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劳动学论文 >

中国老龄化地理学综述和研究框架构建

发布时间:2016-11-24 02:04

  本文关键词:中国老龄化地理学综述和研究框架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老龄化 地理学 综述

第34卷第12期2015年12月

地理科学进展

Vol.34,No.12Dec.2015

中国老龄化地理学综述和研究框架构建

高晓路1,吴丹贤1,2,许泽宁1,2,颜秉秋1,3

(1.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3.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北京100068)

摘要:在老龄化快速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和城乡空间重构的特殊时期,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复杂,地理学与老年学等学科交叉的需求日益凸显。亟需从学科构建的角度出发,思考老龄化地理学的研究方向,填补老龄化研究的空白,丰富与拓展地理学研究领域。本文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出国内老龄化地理学研究的5个主题,即:①人口老龄化的时空特征和驱动因素;②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效应;③老年人健康与环境的关系;④老年人的空间行为;⑤养老服务的空间组织与规划,并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评述。通过国内外的比较研究,对老龄化地理学的学科定位、研究体系和理论方法建构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从地理学视角解读中国特定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提供一个研究框架。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P-E-SFit模型;地域空间社会系统;人口健康与环境;老年服务;宜居(宜老)生活环境;空间

规划

1引言

建国以来,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口金字塔的形状已由正金字塔形变为倒纺锤形,老龄化与少子化态势日益明显。1999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按照联合国的定义正式步入老龄社会;截至2014年底,老年人口已超过2.12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5.5%。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且正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同时,高龄化(即80岁以上高龄人口)的增长态势也非常明显。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20年80岁以上人口将占老年总人口的12.4%,同时受20世纪60-70年代前期的生育高峰影响,205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1.8%,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将是依赖长期照护的失能老人。

在社会转型和空间重构的背景下,中国人口老

龄化日趋复杂,呈现以下特点:①老龄化与城镇化

进程高度叠合,在多种社会维度和时空尺度上呈现出较强分异;②中国加速老龄化是主动的选择(邬沧萍等,2011),受政策(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巨大;③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基础不扎实,公共财政能力有限,老年人的收入水平较低,对社会化服务的支付能力不足;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和重构期,老龄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相关公共服务的理念和政策边界不明确;⑤随着家庭结构变化和空巢比例增加,人们的传统文化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和家庭关系的稳定性降低。

自1980年代初开始,中国学术界开始关注上述特定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在过去30多年里,人口学、经济学、老年学等领域的学者纷纷响应,开展了大量研究。其中,对老龄化持续关注且成果丰硕的主要是两个综合性学科:人口学和老年学。人口学主要是基于人口学统计和调研数据对人口老龄化的态势进行统计描述,对人口发展

收稿日期:2015-12;修订日期:2015-12。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2BAI32B07);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38)。

作者简介:高晓路(1969-),女,内蒙古包头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城市规划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E-mail:gaoxl@

中国老龄化地理学综述和研究框架构建

1480-1494页


  本文关键词:中国老龄化地理学综述和研究框架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9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189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c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