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栏困境—对于贡格尔嘎查围栏项目实施的社会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3 23:36
本文关键词:围栏困境—对于贡格尔嘎查围栏项目实施的社会学分析
【摘要】:从1980年代开始,牧区的人民公社解体,,牲畜被承包到户。承包调动了牧户养畜的积极性,牲畜数量增加,对草原的开发利用也不断深入,草原退化加剧。为了遏制牧民对公共牧场的滥用,1997年,国家决定将放牧场也彻底划分到户,“双权一制”在这种情况下开始推行。国家推行草场承包的坚决来自于一个很重要的理由:结束吃大锅饭的草场利用方式,调动牧户保护草场的积极性,避免草原共有地悲剧的结果,从而达到保护草原的目的。政府不断推动进一步落实草原承包,并支持牧民围封自己的草场。 我国草原的退化问题也被认为是草原产权不清导致的结果,因此解决草原产权不清成为管理者的首要任务。然而,通过对于贡格尔嘎查的实地调研,笔者发现基于公地悲剧理论出台的“双权一制”、草场围封,在一定程度上对内蒙古草场与牲畜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草场私有之后,大小户之间出现新的不平等,贫困牧户的草场遭到破坏,收益受损,更加贫困,未围封的草场成为彻底的公共地,进一步退化。为何会为了保护资源而明晰产权的措施,并没有达到有效保护资源的效果?对其演变过程的分析将会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围栏项目为入口,从一个牧业社区围栏建立的历史过程和社会后果,讨论围栏项目在基层社会的演变。本文认为,围栏项目是一项自上而下的生态保护措施,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发生了演变,牧户对围栏项目的“欢迎”,并非与国家预设一致。草原和牧区社会的变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家的推动,面对国家权力,基层牧户对于草原围封由最初的不认同、抵制到最后的“积极”争夺围栏项目,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围栏项目造成了未曾预料到的生态、社会恶果。产权的进一步清晰并未达到有效保护草场资源的目标。
【关键词】:公地悲剧 明晰产权 围栏项目 草场资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0;F326.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一部分 序言6-16
- 一、 问题的提出6-7
- 二、 文献综述7-13
- (一) 公地悲剧理论及其产生的问题7-8
- (二) 作为共有地的草原及其社会机制8-10
- (三) 产权清晰与围栏项目10-13
- 三、 研究方法和案例嘎查介绍13-16
- (一) 研究方法13
- (二) 田野地点简介:贡格尔嘎查13-16
- 第二部分 案例嘎查的围栏建立过程16-27
- 一、 传统利用草原的方式16-17
- 二、 草场承包的开展17-19
- 三、 围栏的引入19-21
- 四、 抵制围栏21-24
- 五、 争夺围栏24-27
- 第三部分 围栏的生态、社会后果分析27-34
- 一、 围栏引起的放牧方式变化28-30
- 二、 围栏对草场及牲畜的影响30-32
- 三、围栏对社区关系的影响32-34
- 第四部分 结论和讨论34-37
- 一、 结论34-35
- 二、 结论的理论和政策意义35-36
- 三、 需要但尚未讨论的问题36-37
- 参考文献37-42
- 后记42-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靖;梁鸽;;自主治理:中国草原治理的新途径[J];北方经济;2010年18期
2 申端锋;;农民合作的想象与现实[J];读书;2007年09期
3 张雯;;“有机体自然”与“资本化自然”——环境人类学视野中的草原沙漠化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4 敖仁其;草原放牧制度的传承与创新[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敖仁其,达林太;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恩和;蒙古高原草原荒漠化的文化学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03期
7 李炜;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J];青年研究;1999年01期
8 杨理;;草地资源管理的公平性与管理者行为[J];改革;2008年04期
9 朱晓阳;;语言混乱与草原“共有地”[J];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10 郑少雄;;作为文化批评的当代生态人类学——《长城之外》及其他[J];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员 李聪;[N];中国畜牧报;2003年
本文编号:1085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085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