拥有丰富本土化教材35-36
  • 2. E大学本土化教材不足36
  • 四、招生制度的比较36-38
  • (一) 中大招生制度的概况及“宽进”原则36-37
  • (二) E大学招生制度的概况及“严进”原则37-38
  • 第四章 香港社会工作硕士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对大陆制度创新的启示38-41
  • 38
  • (一) 建立职业标准统一、法制保障完善的实习督导制度38
  • (二) 加强资格审核,,建立与社会工作教育联系紧密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38
  • 二、内部保障制度的启示38-41
  • (一) 合理构建师资水平保障制度38-39
  • (二) 构建专业设置保障制度,合理设置,提高专业独立性,实现本硕衔接39
  • (三) 完善课程设置保障制度,·清晰目标,提高课程针对性,修订本土化教材39-40
  • (四) 构建适度宽松的招生制度,放宽招生中某些附加条件40-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湘斌;关于英国社会工作资格教育的考察与思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张著名;香港社会工作的内容、特点及启示[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吕红平;;推进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必要性[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张岭泉;;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体系[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顾江霞;罗观翠;;资源整合视角下的社工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中山大学05MSW培养模式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樊建平;;香港高校研究生培养优势及其借鉴[J];教育与现代化;2007年02期

7 王正中;;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的职业化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5年33期

8 代娅丽;;香港社会工作教育的启示[J];科技信息;2010年05期

9 张曙;;我国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整体性合作模式探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段丹;林洪;;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指导体系的探析——基于提升培养质量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8期



本文编号:760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760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8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