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中的方法论个体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3 20:38
本文关键词:社会科学中的方法论个体主义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方法论个体主义 个体行动 社会现象 解释 社会科学
【摘要】: 方法论个体主义在西方社会科学和哲学领域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它被认为是西方国家以及受英美主流文化影响的国家中多数社会科学研究者的主要工作学说。西方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进展都与其有密切关系。因此,对方法论个体主义进行系统的研究有着特殊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旨在探究社会科学中的方法论个体主义的历史源流、理论思想、共同特征及其自我完善,以期对方法论个体主义有一个更加明晰、准确的认识,对它的未来发展持有公正、客观的立场。 引言对本文的主要概念和研究路线做一导引性的介绍,并对方法论个体主义的重要地位做一综述。第一章主要探寻方法论个体主义的历史源流。该部分分别从方法论个体主义的本体论源流、唯名论传统和认识论传统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一番历史梳理;通过对古希腊到近代这一漫长历史中方法论个体主义思想发展的追述,对其进行概念史的实证分析。第二章重点论述了社会科学中的方法论个体主义的理论思想。熊彼特、马克斯·韦伯、波普尔和哈耶克是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倡导方法论个体主义的代表性人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使用“方法论个体主义”这一术语,他使用“抽象的人”在经济学中对方法论个体主义进行阐释;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则使用自己的理论“解释性理解”和“理想类型”,对方法论个体主义原则进行阐释;科学哲学家波普尔使用“境况分析法”对方法论个体主义思想做进一步的推广运用和深化;经济学家哈耶克是方法论个体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方法论个体主义观则体现在他的“适应进化”理论中。该部分通过对这四位大师思想的分析与探讨,从多方面具体论证了方法论个体主义的研究纲领和模式,即它的核心观点—关于社会整体现象的解释必须落脚于关于个体的解释。这个核心观点是方法论个体主义的最基本、最稳定的方面,被认为是不可反驳的;但同时体现这一观点的具体模式又是可变的、多样的,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第三章首先归纳出方法论个体主义所具有的共同理论特征,即个体存在优先和由个体出发解释整体;然后围绕这两个特点,概述了方法论整体主义对方法论个体主义的批评,其中重点论述了对“抽象人”假设和“心理主义”解释方法的诘难;最后,论述方法论个体主义的自我完善,这种完善的结果是,在定义“个体”时引入社会的人和人的社会的辩证观念;摆脱了单一的主观解释路径,提出了客观解释和历史解释的解释路径,并注重三者的结合。 作者认为,尽管方法论个体主义到目前已获得了显著的发展,甚至成为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官方方法论”,但不难看出,它的发展也受到了挑战。这个挑战因方法论整体主义和其它方法论的不断发展而日益明显。所以,在今后的社会科学研究中,方法论个体主义必须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身理论体系,以期更好地指导社会科学研究。当然,方法论个体主义的完善,并不意味着它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会“一枝独秀”;相反,作者认为,社会科学方法论一定会是朝向一种多元化的趋势发展,甚至会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精彩局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社会及社会现象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剖析。
【关键词】:方法论个体主义 个体行动 社会现象 解释 社会科学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C03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引言12-14
- 第一章 社会科学中的方法论个体主义的历史源流14-24
- 1.1 方法论个体主义的本体论源流14-16
- 1.2 方法论个体主义的唯名论传统16-19
- 1.3 方法论个体主义的认识论传统19-24
- 第二章 社会科学中的方法论个体主义的理论思想24-38
- 2.1 熊彼特的方法论个体主义24-26
- 2.1.1 熊彼特的个体观:抽象的人24-25
- 2.1.2 熊彼特的方法论个体主义特征25-26
- 2.2 马克斯·韦伯的方法论个体主义26-29
- 2.2.1 马克斯·韦伯的个体观:个体行动与社会行为27
- 2.2.2 马克斯·韦伯的研究路径:解释性理解27-28
- 2.2.3 理想类型28-29
- 2.3 波普尔的方法论个体主义29-31
- 2.3.1 波普尔的个体观29
- 2.3.2 境况分析法29-31
- 2.4 哈耶克的方法论个体主义31-38
- 2.4.1 哈耶克对"个体行动"与"社会现象"的认识31-33
- 2.4.2 哈耶克方法论个体主义的解释路径33-34
- 2.4.3 哈耶克的方法论个体主义:"适应进化"34-38
- 第三章 对社会科学中的方法论个体主义的解读38-48
- 3.1 方法论个体主义的共同特征38-40
- 3.2 方法论个体主义的困境40-42
- 3.3 方法论个体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42-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2-53
- 致谢53-54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4-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郇建立;个体主义+整体主义=结构化理论?——西方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述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殷杰;;社会科学哲学的论域[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3期
3 徐道稳;“理解”及其运用:韦伯个体主义方法论解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白翠红;;自由的基础——哈耶克的个人自由观[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沈湘平;;马克思对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的超越[J];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6 段培君;方法论个体主义与分析传统[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年06期
7 王宁;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对立的新思考——社会研究方法论的基本问题之一[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万俊人;美国当代社会伦理学的新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3期
,本文编号:1085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085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