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22:32

  本文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方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生代农民工 闲暇生活方式 闲暇 休闲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中国历史在这二十多年的脚步是如此匆忙杂乱,几乎浓缩了整个世界从二十世纪以来所积攒下的百年忧虑,即便是最有心的人也来不及思考这二十年当中所发生的一切问题,有关财富与贫困的思考基本上被摒弃在知识界主流人士的视野之外,而农民工作为贫困这一弱势人群中的代表群体,随着其愈发壮大的数量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尖锐矛盾,使其成为城市化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首要难题,对于这个城乡二元结构造就的特殊群体,以往学者则更加关注于满足其物质需求的所谓的“菜篮子”研究,但随着改革开放的环境逐渐加深,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升级,新旧两代农民工的交换更替,在越来越复杂的时代背景冲击下,,产生了越来越多深化于以往、不同于以往的现象事实。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怀揣着“城市梦”从乡土村庄涌入城市,他们的乡村旧生活方式在城市现代文明的冲击作用下,所经历的转型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困境,很可能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阻碍,构建和谐社会的隐忧。作为一个人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闲暇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工作所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推动闲暇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自尊、生活质量以及主观幸福感,加速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促进整个城市化进程的顺利开展。本研究在国内外闲暇研究、农民工闲暇生活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CGSS数据,针对全国性的数据,探讨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在近7年来的变迁,以及通过与上一代农民工和城市市民的对比中,寻找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中的进步同缺失,深入挖掘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最迫切的渴望,并根据与此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闲暇生活方式 闲暇 休闲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412.6;C91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2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2
  • 1.2.1 研究的目的10
  • 1.2.2 研究的意义10
  • 1.2.3 研究创新性10-12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2-21
  • 2.1 国内外闲暇研究综述12-14
  • 2.2 农民工闲暇生活方式研究14-19
  • 2.3 研究评述19-21
  • 第三章 研究设计21-28
  • 3.1 理论依据21-22
  • 3.1.1 休闲理论21-22
  • 3.1.2 闲暇社会学理论22
  • 3.2 概念界定22-24
  • 3.2.1 生活方式以及闲暇生活方式22-23
  • 3.2.2 闲暇和休闲23
  • 3.2.3 新生代农民工23-24
  • 3.3 研究的内容以及思路24
  • 3.4 研究方法24-25
  • 3.4.1 资料来源24-25
  • 3.4.2 研究方法25
  • 3.5 样本基本特征25-28
  • 第四章 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现状28-55
  • 4.1 2010 年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现状28-30
  • 4.1.1 2010 年新生代农民工闲暇时间分配28-30
  • 4.2 2010 年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闲暇生活现状对比30-35
  • 4.3 2010 年新生代农民工与 80 后同龄城市市民闲暇生活现状对比35-37
  • 4.4 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方式的对比研究(以 2003 年,2005 年,2006 年,2010 年 CGSS 数据为基础)37-55
  • 4.4.1 2003 年、2005 年、2006 年 CGSS 数据有关闲暇闲暇生活的具体情况:38-41
  • 4.4.2 基于 CGSS 数据,四年来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方式的对比分析.41-55
  • 第五章 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现状的分析结论与启示55-60
  • 5.1 本项研究的结论55-56
  • 5.2 建议56-58
  • 5.2.1 继续加大互联网的普及力度,提高农民工闲暇生活层次56-57
  • 5.2.2 继续加大对大众体育场所、设施的投入并结合闲暇教育共同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生活的健康化发展57
  • 5.2.3 通过企业单位、社区组织,构建农民工闲暇文化娱乐新环境57-58
  • 5.3 本文局限性58
  • 5.4 结语58-60
  • 参考文献60-64
  • 附录64-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润芝;秦新德;;论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关系[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1996年S1期

2 吴碧英;;当前农村妇女闲暇生活行为分析[J];福州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3 吴碧英;;文化建设视域下农村妇女的闲暇生活问题研究[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4 高万娥;;让农民闲暇生活方式和内容丰富起来——对武汉市黄陂区罗汉村的调查与思考[J];学习月刊;2011年04期

5 孔文玉;;我国农民闲暇生活行为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吴军捷;李丹戎;;广州市青年工人闲暇生活初探[J];青年探索;1984年02期

7 袁兆杰;;矿区青年闲暇生活方式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1990年03期

8 马纯红;;行走在城市边缘——对长沙市农民工闲暇生活的调查与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蔡玲;钟涨宝;;农村居民闲暇生活状况调查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马冬梅;崔娟;;社会学视野下进城少数民族农民工的闲暇生活——一项基于桂林市的调查[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邹文通;肖坤炎;;福建省茶农闲暇生活研究——以安溪县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戴海东;;“温州模式”中的青年工作发展与探索[A];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1999-2000)[C];1999年

3 林星;;社会风俗的演变与厦门城市的近代化[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张淞华;;从国民体质监测看影响全民健身工程的诸多因素[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5 曹孙玫;胡锦;;老年人娱乐产品的设计发想[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任健;刘家义;张宁;;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中医辨证的影响[A];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 张静;从Life Style到Product Style[N];中国纺织报;2009年

2 余成普;农民的闲暇生活不容忽视[N];中国改革报;2004年

3 兰兰;青年闲暇消费日趋多样化[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邸梅 记者 王宏伟;休闲体育消费魅力无穷[N];齐齐哈尔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赵 晶;市场消费前景可观[N];中国信息报;2002年

6 朱力;引导外来务工人员转变生活方式[N];绍兴日报;2005年

7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杜生鸣;提升农民休闲生活质量的多维视角[N];光明日报;2009年

8 施芳;逾一成青少年上网成瘾[N];人民日报;2007年

9 ;向陋习宣战 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N];河北日报;2003年

10 薛连举;哈尔滨是多元文化城市[N];哈尔滨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菡;新农村建设中农民闲暇生活方式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李晋;吉林省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3 丁佳;农村回汉居民闲暇生活方式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艾慕晨;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3年

5 熊红英;餐饮业农民工的闲暇生活方式[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阳一舟;当代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任春香;人文视域下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流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9 谢芳;北京市西城区社区体育活动现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10 赵海英;手机: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变迁的推进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10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110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b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