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劳动关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7 23:22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关系产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经历了初步形成、快速成长、稳步发展的阶段逐渐向市场化过渡。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劳动关系更具复杂化的特征。通过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广泛开展,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一系列以出口为导向的产业的发展,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促进了利益格局的变化,在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侵害了部分劳动者的权益,在打破劳资平衡的同时为我国劳动立法带来了新的理念、规则,使我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成为世界劳动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在梳理我国劳动关系转型历程、分析劳动关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效率假说”和“补偿假说”,用2000-2014年的相关数据探究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影响。方差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在经济全球化水平较低的省份,存在较强的“逐底竞争”现象,经济全球化对劳动争议的发生率有显著的正效应;在全球化水平较高的省份,经济全球化对劳动争议发生率影响不显著,但是对集体劳动争议的发生率有显著的正效应。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水平较低的省份,通过损害劳动者权益来赢取竞争优势的现象比较严重;而国际劳工标准和国际劳工组织对经济全球化水平较...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一、概念界定、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一) 概念界定
(二) 基础理论
(三) 文献综述
二、中国劳动关系的转型历程与发展现状
(一) 中国劳动关系的转型历程
(二) 中国劳动关系的发展现状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假设
(三) 变量选择与操作化
(四) 数据来源
四、劳动关系和经济全球化水平的描述性分析
(一) 劳动关系的描述性分析
(二) 经济全球化的描述性分析
(三) 劳动关系与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关系分析
五、模型研究
(一) 模型一
(二) 模型二
六、结论与讨论
(一)简要结论
(二) 相关问题的讨论
(三)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劳资关系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 刘成海.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10)
[2]论工会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劳资关系[J]. 杨清涛.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6(17)
[3]中国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的变迁[J]. 潘泰萍. 中国劳动. 2015(18)
[4]中国劳资冲突的现状、特征与解决措施——基于279个群体性事件的分析[J]. 周晓光,王美艳. 学术研究. 2015(04)
[5]转型期中国劳资关系的问题、困境与个性特征探讨[J]. 谭泓. 山东社会科学. 2014(07)
[6]劳资关系共同体模式分析[J]. 郭志刚,何飞. 经济体制改革. 2014(02)
[7]我国劳资关系矛盾及其症结分析[J]. 郭爱萍. 求实. 2013(12)
[8]参与式管理对和谐劳资关系氛围的影响:组织公平感的中介作用与代际调节效应[J]. 陈万思,丁珏,余彦儒. 南开管理评论. 2013(06)
[9]员工关系的国际发展趋势与我国的政策选择——兼论劳资关系、劳动关系和员工关系的异同[J]. 刘昕,张兰兰. 中国行政管理. 2013(11)
[10]劳动关系市场化与劳工权益保护——中国劳动关系政策的发展路径与策略[J]. 吴清军,刘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3(01)
博士论文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劳动关系与工会改革[D]. 王小波.复旦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13264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一、概念界定、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一) 概念界定
(二) 基础理论
(三) 文献综述
二、中国劳动关系的转型历程与发展现状
(一) 中国劳动关系的转型历程
(二) 中国劳动关系的发展现状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假设
(三) 变量选择与操作化
(四) 数据来源
四、劳动关系和经济全球化水平的描述性分析
(一) 劳动关系的描述性分析
(二) 经济全球化的描述性分析
(三) 劳动关系与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关系分析
五、模型研究
(一) 模型一
(二) 模型二
六、结论与讨论
(一)简要结论
(二) 相关问题的讨论
(三)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劳资关系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 刘成海.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10)
[2]论工会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劳资关系[J]. 杨清涛.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6(17)
[3]中国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的变迁[J]. 潘泰萍. 中国劳动. 2015(18)
[4]中国劳资冲突的现状、特征与解决措施——基于279个群体性事件的分析[J]. 周晓光,王美艳. 学术研究. 2015(04)
[5]转型期中国劳资关系的问题、困境与个性特征探讨[J]. 谭泓. 山东社会科学. 2014(07)
[6]劳资关系共同体模式分析[J]. 郭志刚,何飞. 经济体制改革. 2014(02)
[7]我国劳资关系矛盾及其症结分析[J]. 郭爱萍. 求实. 2013(12)
[8]参与式管理对和谐劳资关系氛围的影响:组织公平感的中介作用与代际调节效应[J]. 陈万思,丁珏,余彦儒. 南开管理评论. 2013(06)
[9]员工关系的国际发展趋势与我国的政策选择——兼论劳资关系、劳动关系和员工关系的异同[J]. 刘昕,张兰兰. 中国行政管理. 2013(11)
[10]劳动关系市场化与劳工权益保护——中国劳动关系政策的发展路径与策略[J]. 吴清军,刘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3(01)
博士论文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劳动关系与工会改革[D]. 王小波.复旦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13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3613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