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1 18:45

  本文关键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镇化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制度完善


【摘要】: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建设发展过程之中,需要大量不断地征收占用农民的土地来满足城镇建设发展的各种基本需求,越来越多被征用土地的农民离开传统其赖以生存保障的农村土地走向城镇,而成为数量规模日益惊人的失地农民群体。然而在现实中我国政府和社会对失地农民没有做好足够恰当地补偿安置,更重要的是失地农民基本上未能享受到正式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游离于城市发展之外,无法享受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福利成果,逐渐沦为社会边缘弱势群体,其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甚至存在严重的不确定性。失地农民这些问题的出现显然违背了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初衷,而中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能否得到合理的解决,与我国经济社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怎样妥善合理地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具有重要的显示意义。 论文以研究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具体构建完善为重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文章梳理了自建国以来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变迁,并重点讨论湖南省失地农民所面临的基本生活、再就业、所享受的基本服务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分析出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所广泛存在的一般性问题,并重点从国家经济制度、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征地补偿、政府的财政、法律制度等方面探讨了现今失地农民社保制度问题产生的根源。 论文采用对比分析法,既归纳总结了国外地区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般经验做法,又对我国各地所探索实践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路径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借鉴、吸收典型地区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所实施推行的有益政策措施经验。 通过对我国失地农民社保制度的历史考察和对现状的原因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模式路径的对比分析,论文重点从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未来发展保障两个方面对我国失地农民社保制度的主要内容予以健全完善,并提出在合理的补偿利益分享机制的构建、政府社保政策、相关的法律机制支撑等方面加以完善,以更好地保障失地农民社保制度良性、持续运作与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制度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2.1;D422.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3
  • 第1章 绪论13-23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3-14
  • 1.1.1 问题的提出13-14
  • 1.1.2 研究的意义14
  • 1.2 国内外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研究现状14-19
  • 1.2.1 国外研究的文献综述14-15
  • 1.2.2 国内研究的文献综述15-19
  •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19-21
  • 1.3.1 研究方法19
  • 1.3.2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19-21
  • 1.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21-23
  • 1.4.1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21
  •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21-23
  • 第2章 城镇化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一般阐释23-31
  • 2.1 基本概念的厘清23-25
  • 2.1.1 “城镇化”的涵义23
  • 2.1.2 “失地农民”的概念和特征23-24
  • 2.1.3 “社会保障”的概念及类型24-25
  • 2.2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对失地农民生计安置方式的梳理回顾25-27
  • 2.2.1 城镇化的启动与对失地农民“户口农转非”的就业安置阶段25-26
  • 2.2.2 城镇化逐渐快速增长与对失地农民逐渐采取货币安置阶段26
  • 2.2.3 城镇化转型时期与对失地农民以货币补偿为主的多元化安置方式26-27
  • 2.3 城镇化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之间关系的规律性总结27-29
  • 2.3.1 城镇化的发展变化与失地农民的产生演进的对应关系27-28
  • 2.3.2 不合理的城镇化加深了失地农民社保问题的严重性28
  • 2.3.3 完善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能推动城镇化的良性持续发展28-29
  • 2.4 我国失地农民社保制度构建完善的必要性分析29-31
  • 2.4.1 保障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29
  • 2.4.2 统筹城乡发展29-30
  • 2.4.3 维持城市社会环境稳定30-31
  • 第3章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31-40
  • 3.1 失地农民的现状分析31-34
  • 3.1.1 我国失地农民的规模分布31-32
  • 3.1.2 失地农民的社保现状概况32-33
  • 3.1.3 由失地到失权33-34
  • 3.1.4 失地农民身份上的模糊与迷失34
  • 3.2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不足34-36
  • 3.2.1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失地农民选择余地少34-35
  • 3.2.2 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方式较单一35
  • 3.2.3 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和管理存在问题35-36
  • 3.3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问题的原因分析36-40
  • 3.3.1 不合理而又广泛的城乡区别差别对待制度36
  • 3.3.2 不完善的土地产权制度和征收补偿方式36-37
  • 3.3.3 政府机构职责的错位与缺失37-39
  • 3.3.4 失地农民的自身素质问题39-40
  • 第4章 国内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考察分析40-47
  • 4.1 发达国家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一般经验做法40-43
  • 4.1.1 征地过程的严格程序性与明确公益性40-41
  • 4.1.2 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机制的制度化存在41-42
  • 4.1.3 失地农民的生存特别是未来发展得到有力保障42-43
  • 4.1.4 以市场机制运营社保基金制度43
  • 4.2 国内典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模式43-45
  • 4.2.1 浙江省“土地换保障”的社会保障43-45
  • 4.2.2 上海“小城镇保险”的社会保障45
  • 4.2.3 江苏省“商业保险+适当补偿”的社会保障45
  • 4.3 启示45-47
  • 4.3.1 国内与国外的对比分析45-46
  • 4.3.2 国内成熟经验的分析借鉴46-47
  • 第5章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模式47-54
  • 5.1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47-49
  • 5.2 失地农民基本社会救助体系49-50
  • 5.2.1 失地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9-50
  • 5.2.2 法律援助和其他救助制度50
  • 5.3 失地农民基本社会保险体系50-52
  • 5.3.1 较为完善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50-51
  • 5.3.2 多元化的医疗保障制度51-52
  • 5.4 失地农民发展权保障体系52-54
  • 5.4.1 建立适合失地农民特点的就业保障制度52-53
  • 5.4.2 失地农民的城市社会适应性保障53-54
  • 第6章 我国失地农民社保制度的其他政策措施之完善54-62
  • 6.1 建设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安置保障机制54-56
  • 6.1.1 合理确定土地补偿标准54-55
  • 6.1.2 规范土地补偿款的分配55
  • 6.1.3 完善土地征收补偿程序55
  • 6.1.4 实现征地补偿安置方式的多样化55-56
  • 6.2 科学的社保政策制定与社保基金管理机制建设56-58
  • 6.2.1 健康的社保政策制定与反馈机制建设56-57
  • 6.2.2 良好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与管理机制57-58
  • 6.3 城乡户籍制度的有力改革58
  • 6.4 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法治机制58-62
  • 6.4.1 完善土地产权与土地征收补偿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58-60
  • 6.4.2 完善权利救济法律程序和途径60-62
  • 结论62-64
  • 参考文献64-67
  • 致谢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利娜;王振涛;;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及措施[J];北方经济;2006年20期

2 邹礼卿;;统计局调查湖南失地农民生存状态[J];国土资源导刊;2010年10期

3 孟萍;;和谐社会语境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新模式的建构——以土地征收制度分析为视角[J];河北法学;2009年09期

4 朱建程;;扩大我国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原则透析[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6年06期

5 张铁军;;困境与突破:失地农民城市适应问题研究[J];理论研究;2010年05期

6 郭丽妮;黄黎波;;关于推进泉州城市化进程的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苏海涛;;湖北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析——基于宜昌、随州、十堰三地的调研数据[J];社会保障研究;2013年05期

8 王慧娟;姚萍;贾永飞;;从失地保障走向社会养老——对南京市郊区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思考[J];乡镇经济;2009年05期

9 秦庆;;社会发展途径下失地农民的社会福利问题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丛旭文;中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32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832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9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