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暴力犯罪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19:04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暴力犯罪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暴力 犯罪原因 犯罪预防 青少年暴力犯矫治
【摘要】: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都是犯罪学的前沿问题,不仅仅是因为青少年背负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更是因为青少年犯罪在现今社会的严峻性——在当今世界,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了继环境污染、和毒品之后的“第三大公害”,而青少年暴力犯罪又在青少年犯罪中占到了很大的比例。关注这个社会中让青少年走上暴力犯罪道路的原因,做好青少年暴力犯的矫治工作,不仅是和谐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更是一个法学工作者之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本文基于关怀青少年的生活环境,让青少年远离暴力的愿景,在考察了国内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外关于预防和矫治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成功经验,在我国的青少年暴力犯罪工作上,希望能够提出几点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论文第一章是关于我国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特点和趋势的概述,在结合各地的统计数据和新闻媒体的报道事实上加以研究,希望能够为我们在今后一段时间的防治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工作找到大致的方向。 论文第二章结合国内外关于青少年暴力犯罪原因的相关理论的评述,分别从生理原因、心理原因、社会和家庭原因的层面探讨了导致青少年走上暴力犯罪道路的要素。 论文第三章是关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预防的探讨,主要关注了我国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校园环境和社区环境以及青少年所能接触到的文化方面入手研究,希望能够提出一些适合当代青少年心理和生活状况的防控对策。 在论文的第四章中主要讨论了青少年暴力罪犯的矫治方法。青少年暴力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固然很重要,但对于已经走上暴力犯罪道路的青少年,我们更要关注他们的成长和矫治工作,以便他们尽快回归社会,将早年犯罪经历对于今后人生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关注了国外先进的矫治方法和司法制度后,论文也对其在我国的适用性做了讨论。
【关键词】:青少年暴力 犯罪原因 犯罪预防 青少年暴力犯矫治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3.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导言10-11
- 第一章 我国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特点及趋势11-15
- 第一节 犯罪主体低龄化11-12
- 第二节 多数具有突发性12-13
- 第三节 青少年犯罪团伙的增加13-14
- 第四节 “十五六岁现象”14-15
- 第二章 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15-31
- 第一节 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生理原因15-18
- 一、 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发育的成熟15-16
- 二、 脑垂体下腺发育不成熟,情绪波动大且自控能力差16
- 三、 青少年暴力行为和五-羟色胺(5-HT)水平的联系16-17
- 四、 智力因素和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关系17-18
- 第二节 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原因18-22
- 一、 青少年情绪情感不成熟,自控力不足19-20
- 二、 人格因素与青少年暴力的关系20-22
- 三、 青少年认知方式对暴力犯罪的作用22
- 第三节 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社会原因22-27
- 一、 “差异结交理论”和“差异同化论”23-25
- 二、 文化与亚文化的冲突25-27
- 第四节 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家庭原因27-31
- 一、 家庭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27-29
- 二、 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29-31
- 第三章 青少年暴力犯罪的预防31-37
- 第一节 净化校园环境,增强学校教育功能31-34
- 第二节 堵不如疏34-35
- 第三节 社区的力量35-37
- 第四章 青少年暴力犯罪人的矫治37-46
- 第一节 典型矫治方法分析37-39
- 一、 认知矫治法37-38
- 二、 社会技能训练38-39
- 第二节 “犹豫制度”之讨论39-42
- 一、 “犹豫制度”概述39-41
- 二、 “犹豫制度”适用于青少年暴力犯司法之讨论41-42
- 第三节 来自社区和媒体的影响42-46
- 一、 青少年暴力犯的社区矫正之路42-44
- 二、 大众媒体的社会责任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1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强;许相明;;试论青少年暴力犯罪问题——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视角谈起[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10期
2 路育;;浅析校园暴力犯罪[J];法制与社会;2006年19期
3 李婵;;浅析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7年08期
4 齐贤;暴力犯罪与暴力文化——探究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特点原因对策[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2期
5 何全胜;未成年抢劫犯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5期
6 王彬;美国青少年暴力犯罪问题及最新对策[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7年05期
7 孙文红,郭云忠;论犹豫制度的刑事政策功能[J];河北法学;2004年06期
8 王振;董邦俊;;刑事司法犹豫制度的理性检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9 刘广三;向德超;;校园暴力犯罪中被害人向加害人的角色转化[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10 费琦;;犯罪亚文化与未成年人犯罪[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振宏;青少年情感风格与攻击行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建梅;暴力犯罪的5-HT及病理心理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09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109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